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连顺
目的:探讨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扩大保守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有明确手术指征 8例患者,通过改变脱水剂的使用方法、尽早使用镁离子、改善脑缺血缺氧等措施.观察保守治疗效果.结果:7例存活, 1例死亡.存活者 3个月后 GOS预后评分, 5分 6例, 4分 1例.结论:对颅内血肿病人,在脑水肿高峰期间 CT显示环池存在、血肿量小于 80 mL、中线移位小于 15 mm、双侧瞳孔等大,获得家属完全同意的签字,在 CT动态观察中可以考虑行非手术治疗.
作者:朱永钦;金步;吕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 36例颈椎病手术病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康复功能训练等详细的护理计划,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该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6例病人随访中经 JOA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 75%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颈椎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许惠莲;高梁斌;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46例重型颅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伤后 3 d内采用全肠外营养, 3~10 d采用肠内+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全肠内营养,并适当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单纯采用肠内营养.伤后第 7、14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7 d内)单纯肠内营养难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应采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
作者:陈汉民;张银清;廖圣芳;余锦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据报道,临床外科围手术期用血量占全部用血的 66.27% [1].因此,围手术期输血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现就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伍文芳;唐桂阳;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寰枢椎与枕骨大孔及其周围韧带构成了漏斗形复合体,它包绕着小脑下部、延髓及脊髓起始部,是人体中轴骨活动范围大、生理功能极重要部位.其罹患伤疾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医治难度也较大.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诊治方面已有了很大发展,倍受脊柱外科的关注.
作者:刘景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配伍吗啡、布比卡因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 :ASAⅠ~Ⅱ级急诊剖宫产术患者 60例,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每组 20例.Ⅰ组用药为 0.15%布比卡因 100 mL+吗啡 4 mg+地塞米松 10 mg,Ⅱ组用药为 0.15%布比卡因 100 mL+吗啡 4 mg,Ⅲ组用药为 0.15%布比卡因 100 mL+地塞米松 10 mg;Ⅳ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0.15%布比卡因 100 mL.4组用药均含有胃复安 20 mg.记录 4组患者术后 (72 h内 )手术部位出现疼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瘙痒)等症状的发生率.结果:Ⅰ 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 72 h,显著长于Ⅱ、Ⅲ、Ⅳ组,Ⅱ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Ⅲ、Ⅳ组,Ⅲ组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Ⅳ组, 4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Ⅰ组呕吐 2例,未发生瘙痒;Ⅱ组呕吐 5例,发生瘙痒 2例;Ⅲ组无呕吐及瘙痒发生;Ⅳ组无呕吐,瘙痒 2例.Ⅰ 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 4组呼吸与循环功能平稳.结论 :地塞米松配伍吗啡、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镇痛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有抗瘙痒、止呕作用.
作者:刘灿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用于临床后,由于其效果确切,很快得到推广.而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移植物缺乏的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尽管大隐静脉(SV)和胸廓内动脉(ITA)等自体血管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满足手术的需求,但在很多特殊的情况下,血管移植物依然不足.
作者:王文林;蔡开灿;张希;王武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剖宫产为难产的补救手术,当前,越来越多的孕妇将其视为无痛苦分娩的首选方法,而许多妇产科医生也为了回避分娩过程中的风险而将剖宫产认为是一种安全分娩方式大力推广.本文分析 21例不顺利的剖宫产手术及结果,以期引以为戒.
作者:王双;徐苑苑;周建兴;席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美国 Stryker 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 35例各类颅底肿瘤.结果:35例颅底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术后近期复查 CT或 MRI证实肿瘤全切除 33个 (94.3% )、次全切除 2个 (5.7% ).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34例 (86.2% ),无明显变化 1例 (13.8% ),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应用镜下导航系统,除了常规导航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如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外,它的大特点是术中术者眼睛不必离开视野,提高了精确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琦辉;杨应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ing injection, XNJI)对急性重度 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CO中毒对照组和 XNJI治疗组,每组各 20只,采用 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病理损害明显;XNJI治疗组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病理损害明显,尤以染毒后 3 d和 5 d明显 (P< 0.05).结论:XNJI可显著抑制急性 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宋祖军;余厚友;郭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常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术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准备,术中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股骨干骨折,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作者:李洪;任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处理.方法:对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 3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分级良好 1例,中残 4例,重残 9例,植物生存 1例,死亡 17例.结论:迟发性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长时间脑疝、广泛脑挫裂伤和脑组织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控制血压、过度通气、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与坏死组织、回复长时间嵌顿的脑疝及对术中未发现迟发性血肿的脑膨出患者术后常规 CT复查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锋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共行宫腔镜检查 726例,其中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8例.年龄25~ 70岁,其中30~50岁37例(63.8%)有生育要求者4例.
作者:陈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吻合器在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3例上段食管癌切除后经食管床上提胃到颈部,用 CDH- 25型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吻合术.结果:13例病人使用吻合器行颈部吻合均获成功,全组 13例病人上切线均未见癌残留,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 1例,喉返神经损伤 1例,反流性食管炎 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结合放化疗,可以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张璟;余庆鹤;黄韬;尹小川;洪志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娩前后、剖宫产与顺产后血清及初乳中泌乳素(PRL)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5例分娩前和分娩后 24 h血清 PRL的水平 (其中顺产 47例,剖宫产 28例 ) 及分娩后 3~7 d的初乳中 PRL水平 (其中顺产 39例,剖宫产 25例 ). 结果:(1)分娩后产妇血清 PRL含量高于产前,两组差异显著(P< 0.05); (2)顺产产妇血清 PRL含量高于剖宫产,两组差异显著(P< 0.05); (3)顺产与剖宫产后 3~7 d初乳中 PRL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结论:产后 24 h产妇血清 PRL含量高于产前,顺产后 PRL含量高于剖宫产,顺产与剖宫产后 3~7d的初乳中 PRL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李智勇;刘增礼;金振军;吴锦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矫治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方法:回顾 2例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低流量下,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结果 2例均无早期并发症,远期 1例并发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结论: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可获得良好显露和足够大的吻合口.
作者:张万青;苏廷宝;王志刚;何悦慨;程可乐;陈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3年 5月至 2004年 5月,我科采用海南省九芝堂中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裸花紫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并与本院自制药氯柳酊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道秋;姜岩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治疗原发性骨癌和转移性骨癌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生产的放射性新药--89SrCl2(氯化锶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癌重度疼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少忠;黄达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与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之间形成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近年来,人们针对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致力于研究多种免疫治疗方案,以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消亡.癌基因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各种细胞因子和免疫刺激分子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都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云;陈剑平;张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小儿常见胆管先天性畸形易引起胆汁淤积而逐渐发生肝硬化.目前,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 Roux-Y吻合术为有效的内引流方法 [1].我院近 19年收治患儿 5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维;郑毓珊;杨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