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出血性肠炎2例临床分析

张德彬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 坏死性胰腺炎, 坏死性肠炎, 现报告如下, 急性胰腺炎, 脏器损伤, 临床工作, 急腹症, 病死率, 胰酶, 炎症, 局部, 活性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2],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不仅表现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因为各种具有活性的胰酶作用导致全身多个脏器损伤,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致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却很少见.笔者于临床工作中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2例anti-CCP阳性与29例anti-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时、1年后、2年后行双手X线检查,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nti-CCP阳性组与阴性组的X线分期在初诊及随诊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年后两组的X线分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CCP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相关;anti-CCP阳性患者应积极治疗.

    作者:王海;何建发;李荣藻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2006年到我院行胃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患儿15例,共47例次,在胃镜直视下进行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治疗,并配以适当的护理.结果:46例次患者均可以成功进入幽门并作幽门扩张,效果确切,每例扩张程度不等,没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次幽门附近出现针尖大小穿孔,并转往外科作修补术,术后幽门扩大程度不受影响.结论: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内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治疗得到更好的完成.

    作者:霍笑和;耿岚岚;区文玑;黄海;何婉儿;刘丽英;潘瑞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甲状腺炎性病变14例,其中弥漫性改变7例,4例肿大;5例叶肿大伴局限性病变,钙化3例.增生病变31例,Grave'病3例,为弥漫性改变并肿大.结节性增生19例.并钙化9例,囊变16例.甲状腺癌17例,其中甲状腺癌伴结节增生10例,5例囊变,14例有钙化.甲状腺肿瘤:腺瘤16例,单发14例,多发2例.12例有囊变,6例伴有钙化.所有瘤灶均有强化完整包膜.CT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并钙化8例,囊变内壁有结节,淋巴结有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疾病检查应以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为主,并强调全面综合分析.CT影像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峥;李华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规律和阿托品散瞳验光的适应证.方法:对362例屈光不正小学生用1%阿托品的眼用凝胶散瞳验光,观察其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静态屈光分为近视眼组和远视眼组.结果:两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前后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视眼组散瞳前后球镜、柱镜度数较近视眼组变化幅度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主要改变的是球镜度数;远视眼散瞳前后球镜度数、散光度较近视眼散瞳前后散光度变化大,所以对屈光不正小学生主张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尤其是远视眼患儿.

    作者:王志斌;王琳丽;李琳琳;张勇;周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和60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C-er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P<0.05),其表达与C-erB-2、ER、PR表达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明显关系.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与C-erB-2、ER、PR对预后的判断相一致,因此可同时进行三者联合检测以提高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价.

    作者:李梅;陈芸;胡早秀;张丽娟;杨承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32例学校恐怖症儿童进行评定,并与53例正常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学校恐怖症儿童在E、N、P、L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行为、焦虑、合群等问题较对照组显著,自信心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可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预防.

    作者:欧婉杏;汪玲华;查彩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10例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误诊为肺部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血治疗.2例因急进性肾功能不全而明确诊断.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数器官,肺和肾脏为易受累的脏器,严重的肺部血管炎可导致肺出血并危及生命;肾脏受累常进展迅速,表现为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如不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病人常可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多可逆转病程.

    作者:杨伟;冯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黄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癫痫1例

    患者男,24岁,主因腹痛腹泻、头晕乏力3 h,于2006年1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当天晨起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如厕2次,稀便,自觉乏力明显.病程中无呕吐,无发热.既往体健.

    作者:孙中吉;李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 d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行健、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较,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脑出血患者健患侧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有明显差异.患者患侧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BAEP在脑干出血的定位及定侧上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可用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王小同;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焦点黏附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焦点黏附激酶(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8例肝细胞肝癌、13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直径为0.6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FAK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48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89/148)和57.4%(85/148);137例癌旁正常组织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28/137)和22.6%(31/137);10例正常肝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者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5);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有侵犯组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无侵犯组(P<0.005或P<0.01);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有侵犯组及分化差组MMP-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无侵犯组及分化好组.FAK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有密切联系(P<0.005).结论: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且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肝细胞肝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高涌;傅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χ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作者:司建华;崔金环;钟锐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成人水痘误诊2例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氯氮平中毒1例

    患儿男,6岁.误服氯氮平10片后约30min出现嗜睡,1 h后送入本院.体格检查:嗜睡状.R 44次/min,皮肤未出现出血点,面色红,瞳孔0.4 cm×0.4 c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软.P 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

    作者:郭红;谢丹;牛庆玲;陈英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胎儿期铅暴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2005年在市妇婴医院出生的婴儿脐血铅水平≥0.48 μmol/L的婴儿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期在市妇婴医院出生的婴儿脐血铅水平<0.48 μmol/L的婴儿31例为对照组,在3、12月龄时进行盖泽儿测试.结果:研究组婴儿发育商分值在3、12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胎儿期铅暴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不良影响,要从胎儿期预防铅过量.

    作者:谭美珍;林岚;彭静宜;曾超宜;白丽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误诊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鉴别较为困难.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手术的21例中,3例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为总结经验教训,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金山;李海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脐血树突状细胞介导的食管癌疫苗抗肿瘤实验研究

    目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DC)和食管癌细胞的融合疫苗,观察其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分离脐血CD34+干细胞并诱导扩增为成熟DC,并与EC109细胞经聚乙二醇法融合;免疫磁珠法筛选EC109-DC;MTT法测定瘤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体内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结果:(1)融合疫苗可体外生长,且同时高表达叶酸受体和CD80.(2)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EC10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免疫治疗中,用融合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EC109-DC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杀伤作用;(2)融合瘤苗治疗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效应.

    作者:陈素钻;陈康文;俞晶;谢丽华;张娟;罗丽莉;郭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曦;刘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再灌注损伤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GSH组35例采用GSH合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1)GSH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GSH组治疗7、14 d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GSH组治疗3、7 d后血SOD、GSH-PX、MDA、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H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有效.

    作者:黄献华;宋斌;陈晓燕;马淑智;邹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与炎症及抗炎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王丽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