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菡霖;朱国玲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206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6例,漏诊8例,截肢4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3例,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丢失6例,肘关节强直1例.结论: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具有受伤机制复杂、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早期对骨折行适当的内固定及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关键.
作者:曹昱;于振山;张亚奎;吕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2000年4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一种改进的缝合方法,闭合感染或污染切口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自膨胀式补片(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22例,直疝6例.根据中华外科学会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分型:Ⅱ型18例,Ⅲ型10例.全部病例均使用美国巴德Kugel补片修补.结果:28例Kugel补片修补术后结果满意,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Kugel补片术是安全和微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熟悉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继峰;周学鲁;莫琰;李成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腺样体切除术后,如残体复发常需二次手术治疗,由于患者正常解剖结构已遭破坏,加上术后瘢痕形成,传统盲视下腺样体手术切除很容易损伤周围组织,产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4月,对4例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应用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满意.
作者:王光辉;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原本需要住院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轻松在门诊预约完成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就是其中一种.
作者:潘秀云;刘淑萍;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幕切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1-2004年手术治疗的35例天幕切迹脑膜瘤资料.结果:根据肿瘤起源部位及生长方向将35例天幕切迹脑膜瘤分为2类:外侧型29例,后内侧型6例.肿瘤获得全切31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死亡,2例新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其余病例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采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大部分天幕切迹脑膜瘤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孙辉;陈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过外科医师数百年努力,外科手术设计、手工技能已很完善,几乎到了颠峰状态;但是人体感官功能、肢体功能的发挥是有限的.因此在人体本身功能达到极限后,只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延伸人体功能,才能推动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发展,将人体伤病诊治提高到更精确的地步.
作者:丁焕文;王迎军;尹庆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右肝上前间隙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右肝上前间隙脓肿60例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讨论.结果:全组60例患者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简单方便,引流快速干净,恢复迅速,平均2.5 d引流干净,平均5 d切口愈合,疗效显著,无后遗症.治愈57例,占95.0%;显效2例,占3.3%;有效1例,占1.7%;总显效率为98.3%.随访59例未见复发.结论:肋间微创置管引流术是右肝上前间隙脓肿一项更加符合机体生理,更强调功能恢复的治疗技术,是合理术式,手术创伤小,简单快捷,安全有效.
作者:陈海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赵松坡;邹力君;朱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参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广东省和实施后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秘书工作,直接了解多宗案件中医患双方争议的情况.现对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彭韩伶;黄子通;夏丹;阮毅;吕金花;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3例发病于1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12例(52.2%),部分再通3例(13.0%),未通8例(34.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11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5例.15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8例(53.3%),8例未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例(25.0%),溶解血栓治疗后脑出血9例(39.1%).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项建平;田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期间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人SAP病例,并取同期非老年人SAP病例为对照.结果:全组38例,治愈24例,死亡14例,死亡率36.8%;其中手术治疗14例,死亡8例(57.1%),保守治疗24例,死亡6例(25%).结论:老年人SAP因其内科并存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尽量避免早期手术,并且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重症监护、早期应用抗生素、积极处理肠麻痹及营养支持等.
作者:陈春来;李光昭;李星洪;张敬成;翁少涛;姚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以来收治的1 8例Ramsay Hunt综合征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先后出现耳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部分患者出现其它颅神经症状;以抗生素、抗病毒药、扩血管药及激素冲击治疗,并辅以维生素、能量合剂和对症治疗.结果:9例治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83.3%.讨论:Ramsay Hunt综合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耳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三联征.对不明原因的耳部剧烈疼痛要警惕该综合征的发生,及时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可促进面瘫恢复,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俭;王长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以往治疗肛周脓肿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术,术后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分别高达11%和37%[1];也有学者统计肛瘘总发生率为70.2%[2].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对近年来确诊为肛周脓肿并肛瘘的292例患者,根据内口位置、脓肿范围与肛门直肠环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镇宇;刘敬国;宋修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对2003年一年中在本院骨伤科住院的41例70岁以上非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骨折早期、中期、晚期的不同的、有计划的、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指导,并及时评估功能锻炼的效果.结果:通过平均活动时间、出院时髋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的数值来反映锻炼的效果.结论:有计划、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菡霖;朱国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石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恶性型和良性型两种,发病机理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主要特点为全身性的骨质硬化,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出现骨折.例1:男,69岁,经溶栓降压治疗,同时抗感染,护心护肝治疗,患者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例2:男14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症状缓解后出院.例3:女,¨个月,确诊后亲人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本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恶性型预后不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李栋方;李祖勇;罗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本组共137例,全部病例至少经过下列一项治疗无效或1~3个月复发.(1)每天1次,连续2~3周以上理疗;(2)3次以上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曲安奈德)局部阻滞;(3)传统手术切开松解,改用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随诊1~3年,治愈12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91.24%.;一次治愈116例,二次治愈9例,一次治愈率85.40%.结论:小针刀松解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操作安全、近似无创、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胡伟民;周红梅;姜玉英;张坤全;胡亚明;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