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忠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570例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随机分为分娩镇痛观察组,自然分娩对照组各285例,对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催产素应用、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会阴缝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分娩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两组产程、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催产素应用增加.而会阴缝合时间缩短.结论:分娩镇痛使产妇在产程中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懿;谭彩零;劳美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本组共137例,全部病例至少经过下列一项治疗无效或1~3个月复发.(1)每天1次,连续2~3周以上理疗;(2)3次以上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曲安奈德)局部阻滞;(3)传统手术切开松解,改用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随诊1~3年,治愈12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91.24%.;一次治愈116例,二次治愈9例,一次治愈率85.40%.结论:小针刀松解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操作安全、近似无创、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胡伟民;周红梅;姜玉英;张坤全;胡亚明;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幕切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1-2004年手术治疗的35例天幕切迹脑膜瘤资料.结果:根据肿瘤起源部位及生长方向将35例天幕切迹脑膜瘤分为2类:外侧型29例,后内侧型6例.肿瘤获得全切31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死亡,2例新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其余病例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采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大部分天幕切迹脑膜瘤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孙辉;陈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水针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可比性的水针镇痛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各120例,观察其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结果:观察组产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缩短(P<0.05),产后出血量较少(P<0.05),剖宫产率较低(P<0.05),阴道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水针分娩镇痛疗效满意,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易,值得基层产科推广使用.
作者:吴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回顾性总结我科1999-2002年共进行腔静脉穿刺置管5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512例中,男326例,女186例,年龄2~82岁,平均49.1岁.
作者:桑明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腔内注射卡铂以提高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充分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卡铂.结果:32例患者完全缓解(CR)¨例(34.38%),部分缓解(PR)18例(56.25%),有效率90.63%.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注射卡铂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赵翌;张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3例发病于1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12例(52.2%),部分再通3例(13.0%),未通8例(34.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11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5例.15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8例(53.3%),8例未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例(25.0%),溶解血栓治疗后脑出血9例(39.1%).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项建平;田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免疫印记来确定人尿道鳞癌单克隆抗体对应抗原蛋白的分子量.方法: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出抗原蛋白质,运用抗原对应抗体进行免疫印记实验,并以正常小鼠血清为阳性对照.结果:免疫印记结果中作为阳性对照的小鼠正常血清仅出现两条条带,其中一条为重链,分子量为54kb,另外一条为轻链,分子量为27kb.蛋白样品仅出现一条条带,无非特异性条带,通过计算其分子量为46.414kb.结论:通过免疫印记我们可以确定人尿道鳞癌单克隆抗体对应抗原蛋白的分子量,这将为以后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冯爱娟;杨太成;刘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原本需要住院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轻松在门诊预约完成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就是其中一种.
作者:潘秀云;刘淑萍;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手术时机、术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ADL评价:Ⅰ级7例,占10.45%;Ⅱ级24例,占35.82%;Ⅲ级8例,占11.94%;Ⅳ级11例,占16.42%;Ⅴ级5例,占7.46%;Ⅵ级12例,占17.91%.结论:微创手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减压满意,时间短,创伤小.超早期手术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锋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治疗体会,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来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优缺点,介绍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例腹直肌肌皮瓣(TRAM)部分坏死,1例腹部积液,2例胸部皮瓣局部坏死,2例腹壁切口疝;无TRAM皮瓣全部坏死病例.术后对乳房外观评价:患者非常满意17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4例.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三明;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右肝上前间隙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讨论.结果:全组60例患者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简单方便,引流快速干净,恢复迅速,平均2.5 d引流干净,平均5 d切口愈合,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治愈57例,占95.0%;显效2例,占3.3%;有效1例,占1.7%;总显效率为98.3%.随访59例未见复发.结论: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是右肝上前间隙脓肿一项更加符合机体生理,更强调功能恢复的治疗技术,是合理术式,手术创伤小,简单快捷,安全有效.
作者:陈海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赵松坡;邹力君;朱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60%[1].为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清除眼窝积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延长管连接吸引器在外眦角眼窝深处吸水.结果:在2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需采用负压吸水法清除眼窝积水的45眼,所有病例在开动吸引器的瞬间,角膜表面积水消退,手术视野清晰,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卢月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矫正术的术式改良及填充材料的选择.方法:采用重睑皮肤切口,眼轮匝肌下自体、异体生物材料或硅胶海绵条充填矫正上眼睑凹陷.结果:66例患者术后眼部矫正满意,观察3~5年,未见并发症.结论:采用重睑皮肤切口和硅胶海绵条眼轮匝肌下填充,矫正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手术野宽,材料固定好,操作简单,术后形成重睑皱折,外形矫正好.
作者:郑鲜娜;郦全福;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206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6例,漏诊8例,截肢4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3例,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丢失6例,肘关节强直1例.结论: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具有受伤机制复杂、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早期对骨折行适当的内固定及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关键.
作者:曹昱;于振山;张亚奎;吕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