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杨灵君;林仙菊

关键词: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VAS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在长时间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椎体内固定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为主诱导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为主诱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结果: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且在麻醉诱导及维持中循环较稳定,术后苏醒较快,后续镇痛效果好.结论: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用于长时间的脊柱手术的麻醉中比芬太尼更有优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保守治疗效果常不满意,而手术是遏制股骨头坏死进程和防止塌陷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前提,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保留股骨头的ANFH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蔡广荣;李文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我院51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42例,死亡9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细菌、念珠菌阳性41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2%,革兰阳性球菌占29.3%,真菌感染占19.5%.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EB病毒感染2例,病原菌不明6例.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作者:陈永标;江艺;胡还章;吕立志;张绍庚;张小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细胞离心涂片机制作液基细胞筛查宫颈病变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目的:评价用细胞离心机制作液基细胞涂片筛查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颈管刷收集宫颈外口和颈管细胞,将刷头直接插入装有液基处理试剂的离心管中,用Cytospin4细胞离心涂片机离心5~8 min,制成宫颈液基薄层涂片.结果:常规巴氏制片组共8 600例,阳性病例共35例,其阳性率为0.41%,液基薄层制片组共5 410例,阳性病例共78例,其阳性率1.44%,后者的阳性检出率提高至前者的3.5倍,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细胞离心涂片机可以明显提高宫颈脱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刘继英;龚云辉;田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的影响.方法: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观察,服用地高辛0.25 mg/d,7 d后,SDC达稳定状态后加用雷米普利5 mg/d,于加用后12 d采血测定SDC,并与加用雷米普利之前的SDC比较.结果:加用雷米普利前后SD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雷米普利联用地高辛不影响SDC,两者联合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官学强;李继武;倪丽;吴连拚;张素勤;杨鹏麟;唐疾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以原位杂交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TR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压迫伤后2 h TR mRNA表达开始增高,6~12 h达到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降到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TR合成增加,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凋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魏福堂;夏春林;张智伟;张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脑缺血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及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再灌注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对照组,每组再分成0、6、12、24、48、72 h组,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脑组织坏死面积和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脑坏死面积逐渐增大,至12 h达高峰(P<0.05),之后有逐渐下降趋势;脑缺血再灌注组脑坏死面积在24 h(P<0.01)、48 h(P<0.01)及72 h(P<0.05)明显减少;脑缺血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MB在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P<0.01),而后随时间逐渐下降,但脑缺血再灌注组在6、12 h较脑缺血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心肌损伤,血清CK-MB升高;脑缺血再灌注虽可保护脑组织,但使心肌的损伤加重.

    作者:王吉文;符少萍;丘宇茹;黄子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5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3例高危患者.结果:8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30~200 min,平均6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20~70 g,平均38 g.均无需输血.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3~36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5±1.6)mL/s增加至术后(18.3±2.4)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曾科;李洪勤;王可超;李政;潘校诚;肖泽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

    目的:评价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43例尿道下裂患者中,阴茎体型30例,阴茎阴囊交界型13例,采用游离包皮内板移植术(即Devine-Horton术)修复.结果:43例中,一次手术成功38例(88%),尿瘘5例,无一例尿道狭窄,随访4个月~2年,阴茎外观理想,排尿顺畅,无阴茎下曲和尿道外口下移.结论:Devine-Horton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一次成功率高,外观完美,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梁健升;李宇洲;姚干;杨庆堂;张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目的:探讨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椎间融合率80%.结论:使用接触式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节段不稳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白利明;陈鸿辉;梁伟国;叶韶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2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42例4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注射吗啡和玻璃酸钠,术后第2天将膝关节置于被动持续运动机上做功能锻炼,术后第4天若关节腔积液,则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再注入玻璃酸钠2 mL.此后,每周注射玻璃酸钠1次,连续共5次为1个疗程,并进行随访观察,予以疗效评价.结果:42例48膝经6~12个月随访,显效16膝,占33%,有效27膝,占56%,无效5膝,占10%,总有效率9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膝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并吗啡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江少波;朱辉;李少伟;张宜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在长时间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椎体内固定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为主诱导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为主诱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结果: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且在麻醉诱导及维持中循环较稳定,术后苏醒较快,后续镇痛效果好.结论: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用于长时间的脊柱手术的麻醉中比芬太尼更有优势.

    作者:杨灵君;林仙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

    预防性光凝视网膜裂孔的目的是封闭裂孔周围的视网膜,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预防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我院对88例视网膜裂孔进行了氩激光预防性光凝,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运平;赵伟;孙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3例死亡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死亡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2006年救治的13例死亡的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加强产前诊断及出生前、术前设法促进肺发育是关键.

    作者:唐沂;宋金枝;潘小梅;黄进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瘤栓生长的影像学检查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LC)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生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采用两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血管造影,重点观察PLC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内瘤栓.结果:20例PLC患者中,弥漫型1例,结节、肿块型19例,主瘤灶大径7~18(12.3±3.1)cm,肝静脉瘤栓19例,下腔静脉瘤栓19例,右心房瘤栓11例,呈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11例、肝静脉-下腔静脉瘤栓7例、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与肝静脉瘤栓各1例.结论:对于PLC在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内生长,及时而正确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瘤栓多为肝动脉源性供血,血管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陈国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腹腔镜经腹膜后腔及腹腔途径行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35例,其中经腹膜后途径18例,经腹腔途径17例.结果:经腹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经后腹膜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囊肿去项术治疗肾囊肿,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优于经后腹膜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作者:赵宪龙;李发智;包守芳;姬永忠;文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合理性.进一步规范普外科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手术病历350例,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占90%,时间3~15 d,多数病历为单用或两联使用,均为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严重,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管理,加强制度的建设及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

    作者:魏全珍;关春保;张惠珍;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大Y染色体对其受精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13例患者(共127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大Y染色体组(A组)共56个治疗周期,染色体正常组(B组)共71个治疗周期;A组中精液常规正常者共2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为IVF组(A1组)共13个治疗周期,ICSI组(A2组)共11个治疗周期.结果:(1)A、B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男婴出生比例及女婴出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2)A1、A2两组间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Y染色体对IVF/ICSI-ET的选择、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晓东;曾勇;莫美兰;林奇;蔡靖;郭楚苹;邓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

    目的:探讨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前牙龈瘤,69颗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5年成功率达90%,牙龈瘤无一例复发,其中有3例7颗牙再植失败,术后牙根吸收,牙齿松动Ⅲ度,存留时间不足1年.原因为继发感染.结论: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是目前临床治疗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池;林嘉旭;王淑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健康教育情况,探讨影响住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效果的原因并寻找高效的教育方式.方法:随机抽取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A组)、先天性唇裂患儿(B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组)3组患先天性疾病须手术治疗的患儿陪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手术前、后,出院时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术前宣教有效率,3组达57%~100%;术后宣教有效率,C组对宣教内容能演示率较低,A组行为改变较术前倒退;出院时宣教,A、B组对宣教内容完全能理解、复述并演示,有效率较高,C组仍无法达到100%.结论:对于住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施教者须针对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反复多次宣教,并积极鼓励陪属及有一定遵嘱行为能力的患儿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徒敏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