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李衡山;张明华;屈兴旺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西咪替丁15~20 mg/(ks·d)静滴,每天1次.对照组48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6 d.结果:两组患儿腮腺肿胀消失及退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黄国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对POSSUM(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一般相关资料、POSSUM评分、术后首次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浓度、碱缺、PaO2/FiO2及术后各种并发症.ROC曲线比较酸碱血气指标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并确定乳酸佳预测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比较两组术后实际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9例(28%)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除乳酸外(AUC=0.661,95%CI 0.562~0.751,P=0.010),其他血气指标pH、碱缺、PaO2/FiO2均无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均P>0.20).乳酸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佳临界值为1.5 mmol/L.两组POSSUM评分无明显差异,高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与POSSUM评分预测率相仿(45%vs33%,P=0.136),正常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乳酸组(14/71 vs 15/33,P=0.013),亦低于POSSUM评分预测率(20% vs 31%,P=0.040).结论: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可预测术后并发症,维持正常乳酸水平(≤1.5 mmol/L)能降低术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声华;赵文辉;刘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48岁,职员.主诉饥饿感.中上腹不适,时有胀痛,以进食后为甚,偶有恶心、反胃,已有数月.无便血、腹泻等其他症状.临床检查:神清、消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B超:肝、胆、胰未见占位.实验窜检查:尿及大便常规无特殊.X线检查:胸部透视心、肺、膈无明显异常.双对比钡餐检查:食管正常.胃呈鱼钩型,紧张度中等,位置正常.于卧位或站立位都可见到胃体部0.4 cm×0.6 cm类圆形密度增高异常影,边缘尚光整,加压相更明显.位置较固定,且无明显移动.卧位、立位多次观察始终存在,俯卧位也可见.
作者:陆洋;黄伟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治疗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为制定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TCT筛查结果报告低度病变并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为CIN Ⅰ患者12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自然随访组.干扰素栓治疗低度CIN 3个疗程,6个月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与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药物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70%,自然随访组CIN Ⅰ转阴率38%,物理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高危型HP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自然随访组,低于物理治疗组.结论:干扰素栓用于低度CIN的治疗可增加其逆转率,阻断其向更高一级发展.
作者:谢兰芬;张向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1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5 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操作孔切口延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映;翁毅敏;蔡松旺;李昀;张健;谷力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林伟民;张佩英;郑少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妇科手术操作所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1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以膀胱损伤较为常见,约占75%,其中67%发生在全子宫切除术中,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术中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预后较好.结论: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是较少见的,但并发症较为严重.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掌握盆腔局部解剖关系、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术中损伤的关键.
作者:杨菊芳;马利国;张金玲;谢红;张立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甲状腺腺瘤为常见的多发病,占甲状腺疾病的38%~56%,甚至达62%,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一经明确诊断,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因切口大,影响美观而受到挑战.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对3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纯腺瘤切除法进行治疗,术后恢复好.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少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0例患者进行血清Cys C、血清肌酐(Cr)、尿mALB/Cr含量检测,与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尿中mALB/Cr、血清Cys 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中mALB/Cr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中mALB、血清Cys 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表达的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且HIF-1α的表达在不同食管癌组织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HIF-1α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HIF-1α有可能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一直以来,松以为自己是深爱护理这个专业的,虽然辛苦,虽然累,可是当看见自己经辛苦思考得出的发明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时,心中那种快乐无法言表,当解决了那三次插尿管的病人的小便问题时,松的脸上笑开了花,真的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松自制的小便器解除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体力消耗时,那种快乐简直像中了奖.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有点菩萨心肠,一直认为能给人提供一点帮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自己也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认为自己会一直爱护理,一直奉献自己的爱到退休.
作者:青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其中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静滴或口服青霉素之后,可表现为速发型或迟发型,也可发生于皮试阴性之后.使用高浓度青霉素时尚可引起浅静脉炎、脑病或腹痛、呃逆等腹部症状.但其他不良反应尚未普遍知晓.
作者:苗兴旺;刘玉梅;杨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的某些代谢产物和一些反应的含氧产物.主要有:(1)氧的单电子还原物如O2-·和O-·,以及它们的质子型HO2·和·OH;(2)氧的双电子还原物H2O2;(3)烷烃过氧化物ROOH及其均裂产物RO·和ROO·;(4)处于激发态的氧、单线态氧和羰基化合物;(5)由O2-·和氮自由基NO反应生成的ONOOH;(6)由髓过氧化物- H2O2-C1 系统生成的 HOC1.ROS的特点是含有氧,化学性质较氧(基态氧)活泼.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正畸治疗结束、中断或正在治疗的失败病例的原始资料及就诊时采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治疗失败患者中,Ⅱ类错<牙合>多,共17例,占57%,其中深覆<牙合>患者严重.原因主要为支抗丧失、活动矫治器制作与应用不规范及诊疗计划的失误.结论:正畸治疗失败原因多种多样,以支抗丧失为常见.
作者:查玮;李崴;何玉林;赵云富;姜晓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内服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综合加减.对照组40例采用氨茶碱、喘康速、常规抗生素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为34例(85%).对照组40例,其中临床控制5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14例,总有效26例(6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作者:邹译娴;何朝文;李柏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1例GDM孕妇和121例非GDM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手术分娩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非GDM孕妇高.GDM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和手术产率降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结论:GDM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袁中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定位针刺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阳性率和安全性.方法:对近4年诊断为胸膜疾病并行针刺胸膜活检、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胸膜活检中提示结核性胸膜炎23例(33.8%)、慢性炎症13例(19.1%)、腺癌11例(16.1%)、鳞癌5例(7.0%)、小细胞癌3例(4.4%)、不明部位的转移癌3例(4.4%)、间皮瘤1例(1.4%),活检失败得到胸膜组织病理报告为骨胳肌组织和纤维脂肪组织9例(13.2%),胸膜活检恶性阳性率33.8%,胸水脱落细胞阳性率仅为29.4%,总病理确诊率为86.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气胸3例(4.4%),胸膜反应2例(2.9%),出血1例(1.4%).结论:在胸膜疾病中,B超定位针刺胸膜活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阳性率高,致命并发症极少.
作者:谢衬梨;赵一菊;蔡杰;郭庆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衰养真胶囊对胰岛素刺激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及瘦素基因启动子CCAAT框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灌胃制备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应用含药血清处理经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采用放免法检测上清瘦素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胰岛素干预后脂肪细胞瘦素表达显著增加,加入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后脂肪细胞瘦素、C/EBPα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抑制C/EBPα的表达从而削弱胰岛素刺激引起的瘦素的过度表达.
作者:黄丽雯;魏连波;龚春水;邓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1]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其中与受体有关的基因包括: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钙敏感受体基因、降钙素受体基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也有与细胞生长因子、激素、基质蛋白有关的基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甲状旁腺激素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白介素-6、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和骨钙素(BGP)基因等.至1997年12月已公布涉及到骨质疏松的候选基因至少有近70个.当前国际上受关注的3个候选基因是VDR基因、ER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2].
作者: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以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对照组(以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动静脉端的静态管路压.结果:实验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静态管路压差异也有显著性,但溶栓后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是较好的留置管封管液,有预防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作用.
作者:赵微燕;陈法东;包国豪;周秀华;缪初升;卢婵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