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苓桂术甘汤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齐鑫;王敏伟;巩显峰;毕开顺;宋宗华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血流动力学,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要: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用大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苓桂术甘汤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大鼠的心电图、心率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苓桂术甘汤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明显延长常压低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改善ISO引起大鼠心肌缺血后ST段变化程度、减慢心率、提高心肌SOD活性和降低心肌MDA含量;同时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300/s、100/s、30/s、3/s四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有效对抗实验性心肌缺血.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在耳鼻喉科急症抢救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常应用于呼吸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可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急症的处理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我科自1999年4月~2001年4月应用纤支镜对耳鼻喉科急症134例进行了急救,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迎新;刘迎娟;周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贲门胃底重建术在弓上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是常用术式.胸外科工作者经过努力改进吻合方式,吻合口并发症已明显降低,吻合口瘘与狭窄已不是主要并发症,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吻合口并不狭窄而吞咽有噎气感,或因胃液返流致食管炎,影响进食,从而造成生活质量差的病例,有时并未引起施术者重视.作者在致力提高吻合术式质量方面加以改进,采用弓上食管胃粘膜乳头状吻合术并重建胃底,起到了良好效果,现对1989年3月~2000年6月868例作分析报告.

    作者:王献增;高文俊;付金书;王太增;张晓军;李海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高发于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尤以我国为甚.肝癌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除手术治疗外,其他治疗手段的效果均不够理想.肝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本文从特异和非特异性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主动免疫技术进行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如细胞因子治疗等,已进入临床治疗多年,但总的来看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特异、高效的肿瘤杀伤活性,可能成为今后肝癌主动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巍;田聆;魏于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与凋亡调节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了41例HT、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表达及分布,应用Mias99图象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T组甲状腺细胞凋亡率及甲状腺组织Fas、FasL、Bcl-2、Bax阳性颗粒面积、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T组中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较重区域中小滤泡及失去正常滤泡结构的腺上皮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区域,其Fas、FasL、Bax表达高于其他腺上皮,滤泡结构较完整的区域Bcl-2表达较高.结论甲状腺细胞凋亡增高是HT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凋亡基因Fas、FasL、Bcl-2、Bax的异常表达与HT甲状腺细胞凋亡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赵亚平;范智勇;王加林;刘泽红;吴合军;周玮;贾美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左心室心尖憩室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拟行手术收住我院肝胆外科,后转入心内科.无胸闷、胸痛、气促史及胸部外伤史,无心肌梗死病史.检查:一般情况可,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无杂音.ECG示窦性心律,左前束支传导阻滞,V3-V5导联T波低平.胸部X线正位片示心影形成大小正常.

    作者:孙林;陆映珠;楚天舒;李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临床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为多见.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相当高,占消化内科的40%~60%[1].

    作者: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外耳道胆脂瘤(附27例报告)

    胆脂瘤通常侵犯中耳和乳突,偶尔亦可发生于外耳道.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临床上并不常见,Piepergerdes等[1]统计自1850~1980年的130年间仅有150例EACC见著文献.因发病率低,往往被耳科医师所忽视.现将我科1980~2001年6月收治的27例报告如下.

    作者:蓝新海;唐安洲;蔡红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孕酮对周围神经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近况

    系统综述孕酮作为神经类固醇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合成、受体的表达、对髓鞘蛋白的影响和对髓鞘的修复作用,提示其对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作者:范明;郭斌;陈伟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房纤颤的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和一过性外向电流的研究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的人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方法分为窦性心律组(S)、阵发性心房纤颤组(pAf)和持久性心房纤颤组(cAf)三组,采用Chunk方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1)和一过性外向电流(Ito).结果 Ik1在较高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外向电流,pAf组和cAf组均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在较低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内向电流,cAf组与S组的电流强度无差异(P>0.05),而pAf组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pAf组和cAf组与S组的Ito的电流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阵发型心房纤颤和持久型心房纤颤造成人的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发生变化,形成离子重构现象;心房纤颤时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1)的特性发生了变化.

    作者:吕航;姚志发;侯静波;李宝馨;单宏利;杨宝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加温与α-干扰素、维拉帕米联合对乳腺癌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42.5℃高温与α-干扰素、维拉帕米联合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RT-PCR测定细胞内多药耐药MDR1基因及GST-π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表面P170的表达.结果α-干扰素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使耐阿霉素(ADM)的IC50降低为0.32μmol/L,优于单用维拉帕米(1.23μmol/L)、α-干扰素(2.29μmol/L),而加温至42.5℃与α-干扰素、维拉帕米联合效果更佳,ADM的IC50由16.6μmol/L降至0.02μmol/L;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RT-PCR测定仍有MDR1和GST-π的基因表达;但P170表达均有大幅度下降.结论单独用α-干扰素、维拉帕米、加温至42.5℃均可达到部分逆转耐药的作用,三者联合使用能完全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对ADM的耐药.

    作者:牛瑞芳;杨毅;魏熙胤;史玉荣;刘洪隐;郝希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闭合复杂重症动脉导管未闭139例

    1984年1月~2002年3月,139例复杂重症动脉导管未闭在体外循环下,中度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切开闭合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志发;刘洪宇;张庆华;吕航;田海;何天腾;吴乃石;谢宝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解剖变异致绞窄性肠梗阻一例

    1 临床病例某男,15岁,因剧烈活动后腹痛、呕吐12h,于地方诊所行腹部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入院.体检:痛苦表情,神志清楚,体温37.5℃,呼吸21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85/55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左上腹膨隆,全腹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以左上腹为重.未叩及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低弱,约2min 1次.腹部X线片示:膈下可见新月形游离气体,上腹部肠腔明显扩大,有两处气液平面,血常规检查结果:Hb 105g/L,WBC 3.5×109/L,中性0.87,淋巴0.13.

    作者:李泽文;车成英;王西涛;余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多发包虫囊肿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1997年1月发现右腹部包块,伴有胀痛.随后自觉包块逐渐增大,纳差、恶心、体质消瘦,于同年7月感觉腰骶部酸痛、腿麻,以右侧为著,于8月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可触及约6cm×7cm包块,质硬、光滑、有压痛感,可以随呼吸上下移动,卡松尼实验(+).既往史:患者1996年曾到内蒙古牧区出差半年余.B超检查:肝左叶实性包块.临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肝包囊虫病?CT检查见图1.肝左叶可见一椭圆形单房包虫囊肿,内囊破裂,形成双层壁,蜷缩成不规则线状密度影,骶骨前方可见两个包虫囊肿,大小分别为4.5cm×5cm×4cm, 5cm×5cm×5cm囊壁紧密相连,呈哑铃形,左侧囊肿CT值为21 HU,右侧囊肿CT值为22 HU,骶骨可见骨质破坏,范围较广,累及髂骨(见图1).

    作者:李金敏;刘玉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8F-FDG PET显像在判断胃癌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 FDG PET显像在判断胃癌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胃癌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32~80岁,PET共检查35人次.其中有3人2次、1人3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 (1)8例术前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在PET显像中有4例胃区发现3~6.8cm2(SUV 2.9~6.6)高代谢浓聚影,其中1例伴全身多处转移;另4例胃区未见异常,1例合并肝内多发的高代谢热区(SUVmax=7.6),1例右上肺1.5cm×2.0cm良性结节影(SUVmax= 2.1).(2)22例胃癌术后患者中8例未见异常高代谢区;14例分别伴有肺、肝、胰及腹腔淋巴结等多处脏器转移.结论 18F- FDG PET显像是判断胃癌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中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令山;周颖奇;潘文舟;尚玉琨;张致峰;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旁窦内镜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

    我科自1998年5月~2001年12月,对420例慢性鼻旁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旁窦内镜手术治疗,术后作定期随访复查,有23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予以术腔清理及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超;舒畅;沈佳;杜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英国牛津地区88例卵巢癌临床资料分析

    卵巢癌是妇科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由于缺乏类似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经癌前病变发展至癌症的演变过程,因此只有少数病例能在早期得以确诊,逾半数的患者确诊时盆腹腔及远处已有广泛转移, 给手术和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影响生存率.世界各地卵巢癌的发病率在3.8~34.3/10万之间[1],随人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异,同时各地在医疗制度、手术方式和术前术后处理上存在的差异也会导致患者预后的不同.本研究通过对英国牛津地区88例卵巢上皮性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描述该地区卵巢癌的临床特征相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以飨国内同行,作对照,比较及借鉴之用.

    作者:张慧娟;Sanjiv Manek;Han Chen;Trivadi S;Ganesan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苓桂术甘汤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用大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苓桂术甘汤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大鼠的心电图、心率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苓桂术甘汤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明显延长常压低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改善ISO引起大鼠心肌缺血后ST段变化程度、减慢心率、提高心肌SOD活性和降低心肌MDA含量;同时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300/s、100/s、30/s、3/s四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有效对抗实验性心肌缺血.

    作者:齐鑫;王敏伟;巩显峰;毕开顺;宋宗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Pgp、Bcl-2、CD34表达与临床多药耐药

    目的检测Pgp、Bcl-2及CD34抗原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多药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Pgp、Bcl-2、CD34抗原表达.结果 Pgp、Bcl-2、CD34在急性白血病临床耐药组表达明显升高,且Pgp、Bcl-2阳性表达者CR率降低,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别显著;而CD34阳性表达与CR率无明显相关性; Pgp、Bcl-2单独或联合检测均可用于评价多药耐药; Pgp与CD34、 Pgp与Bcl-2有相关性,而Bcl-2与CD34无相关性.结论 Pgp、Bcl-2、CD34高表达均与多药耐药的发生相关,而Pgp、Bcl-2联合高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及预后不良的指标,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芝祺;常晓慧;李露露;李福德;李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肠缺血再灌注与肺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在各型休克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为特征的继发性肺损伤,但迄今为止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是与肠源性细菌迁移和内毒素血症;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和激活;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激活与释放等有关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IIR诱发体内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激活,进而启动PMN在肺内聚集并释放毒性介质是导致肺损伤的中心环节,但PMN的起动,肺内聚集与激活及其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具体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仅就以上方面病理生理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陈揭晓;欧阳碧山;吴多志;周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绒癌合并正常妊娠--一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绒癌是一种滋养细胞肿瘤,常发生在妊娠结束后.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有敏感的肿瘤标志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监测及不断改进的化疗方案,绒癌的预后在近年已有很大的改善.绒癌发生在正常的妊娠时期则十分罕见,有文献报道的仅36例,母婴死亡率很高,分别为62%~65%,仅10例母婴存活.笔者报道的为第11例母婴均存活的绒癌合并正常妊娠的病例,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寻找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特点,争取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作者:邵雨;伍俊萍;丰有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