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乳腺癌高危因素

徐雅莉;孙强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率, 乳腺癌危险因素, 皮下脂肪层, 诊断率, 高危因素, 改善预后, 综述, 文献, 侵犯, 美国, 淋巴, 患者, 程度, 病人
摘要: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其发病人数不足乳腺癌发病总人数的1%[1],但有文献报道[2]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过去25年里,发病率约升高了26%[3].2005年,美国新发男性乳腺癌约1 690例,同年有460位男性死于乳腺癌[4].在我国,男性乳腺癌亦非罕见.由于该病没有引起医者和患者的足够重视,诊断上多有延误;加之男性皮下脂肪层较薄,往往较早侵犯皮下淋巴网,预后较差.因此,我们应认识男性乳腺癌,熟悉其发病高危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现就男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1例

    患者女,24岁,孕2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70 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股骨径53 mm,胎心搏动规则,134次/min,胎儿左侧上肢桡骨、尺骨较右侧上肢桡骨、尺骨短(图1、2),另见同侧手掌缺失伴手指畸形,胎盘附着于前壁,Ⅰ级,羊水大深度62 mm.超声提示:(1)单胎妊娠,头位.(2)胎儿左上肢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引产后证实.

    作者:陈琍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科患者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出血、麻醉,加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防御机能降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自身一些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的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锐减,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发生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及出血;加之术后激素的应用,使胃肠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加,严重影响有效的循环血量及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进一步加剧颅内高压.本文总结48例脑科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李少芳;钟华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配制成菌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比例共同作用.用荧光染色对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期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结核杆菌强毒力株H37Rv感染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在10~60 min内逐渐升高,至60 min时高,作用90 min后凋亡率逐渐降低.结论: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并有可能因此逃避宿主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

    作者:田碧文;孙蕾;庞雪云;马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13例

    目的:分析总结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10年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三角区、体部9例,枕角2例,颞角2例,肿瘤大径4.1~8.0 cm.结果:本组10例经顶枕入路,2例经颞中回入路,1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均获肿瘤全切,无死亡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结论:侧脑室脑膜瘤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肿瘤大小、位置、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技术、保护瘤周重要结构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作者:俞文华;车志豪;许培源;朱强;张祖勇;陈锋;杜权;江林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评价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按Jaki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优4例,良3例,占86%(7/8),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可以用于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特别是严重的关节内粉碎骨折.

    作者:赵晓芳;孟增东;邹天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颌骨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 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王靖虓;谷志远;王莹;方一鸣;朱行好;丁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98例NSCL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接受艾迪加第三代含铂方案紫杉醇+顺铂(TP)或长春瑞滨+顺铂(NP)或吉西他滨+顺铂(GP)或多西紫杉醇+顺铂(DP),对照组(49例)单用第三代含铂方案(TP或NP或GP或DP).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近期客观有效率高,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8例,有效率为63.3%,对照组CR 2例,PR 27例,有效率为59.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生存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1.2%,对照组为2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有助于NSCLC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吴凤坚;陈广幸;陈燕武;蒋剑宵;陈伙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作者:沈芝红;邓杰;张斌杰;张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刀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1],好发于经常作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劳动或运动的人,多发于中青年人.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宗建;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1例,LC+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BDE)19例,LC+EST+LCBDE 78例,并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镜联合治疗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微创手术成功率,但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论:三镜联合运用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

    作者:黄小兵;梁平;李靖;丁生财;高明发;王细文;左国华;韩克强;郑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内外复合妊娠误诊误治1例

    患者女,35岁.因停经45 d,阴道流血3 d,伴恶心呕吐,下腹胀痛就诊.诊镲断:先兆流产,急性胃炎.于2006年1月20日收入妇产科治疗.查体:T 36.5℃,P60次/min,BP 70/40 mmHg.神清,贫血貌,腹部略膨隆.下腹轻压痛,阴道少量流血.B超检查:宫内见一25 cm×28 cm妊娠囊,其内见搏动,余未见异常,诊断为:宫内妊娠存活.给予吸宫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作者:余银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作者: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

    我科自2001-2004年对腕舟状骨骨折不愈的患者,采用骨端植骨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健飞;姜世平;江德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分别记录两组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时、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插管时,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能更好地调控麻醉深度,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作者:陈敏;黎笔熙;陈利民;甘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男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尿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伴尿外渗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表现.结果:28例输尿管结石病例因其梗阻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程度尿外渗,经抗炎、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或治愈.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发尿液外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孙皓;王凤力;朱江;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所有7例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对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闭塞后30 min无异常临床表现,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两侧大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椎动脉造影时,患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另有1例球囊闭塞试验阳性,球囊闭塞试验显示闭塞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晚于造影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1 s以上,而改行其他方法治疗而愈.术后3~6个月随访,近期无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简单、易操作,能预示永久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作者:邱修辉;罗毅;肖绍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行无张力修补42例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直疝12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结果:42例手术患者无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1~24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疝修补术,且其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仕学;廖少明;李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了解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根据李艳丽的<浅谈舒适护理>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恐惧、焦虑、术后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疼痛、各种引流管及咳嗽均可影响开胸术后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开胸术后的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几方面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探讨

    目的:探讨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0.1%罗哌卡因复合2.0 μg/mL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 Ⅰ~Ⅱ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15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平卧后注入0.8%利多卡因4 mL,5 min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其负荷量6 mL,背景输入量以6~8 mL/h的速度控制持续给药,病人自控镇痛剂量2.0 mL,锁定时间10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后10 min 99.1%的产妇感到无痛[VAS评分为(0.6±0.8)分],仅0.9%的产妇镇痛不全.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有5例下肢感到麻木,但下肢活动不受限制,MBS评分为1分,其余产妇用药后下肢感觉无异常,MBS评分为0分,MBS评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98.48±52.87)min,短于对照组(135.86±71.05)min(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0.83±24.81)min,比对照组(48.46±21.82)min稍长(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用于可行走式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以达到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作者:陈会平;石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兔骨折模型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后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6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造成双侧桡骨骨折的模型,并于术后24 h即开始超声治疗,左前肢为治疗侧,右前肢作为对照侧.各实验兔分别于术后第1、2、3、4、5、6周拍X线片并取双侧桡骨骨缺损处骨痂,制成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表达强度.结果:X线片观察,治疗侧的愈合程度优于对照侧(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治疗侧骨、软骨组织内TGF-β染色达高,且持续时间较对照侧长.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影响骨折不同时期TGF-β的表达及含量的变化,促进骨、软骨组织的损伤修复,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潘建成;游逸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