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

张文忠

关键词:正畸学, 矫正, 骨性Ⅱ类错(牙合), 直丝弓矫治器, 头影测量
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牙合),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目的: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处理,为快速掌握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手术过程中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结果:常见的问题有动静脉梗阻、出血、心脏不复跳、麻醉效果差等.经过改进方法可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出现.结论:只要处理好常见的几个问题,就可以很快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共41例患者,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降主动脉造影,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术后48 h分别行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全组41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术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分流完全消失24例(58.5%),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17例(41.5%).48 h后心脏超声示分流完全消失39例(95.1%),微量残余分流2例(4.9%),其中1例随访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封堵后8 h并发溶血,出现血尿,溶血患者经过内科治疗无效,48 h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蒋澄;袁旭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连续臂丛阻滞镇痛时布比卡因的低有效浓度

    目的:确定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时布比卡因的低有效浓度.方法:随机选择46例臂丛阻滞(肌间沟置管法)效佳的患者,用上下序贯法确定连续臂丛阻滞时的低有效浓度,即术后患者疼痛评级为≤5的半数有效浓度.结果:在本研究的条件下连续臂丛阻滞时布比卡因的低有效浓度为0.072%[95%可信区间:0.068%~0.075%].结论:布比卡因浓度为0.072%的溶液为术后连续臂丛阻滞的低有效浓度.

    作者:孙平;孙磊;黄冰;陈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短期疗效.方法:分析14例OSAHS患者在接受UPPP术前及术后3~6个月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的结果变化评定疗效.结果:14例患者术后打鼾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呼吸暂停次数减少.经PSG复查,显效8例(57.2%),有效3例(21.4%),无效3例(21.4%),总有效率为78.6%.结论:UPPP是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张楠;谭慧仪;陈美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给药途径对曲吗多腹部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曲吗多腹部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口服组(Ⅰ组,n=30):曲吗多50 mg/次,4 h 1次.留置胃管者则用10 mL温生理盐水溶解后经胃管注入,再用10 mL温生理盐水冲管,夹管20min.硬膜外组(Ⅱ组,n=30):曲吗多500 mg+0.9%生理盐水100mL,采用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怡新止痛注液泵连续给药,维持剂量为2 mL/h,单次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15 min.静脉组(Ⅲ组,n=30):曲吗多500 mg+0.9%生理盐水100mL,采用怡新止痛微泵连续给药,维持剂量为2mL/h,单次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并发症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肛门排气延迟,无呼吸抑制发生.除口服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外,3组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种给药途径的曲吗多都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口服途径有利于术后恢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陈建发;陈引香;肖建秋;肖频;谢奎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吸除眼窝积水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清除眼窝积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延长管连接吸引器在外眦角眼窝深处吸水.结果:在2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需采用负压吸水法清除眼窝积水的45眼,所有病例在开动吸引器的瞬间,角膜表面积水消退,手术视野清晰,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卢月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石骨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石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恶性型和良性型两种,发病机理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主要特点为全身性的骨质硬化,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出现骨折.例1:男,69岁,经溶栓降压治疗,同时抗感染,护心护肝治疗,患者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例2:男14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症状缓解后出院.例3:女,¨个月,确诊后亲人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本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恶性型预后不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李栋方;李祖勇;罗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3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20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206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6例,漏诊8例,截肢4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3例,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丢失6例,肘关节强直1例.结论: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具有受伤机制复杂、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早期对骨折行适当的内固定及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关键.

    作者:曹昱;于振山;张亚奎;吕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

    目的:探讨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肱骨干骨折32例,采用顺行及逆行插入技术,进针点在肱骨大结节顶端内侧约0.5 cm及在鹰嘴窝上缘近2.0 cm处.经扩髓后插入自锁髓内钉,11例在C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21例采用切开复住穿钉.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锻炼,术后5~9周拍片示骨折端均有少量骨痂形成.结果:经术后随访6~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无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不破坏或小限度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血运,防止骨折缩短、旋转畸形,有利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内固定方法.

    作者:林国发;吴志斌;罗宏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减少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方法的探讨

    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60%[1].为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

    目的:探讨右肝上前间隙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讨论.结果:全组60例患者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简单方便,引流快速干净,恢复迅速,平均2.5 d引流干净,平均5 d切口愈合,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治愈57例,占95.0%;显效2例,占3.3%;有效1例,占1.7%;总显效率为98.3%.随访59例未见复发.结论: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是右肝上前间隙脓肿一项更加符合机体生理,更强调功能恢复的治疗技术,是合理术式,手术创伤小,简单快捷,安全有效.

    作者:陈海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脾切除后银屑病自行消退1例

    患者男,50岁,已婚,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伴鼻出血15年,全身皮肤反复性出暗红色斑丘疹5年住院.

    作者:程树杰;刘为民;杨继红;沈俊萍;魏希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科腔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防治

    回顾性总结我科1999-2002年共进行腔静脉穿刺置管5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512例中,男326例,女186例,年龄2~82岁,平均49.1岁.

    作者:桑明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尿道鳞癌单克隆抗体对应抗原蛋白免疫印记分析

    目的:通过免疫印记来确定人尿道鳞癌单克隆抗体对应抗原蛋白的分子量.方法: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出抗原蛋白质,运用抗原对应抗体进行免疫印记实验,并以正常小鼠血清为阳性对照.结果:免疫印记结果中作为阳性对照的小鼠正常血清仅出现两条条带,其中一条为重链,分子量为54kb,另外一条为轻链,分子量为27kb.蛋白样品仅出现一条条带,无非特异性条带,通过计算其分子量为46.414kb.结论:通过免疫印记我们可以确定人尿道鳞癌单克隆抗体对应抗原蛋白的分子量,这将为以后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冯爱娟;杨太成;刘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钩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中的特殊使用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水针注射用于分娩镇痛

    目的:研究水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可比性的水针镇痛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各120例,观察其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结果:观察组产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缩短(P<0.05),产后出血量较少(P<0.05),剖宫产率较低(P<0.05),阴道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水针分娩镇痛疗效满意,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易,值得基层产科推广使用.

    作者:吴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颈癌的筛查

    近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24岁,25~29岁年龄组上升明显,可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为长时间的过程,大约是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1~5].认真了解其发病原因,认真普查和随访,积极地处理癌前病变,做到早期诊断,阻断病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特别是浸润癌的发生,以提高妇女的存活率,所以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18例

    从1990年6月至2004年4月我院行胃癌手术302例,其中早期胃癌18例,占5.96%,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胆道探查术后T管早期夹管104例临床分析

    胆道手术T型管引流按常规2周后窦道形成经造影胆道正常,夹管24 h后无不适,方可以拔管,但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阻断了肝肠循环,影响了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为了探讨T管早期夹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104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并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我们将T管夹管时间提早到4~7 d,腹部拆线后带管回家,4周后回院行T管造影,拔管,无一例发生胆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伟民;宋伟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