周会喜;艾伟健;薛国初;刘曙光
目的:揭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以永生化的滋养细胞系JEG-3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hCG对滋养细胞系侵袭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JEG-3细胞自身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而不表达MMP-9或尿激酶,同时还表达这些蛋白酶的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TIMP-2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l-1).JEG-3细胞还表达组织蛋白酶B,而未见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在与25IU/mL hCG温育50 h后,MMP-2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而TIMP-1和PAI-1的表达显著降低,同时TIMP-2的表达增加,其他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高浓度(25 IU/mL)的hCG可能通过改变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减弱滋养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错构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双侧肾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错构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肾肿瘤大小、分布、发展情况及症状决定.
作者:董昌斌;薛珺;姜书传;凌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治疗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结石和腹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P<0.05);腹痛、腹胀、禁食、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发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并发症较多,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宋向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囊虫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方法:将毕赤酵母重组表达的猪囊尾蚴抗原cC1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来检测血清中囊虫抗体,通过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直接显色,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结果易于判断.结果:DIGFA检测40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40份正常人血清,敏感性为95%(38/40),特异性为100%(40/40).检测20份包虫病患者血清,3例阳性,交叉反应率为15%(3/20);检测20份肝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肺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未出现交叉反应.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IGFA简便、快速、准确,适于现场应用,可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湘越;兰小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82例糖尿病足患者(DF组)和57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DM组)及46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DF组MPV比对照组和2-DM组增大(P<0.01),PLT比对照组减少(P<0.01),也比2-DM组减少(P<0.05);2-DM组PLT较对照组减少(P<0.05),MP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PCT、PD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活化积极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
作者:吴文俊;朱再胜;沈飞霞;龚小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见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转归的宿主遗传因素在地方性流行区的作用.方法:收集华南地区100例HBV自限感染者(抗-HBs和抗-HBc均阳性)和34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全血,采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方法进行MxA-88 G/T和IFN-γ+874 A/T基因分型.结果:MxA-88G/T的基因型在慢性HBV感染者和自限性感染者中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与慢性感染患者相比,自限性感染者有较低的GG基因型(41.0% vs 52.9%,P=0.036)和较高的TT基因型(16.0% vs 2.4%,P=0.000).然而,IFN-γ+874 A/T的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并无显著性;在慢性感染者和自限性感染者中,AA基因型分布率为65.0% vs 72.8%(P=0.139),TT基因型为2.0% vs 1.2%(P=0.894).结论:常见影响HBV感染自然转归的宿主基因多态性在地方性流行区的作用有所改变,值得同类研究高度注意.
作者:雷瑞祥;顾琳;黄明星;彭晓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胸腺肿瘤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扩大清除术、肿瘤侵犯肺叶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上腔静脉置换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乳糜胸1例,肌无力危象5例,胆碱能危象1例,左无名静脉成形术后栓塞1例.结论: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提高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京有;徐林浩;林乐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用自身足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外伤性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利用自身足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外伤性缺损,回访26例,均为单指外伤.本组病例均取第一足趾中厚断层甲床行自体移植修复.结果:26例移植修复的指甲床均成活,指甲全部再生,供趾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24个月,优15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8%.结论:利用足趾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外伤性缺损,急诊一期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从耀;刘翔;张军;胡玉磊;黄欣;周远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对单独采用阴道超声(阴超)测量宫颈长度或胎儿纤维结合素(fFN)测定与阴超测量宫颈长度联合fFN测定三种预测延期妊娠引产的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的、敏感性更高的引产方法.方法:选择孕周在41-41+6周无明显剖宫产指征及合并症的孕妇161例,随机分为单独阴超测量宫颈长度组、单独fFN测定组、阴超联合fFN测定组,每组在测量宫颈长度或(和)fFN测定后(24±2)h,开始点滴缩宫素引产,观察引产结果.结果:3组首次引产成功共93例,单独测量宫颈长度组的首次引产成功和不成功病例的宫颈长度差异无显著性;单独fFN测定组的首次引产成功和不成功病例的fFN差异有显著性(t=3.03.P=0.04),其预测延期妊娠引产成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50.0%、67.6%、61.1%:以宫颈长度<30 mm,fFN阳性为临界点;阴超联合fFN测定组预测延期妊娠引产成功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8%,70.0%,90.9%,77.8%,明显高于单独fFN测定组的各项预测值.结论:在宫颈长度<30 mm,fFN阳性时,阴超联合fFN测定预测延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
作者:黄艳波;李先锋;陈玉;张晓娥;陆莹;邱伯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产后按摩是一项新兴的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我院于2006年10月对产科开展产后康复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素晶;谭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椎管内肿瘤囊变的各种MRI表现,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囊变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囊变常见,有8例,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l长T2信号;室管膜瘤囊变次之,有3例,肿瘤较大,呈腊肠状,沿脊髓纵轴生长,肿瘤内及两端常见坏死或空洞;脊膜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各1例,肠源性囊肿2例.结论:椎管内肿瘤囊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对椎管内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宏洲;陈恩德;陈荣华;方朝辉;陈永华;许乙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抗休克作用及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用注射大肠杆菌类毒素(LPS)的方法制作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对照组不采取复苏措施,VP组以VP复苏.分时段监测血压,测定血NO、肌酐等.并取肾脏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VP除了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外,还能抑制NO的生成,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结论:VP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作者:孙凯;张劲松;徐鑫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腺癌系全身性疾患,其血行转移常在早期即可发生,且我国乳腺癌患者大都就诊时间偏晚,手术后常需辅以化疗减少肿瘤的转移从而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1-4].以往我院传统的静脉给药方法为经外周表浅静脉,常出现穿刺点药液外渗,局部组织红肿、静脉炎形成、反复穿刺、院内感染发生增加等缺点,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无形中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彩萍;韩文兰;吴静慧;喻其霞;郭文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查找目前临床治疗上存在的不足,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复发以及死亡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用目前的方案(含有砷剂和或维甲酸)诱导缓解率较高,为69%-84%;用维甲酸较常见的副作用为维甲酸综合征,用砷剂较常见的副作用为肝功能及心脏损害,上述副作用一般较轻,给予对症处理后多数可以好转,不影响治疗;存在一定比例的复发(52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复发原因与不规则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关:死亡的患者都存在过白细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结论:目前对APL治疗总体效果较好,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需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王德文;彭爱华;侯丽君;徐景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蛋白酶活化受体(pm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l~4).PARl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为深入.PARl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活性、免疫系统功能、血管增生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研究提示,PARl在肿瘤相关的生物学方面也表现出重要作用,PARl是参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等复杂生物学行为调节的重要信号分子.
作者:皮国良;王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的886株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分离率占前几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菌(32.7%)、肺炎克雷伯茵(18.2%)、铜绿假单胞茵(10.8%)、不动杆茵属(11.5%)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铜绿假单胞茵、不动杆菌属对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主要感染病原菌,加强对其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用经验用药及减缓耐药菌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廖国林;谢跃文;刘建;李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30 min ST段回落(STR)不良的预后意义并寻找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资料,分析STR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差异,并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寻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达到TIMI 3级而STR不良者占全部患者的34%;与STR组相比,STR不良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更高(25% vs 7%,P<0.05)、前壁心肌梗死更多(63% vs 37%,P<0.05)、吸烟比例更高(67% vs 39%,P<0.05),其他项目如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Killip≥Ⅱ级、无梗死前,心绞痛、术中未用欣维宁的比例以及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有增高趋势,只是差异没有显著性;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与STR不良独立正相关(OR=8.838,P=0.019).结论:计算30 min的心电图STR率可以更早地发现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组织再灌注不足,由于心肌组织再灌注不足与不良预后有关,一旦发现STR不良即应该进行更加积极的干预.本研究中吸烟对STR不良的影响显得异常突出,这可能与欣维宁的使用消除了冠脉系统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有关.
作者:乔青;张荣林;徐标;张静梅;施广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的发生率、发病原因,提高其防止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发生的542例头位难产患者的资料.结果:头位难产发生率为15.25%;相对头盆不称是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胎膜早破是其早期先兆;在头位难产形成过程中,临床初表现是产程延长;多为几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可出现产后大出血、切口裂伤、会阴伤口延伸裂伤、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低.结论:在头位分娩过程中,头位难产占有较大的比例,正确认识头位难产,正确处理好产力与胎头位置两个可变因素,可以使难产变为顺产,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赛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对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S)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9年来我院收住的8例KMS患儿的完整资料,分析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护理特点.结果:4例瘤体基本消退,痊愈出院.2例好转,瘤体缩小,1例死亡,1例病情控制不佳,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本病如能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加强全身出血倾向的观察及基础护理是本病的护理重点.
作者:吴碎春;陈聪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