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岁以内患儿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监测

蔡桂丰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 大肠杆菌, 克雷伯菌, 肺炎, 药物耐受性
摘要:目的:了解年龄小于或等于 12岁儿童病患儿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和耐药性 ,以便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 2003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临床分离的 ,患者年龄小于或等于 12岁儿童 205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药敏试验 ,采用双纸片增效试验法按 NCCLS2000年版标准检测出 ESBLs株 ,并对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类等抗生素做药敏试验 ,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37.3%(31/83)大肠埃希氏菌产 ESBLs; 16.4%(20/122)肺炎克雷伯氏菌产 ESBLs.结论:治疗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感染 ,要充分了解菌株的耐药性和是否产 ESBLs菌株,对产 ESBLs菌株应用亚胺培南、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抑制复合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要注意传统抗生素的使用,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临床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对新生儿电解质代谢、糖代谢影响.方法:检测 28例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换血后未发生高钾血症 , 低钾血症 11例(占 39.3%);血钙升高 14例(占 50%) ,发生高钙血症 4例(占 14.3),无低钙血症.血钠有 22例不同程度的升高(占 78.6%),但无高钠血症.换血后出现血糖降低 6例(占 21.4%),血糖升高 22例(占 71.4%),其中 14例可诊断高糖血症(占 50%).讨论:使用全血进行同步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低钾血症,常规补钙时应注意血钙升高;换血可普遍导致血钠有所升高,但不易致高钠血症;造成糖代谢紊乱是双向性的.

    作者:林秀冰;李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HCV IgM、ALT及HCV RNA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HC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抗-HCV IgM、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与 HCV R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三代 EIA试剂盒检测抗-HCV IgG、抗-HCV Ig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 ALT水平,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 HCV RNA,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丙型肝炎 IgG阳性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率为 8.3%, HCV RNA阳性率为 41.7%. HCV RNA的检出在 ALT异常情况下较正常明显高(P< 0.05),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r=0.346, P >0.05).结论:抗-HCV IgM不能反映病毒复制, ALT异常情况下 HCV RNA检出率高,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 HCV RNA仍是反映 HCV复制的可靠指标.

    作者:夏勇;唐希才;李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B超在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 3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前使用超声及 X线检查,测定直肠盲端与肛门隐窝皮肤之间的距离(P-P间距)及设立耻尾线(PC线).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0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的直肠盲端及肛区皮肤声像图, 28例患儿能准确测得 P-P间距, 24例患儿能满意设立 PC线.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达 93.3%, X线检查的符合率为 76.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 X线检查相比,超声检查应用于肛门闭锁术前定位诊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简便、实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腾;赖志鸿;郑宝群;郑邦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我们自 1998年 11月份开始联合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灌肠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延迟性脾破裂出血脾动脉栓塞1例

    患者男, 17岁,因被人用铁棍打伤左上腹部 3 d,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冷汗 2 h急诊入院.体检:体温 36. 0℃,脉搏 118次/min,呼吸 24次/min,血压 10. 7/7.0 kPa.

    作者:詹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γ射线照射对前列腺癌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前列腺癌 PC-3细胞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观察其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蛋白(EPO-R)表达的变化,阐明γ射线对前列腺癌 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用 1 Gy、 3 Gy、 5 Gy剂量的 60Co 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 PC-3细胞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MP2、 MMP9及 EPO-R的含量;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率.结果:(1) 1 Gy剂量即可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2) EPO-R表达在 1 Gy和 3 Gy组高于对照组, 5 Gy组低于对照组;(3) MMP2总体上出现降低趋势; MMP9表达在 1~ 5 Gy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 60Co γ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 PC-3细胞的生长,但是 MMP9及 EPO-R表达却增高,提示亚致死剂量的γ射线照射可使存活细胞的浸润性增高.

    作者:张晓毅;洪宝发;周立权;周建光;邹跃;邹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时发生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用药(别嘌呤醇)情况.结果: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出现剥脱性皮炎并伴肾功能恶化,其中 3例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口服别嘌呤醇应慎重,服药时要密切观察.

    作者:陆玮;单剑萍;朱汉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胃黏膜脱垂的内镜表现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的胃镜检查表现.方法:根据图象资料总结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月本院胃镜诊断胃黏膜脱垂病例 79例.结果:(1)胃黏膜脱垂在 10~ 80岁各年龄段均可见到.(2)表现为 1条黏膜脱垂者 50例,占 63%; 2条黏膜脱垂者 22例,占 27%; 3条黏膜脱垂者 7例,占 8%.(3)脱垂黏膜主要位于胃小弯侧,有 70例(88.6%).(4) 6例患者在 2周至 1年时间内复查胃镜,脱垂黏膜仍存在且位置相同.(5)脱垂黏膜表面有炎症性改变共有 30例(38.0%),伴随胃黏膜炎症、溃疡病变共 45例(56.9%),表现为胃窦部条状黏膜充血 18例.伴有胃黏液池颜色发黄绿色 7人.合并食管下段炎症病变 4例(5.1%).(6) 79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11%.结论:胃黏膜脱垂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见到,大多数表现为 1条,主要位于小弯侧,可持续存在,易合并胃慢性炎症改变.

    作者:朱元民;张向东;黄勇;刘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大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化疗 ,又称为诱导化疗.从 1982年 Frei提出此概念以来 ,NACT已成为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众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杨明;姜保成;杨宝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目的:探讨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 43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分别以乳核消结汤为主方加减用药,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8.24%和 96.1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尤其对于肝郁化火型男性患者,疗效好,无副作用.

    作者:张宏;李国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与透析滤过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例患者每周 HD 10~ 15 h,每周或半个月行一次 HDF,分别于患者行 HD, HDF前后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 HD、 HDF后 NO均下降(P< 0 001),两组降幅比较(P< 0 001); HD后 ET-1略升高, HDF则降低,两组比较 P< 0 001; PRA在 HD后升高 HDF组下降; AT-Ⅱ在 HD及 HDF组均升高(P< 0 001),两组比较 P >0 05; ALD在 HD、 HDF后均下降(P< 0 001),降幅比较以 HDF为著(P< 0 001).结论: HD、 HD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与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作用结论难趋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悦霞;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ight-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 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 25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血清 hs-CRP水平.结果: 1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 hs-CRP为(1.94± 1.40)mg/L,25例脑梗死组为(15.51± 6.91)mg/L, 17例脑出血组为(11.95± 4.88)mg/L, 20例正常对照组为(1.09± 0.66)mg/L,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hs-CRP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01);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血清 hs-CRP水平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并可作为监测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姚弘;林永财;张忠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组 3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 20~ 40 mg/d口服,或万拉法新 50~ 75 mg/d,对照组 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为 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χ 2=7.17, P< 0.01),治疗组 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 P< 0.01),治疗组 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分者 2例,抑郁发生率为 6%,对照组 4周后(HAMD)≥ 17分者 8例,抑郁发生率为 24%,差异有显著意义(χ 2=40.24, P< 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莎白;吴勇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43例 IB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 50 mg,每天 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2片,每天 3次和黛安神 1片,每天 2次,共 8周,治疗完成后少随访 12周.结果: 43例中,腹痛、腹胀好转 34例(79.07%);便秘痊愈 13例(30.23%),好转 24例(55.81%),未愈 6例(13.95%),总好转率 86.05% ;全身神经官能症痊愈 16例(37.21%),好转 22例(51.16%),未愈 5例(11.63%),总好转率 88.37%.结论: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 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国锋;李芳芹;胡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药物混合蒸汽雾化治疗急慢性咽炎2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效果.方法:将 379例咽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 216例(采用蒸汽雾化吸入法),对照组 163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好.

    作者:赖群欣;麦飞;伍燕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技术难度较大,常成为阻碍腹腔镜上尿路重建手术开展的原因.

    作者:杨典东;高振利;张鹏;门昌平;姜仁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时间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 2~ 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 2003年 6-9月间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 1 734名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东山区小于 6岁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睡眠障碍、母亲打鼾、喂养方式和入睡困难等.结论:目前广州市东山区低年龄组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应引起家庭及社会的重视.

    作者:钱蔚珍;李莉;胡嘉红;余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供应室风险的护理经济学分析

    供应室风险具有客观性,医院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但是供应室由于隶属后勤支持系统,未能凸显显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体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甚至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中普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与供应室蕴藏的重大风险不相称的.本文拟从护理经济学的角度对供应室风险的原因、要素、对策作一论述,以冀对这种局面的改观有所裨益.

    作者:陈鸿;罗珍;周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自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月,笔者对急性脑梗死 80例病人分别给予巴曲酶、复方丹参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克拉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目的:探讨利用克拉霉素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增强加替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提高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30例,采用克拉霉素、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环丙沙星治疗 ,疗程 10 d.治疗前后采用下呼吸道取痰法,做痰细菌培养,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 80%,对照组 54.16%,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治疗组细菌清除率 83.33%,对照组 50%,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在临床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时,应采取抗细胞生物被膜治疗,不宜完全依赖体外抗生素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作者:魏广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