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杨红;张波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尿路感染,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给予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1. 2 g静脉注射,每日 2次,体温正常或症状改善改为口服片剂,每次 0. 625 g,每日 2次,疗程 14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变化,所有患者用药前后做尿常规,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治愈 33例 (78. 6% ),无效 5例 (11. 9% ),复发 4例 (9. 5%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 病房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 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以及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 ICU 124例院内肺部感染者取深部痰液进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 138株病原菌,其中 G-菌 104株占 75. 4%, G+菌 24株占 17. 4%,真菌 10株占 7. 2%.前两位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36株,阴沟肠杆菌 17株.药敏试验显示: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高达 83. 3%,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敏感率高达 100%.结论: 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以 G-菌为主,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樊最末;张立强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湖北和深圳两家医院低血钾瘫痪的不同特点

    目的:探讨湖北和深圳两地低血钾瘫痪患者的临床差异.方法:分析两地 264例低血钾患者在发病率、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及补钾疗效的不同特点.结果:两地患者均有四肢瘫痪,但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轻重不同,疗效不一.结论:两地低血钾瘫痪在流行病学特点和病因上有很大差异,并因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补钾疗效也有很大差异.

    作者:陶静;晏洁影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 32%~ 0. 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临床研究显示,约 70%以上的 RA患者存在关节侵蚀性改变,其中约 90%发生在病程的前 2年, 35%左右的患者在发病 3年半时停止工作.国内外风湿病学专家达成了对 RA患者应该积极采取联合治疗策略这一共识.但是否对所有 RA患者都必须采取联合治疗 ?如何联合才是好的选择 ?联合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如何?在这些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近二十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作者:古洁若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16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 1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痰液(38. 4%)、分泌物(26. 2%)、脓液(19. 5%)为分离率高的 3种标本.在 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好,耐药率低为 9. 8 %,其次为阿米卡星 19. 5%和环丙沙星 26. 8%.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云;王惠萱;张悦;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生物学信息的研究

    目的:探索基因表达谱技术在肝硬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的应用.方法:应用含 8 192个人体 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标记 cDNA,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各 15例基因表达谱.通过 GenePix4000B扫描芯片仪和 ImaGene 3. 0软件分析 Cy3、 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在 8 192个基因中, 2组中筛选出有差异的基因 60个,占 0. 73%,其中主要是炎症、凋亡基因、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细胞生长调节基因,占 71. 6%.结论:基因表达谱技术可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诊断研究提供大量有益的生物学信息.

    作者:刘心亮;熊益群;晏雪生;徐绍钢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川崎病1例

    患儿,男, 2岁,因皮肤出血点 2个月,于 1年前查血小板为 (20~ 60)× 109/L,骨髓穿刺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丙种球蛋白 400 mg/(kg* d),共用 5 d;静滴地塞米松 0. 5 mg/(kg* d), 7 d后改口服强的松 1. 5 mg/(kg* d),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2个月后查血小板仍为 (40~ 70)× 109/L,小剂量 5 mg/d,维持治疗 6个月后,查血小板仍低于正常值,遂停用强地松.定期复查血小板仍低,时有皮肤少许出血点.

    作者:李修贵;李淑芳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合并重度麻痹性肠梗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

    恶性嗜铬细胞癌以便秘、肠梗阻为突出表现临床少见.笔者曾遇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铉立国;马飞雕;王岩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效果及体会.方法:用百特公司 Accura CRRT机,碳酸氢盐置换液(采用南京军区总院配方), 12例 MODS患者接受日间 CBP治疗, 8~ 16 h/d,透析液 50 mL/min,后稀释补充置换液 3~ 4 L/h,平均治疗时间为 116. 8 h.结果: 12例患者存活 7例 ,死亡 5例; 9例患者治疗前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治疗 1 h后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心率显著下降 (P< 0. 05),血清 BUN、 Cr、 K+、 AST、 ALT显著下降.结论: CBP能有效改善肝肾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用于 MODS的治疗.

    作者:沈波;李艳;张薇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甲状腺激素 (T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甲胎蛋白 (AFP)含量的测定,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 CV均小于 4%,批间 CV均小于 5%; T4、 HCG、 AFP回收率分别为 98. 7%~ 103. 5%、 100. 5%~ 103. 4%、 97. 8%~ 104. 1%,灵敏度分别为 3. 4 nmol/L、 2. 7 mIU/mL、 1. 4 ng/mL;无样品间的交叉污染. 结论 :该仪器主要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作者:周强;张文;黄宪章;丁海明;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腔隙性脑梗死1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临床表现、脑 CT及 MRI特点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 197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例患者有高血压史 155例 (78. 7% ),糖尿病 124例 (62. 9% ),冠心病 102例 (51. 8% ),高脂血症 110例 (55.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5例 (17. 8% ),烟酒嗜好 89例 (45. 2% ).按 Fisher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单纯运动性轻偏瘫 (PMH)98例, PMH变异型 12例,感觉运动性卒中 (SMS)9例,单纯感觉性卒中 (PSS)6例,构音-手笨拙综合征 (DHS)3例,腔隙状态 (LS)23例,无症状腔隙性梗塞 (ALI)35例,丘脑内囊综合征 (TICS)11例.病灶基底节区多见 121例 (占 61. 4% ),其次为内囊、侧脑室、侧脑室旁及放射冠,少见部位有丘脑、额叶、顶叶及脑干.结论: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乃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CT扫描或 MRI是佳的诊断手段, 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 CT.

    作者:李永鸿;周庆昆;卢颖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治疗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活性 T细胞浸润引起滑膜血管增殖及血管翳形成,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的的破坏, 30%和 70%分别在发病的 1年和 2年内出现关节的侵蚀 [1]. 40%以上在诊断 RA 4年内丧失劳动力 [2].近年来,以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 1(IL- 1) 及 T、 B淋巴细胞为靶向的生物治疗,使部分难治性 RA患者得到了控制,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就国外目前广泛使用且疗效肯定、相对安全的几种生物制剂简介如下.

    作者:孙凌云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 2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家属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2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同意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更加配合治疗,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映芬;许英;黄雯;吴素虹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初步评价聚乙二醇 (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 PEG干扰素α- 2a(40 ku), 180 μ g,肌注,每周 1次,联合利巴韦林 900~ 1 200 mg/d,口服,疗程均为 48周.分别于治疗中 12周、 24周、 48周及治疗结束后 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在治疗 12周时有 13/15例出现血清 ALT正常,血清 HCV- RNA阴性 (< 80拷贝 /mL),早期应答率为 86. 6%;在治疗结束时有 13/15例患者血清 ALT正常,血清 HCV- RNA阴性 (< 80拷贝 /mL),完全应答率为 86. 6%;在治疗结束后 24周有 3/13例患者出现 ALT升高,血清 HCV- RNA阳转,持续应答率为 76. 9%,复发率为 23. 1%;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 WBC、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 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作者:甄沛林;谢仕斌;麦强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 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mt, ELBWI)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 PS后使用 CPAP通气方式,并与 20例未用 PS及 CPAP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给予预防量 PS后使用 CPAP通气方式,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 (9. 5± 6. 9) d, (2. 6± 3. 8) d 和 (80. 8± 17. 8) d .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 (13. 1± 6. 5) d, (4. 3± 3. 2) d 和 (98. 8± 27. 8)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S预防性给药并联合鼻塞 CPAP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激发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杰;刘瑛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凯时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淤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凯时对病毒性肝炎重度淤胆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 7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淤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凯时,疗程 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Bil、 DBil、 ALT、 ALP、 GGT、 PAT血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60% (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P< 0. 01或 P< 0. 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凯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淤胆.

    作者:观晓辉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 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头颅 CT确诊,以 65~ 90岁脑梗死患者 68例为观察组,并设<60岁中年人脑梗死患者 7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多个梗死灶为 51. 5%,双侧脑梗死为 42. 7%,与对照组比较, P< 0. 01.结论:高血压、高血压伴冠心病或 (和 )糖尿病是 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该年龄组脑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多脏器损害严重,致残率、病死率高.

    作者:周旭萍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随诊病例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未见报道.现将笔者长期随诊的此类病例 7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程小曲;罗福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5例

    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复杂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是难治疗的骨折之一,容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的发生.自 2000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间,我们采用 GSH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3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振;李利昕;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2:1心房扑动2例误诊分析

    1房室传导的心房扑动其心电图表现有时与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容易误诊,现报告 2例.

    作者:常延华 刊期: 2005年第1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损害32例分析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肺部损害的病变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 1995-2005年收治的 32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部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呼吸困难有明显好转, 6例患者无明显改善, 4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作胸片、肺功能检测等,对患者加强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肺部病变的检出率,积极防治,早期诊断、治疗可能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肺部损害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陈波;钟小劲 刊期: 2005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