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2例临床和菌谱耐药分析

金小亚;陈永平

关键词:肝硬化, 腹膜炎, 细菌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2003年经腹水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 42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结果:(1)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呈不典型表现,并发症多,病死率达 35%.(2)致病菌以 G-菌为主,占 73.8%,优势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各占 45.2%和 14.3%; G+菌占 19%,主要为屎肠球菌,占 7.1%;真菌占 7.1%.(3) G-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高度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 50%; G+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以 G-为主,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明显增加,病死率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合理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4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低剂量 SI治疗组(L-SI)、中剂量 SI治疗组(M-SI)、高剂量 SI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T).后 5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55 mg/kg制备 DM模型.第 7周起, NC、 DC组予 0.5% CMC-Na 10 mL/(kg· d), L-SI、 M-SI、 H-SI组分别予大豆异黄酮 30、 60、 120 mg/(kg· d), 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 0.1 mg/kg(2次 /周)灌胃.第 12 周末测大鼠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活性、 NOS活性和 NO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C组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 NOS活性和 NO含量明显降低(P< 0.01),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 M-SI、 H-SI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中、高剂量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善峰;关宿东;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组 3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 20~ 40 mg/d口服,或万拉法新 50~ 75 mg/d,对照组 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为 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χ 2=7.17, P< 0.01),治疗组 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 P< 0.01),治疗组 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分者 2例,抑郁发生率为 6%,对照组 4周后(HAMD)≥ 17分者 8例,抑郁发生率为 24%,差异有显著意义(χ 2=40.24, P< 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莎白;吴勇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技术难度较大,常成为阻碍腹腔镜上尿路重建手术开展的原因.

    作者:杨典东;高振利;张鹏;门昌平;姜仁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肺复苏犬心肌及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苏犬心肌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电击致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 15 min后进行标准复苏,观察心脏停跳 15 min、复苏后 0.5 h、 2 h、 4 h时心肌组织及血 ET含量.结果:复苏后 0.5 h心肌组织及血浆 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复苏后 2 h血浆 ET含量达高,心肌组织 ET含量持续升高至复苏后 4 h(P< 0.01).结论:复苏后心肌组织及血中 ET含量变化可能是机体在急剧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一种强烈的自身应激调节机制,与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关.

    作者:王永进;杨兴易;侯云生;许永华;赵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断耳再植48例临床分析

    断耳是因外伤造成耳廓部分离断、甚至完全离断.一期再植缝合,处理恰当易成活,反之则造成耳廓软骨膜炎、坏死、缺损等不良后果.我科于 1994-2004年收治此类病例 48例特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周维;黄春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母源HLA单倍型染色体A基因重组1例

    患者女,8岁, 诊断:β-地中海贫血,拟做骨髓移植手术.为在直系亲属中寻求 HLA配型相合的供者, 2004年 6月患者父母、哥姐及患者本人的 ACD-B抗凝血 5 mL送本实验室进行 HLA分型.

    作者:张志梅;武大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对照组 20例 ,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治疗 ,对照组采用百优解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为 90% ,对照组为 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 ,无副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中药制剂.

    作者:彭从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雌性激素对妊娠豚鼠胆囊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情况下雌性激素对豚鼠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建立妊娠豚鼠动物模型,分为妊娠 30 d组和妊娠 60 d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亲和抗体组织化学法分别进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g)浓度检测及胆囊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同时测量各组豚鼠胆囊空腹体积(FV),胆囊空腹胆汁量(FB)的变化,并观察胆囊结石形成情况.结果:妊娠 60 d组豚鼠有 3只形成胆囊结石,妊娠豚鼠血清 E2、 Pg含量,胆囊组织 ER、 P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孕豚鼠(P< 0.001) ,且随妊娠期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 60 d组豚鼠 FV及 FB明显大于妊娠 30 d组和对照组(P< 0.001).结论:妊娠期血清 E2和 Pg含量显著升高 ,诱发胆囊运动功能下降,胆囊胆汁淤积,是妊娠期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汪斌;丁佑铭;王卫星;洛若愚;王玉兰;张爱民;程帮昌;余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自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月,笔者对急性脑梗死 80例病人分别给予巴曲酶、复方丹参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性状痰标本975份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分析

    痰涂片镜检是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考核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 [1],只有提高收集痰标本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使其真正成为发现传染源及其考核结核病化疗效果的可靠手段.

    作者:江勇;钱明;陈燕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时发生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用药(别嘌呤醇)情况.结果: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出现剥脱性皮炎并伴肾功能恶化,其中 3例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口服别嘌呤醇应慎重,服药时要密切观察.

    作者:陆玮;单剑萍;朱汉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 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 1~ 3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 4~ 5 d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 6~ 10 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 10~ 18 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4~ 7 d.结果:除 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 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王金林;莫新发;蒋基令;蔡立华;庞泓;刘绍虔;陈宇辉;蓝光明;吴福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yclin D1和CDK4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Cyclin D1和 CDK4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肉瘤样变 (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状况.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 118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 14例, CIN 25例 ,宫颈鳞癌 79例.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yclin D1和 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1和 CDK4在正常宫颈上皮、 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 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伴有 Cyclin D1和 CDK4表达水平的增高,检测其含量改变有助于宫颈鳞癌诊断.

    作者:张国徽;姬宏宇;张辉;李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游离PSA对筛选前列腺癌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re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对筛选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92例 Pca及 21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 FPSA.结果: BPH组 PSA平均值为 16.33 μ g/L, FPSA平均值为 1.90 μ g/L,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associat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ACT)平均值为 13.18 μ g/L. FPSA/TPSA(total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为 0.112; Pca组 PSA平均值为 116.30 μ g/L, FPSA平均值为 30.13 μ g/L, PSA-ACT平均值为 86.17 μ g/L, FPSA/TPSA为 0.164.结论: FPSA及 FPSA/TPSA检测对筛选前列腺癌意义不大.

    作者:龚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供应室风险的护理经济学分析

    供应室风险具有客观性,医院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但是供应室由于隶属后勤支持系统,未能凸显显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体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甚至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中普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与供应室蕴藏的重大风险不相称的.本文拟从护理经济学的角度对供应室风险的原因、要素、对策作一论述,以冀对这种局面的改观有所裨益.

    作者:陈鸿;罗珍;周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目的:探讨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 43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分别以乳核消结汤为主方加减用药,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8.24%和 96.1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尤其对于肝郁化火型男性患者,疗效好,无副作用.

    作者:张宏;李国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不断进展及为对抗其发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治疗过程中,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药物作用等因素均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较为常见,使临床治疗心衰颇为棘手.现就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海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2例临床和菌谱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2003年经腹水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 42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结果:(1)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呈不典型表现,并发症多,病死率达 35%.(2)致病菌以 G-菌为主,占 73.8%,优势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各占 45.2%和 14.3%; G+菌占 19%,主要为屎肠球菌,占 7.1%;真菌占 7.1%.(3) G-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高度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 50%; G+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以 G-为主,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明显增加,病死率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合理用药.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并出血38例分析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HU)出血的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36例患者在发生呕血和(或)黑便后 24~ 28 h内的胃镜检查结果 ,并统计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出血方式.结果:食管静脉曲张轻度 5例,中度 12例,重度 21例; PHG轻度 15例,重度 5例; HU多发 12例,单发 6例;出血方式:单纯黑便 23例 ,呕血+黑便 10例 ,单纯呕血 5例.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占有重要地位 ,出血方式以黑便为主.

    作者:苏炳合;陈荣庆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