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28例分析

霍金平;陈娟;罗国群

关键词:宫腔镜, 子宫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
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在诊断及治疗不明原因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对64例经传统影像学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对单发或2~3个孤立性息肉行即时宫腔镜下剪除术;对散发性多发息肉则在宫腔镜直视下刮宫处理.结果:本组镜下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8例并成功得到镜下治疗,术后随访1~2年,其中26例出血症状完全消失.2例失访.结论:宫腔镜可明确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并使病变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是诊断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息肉样病变确实有效的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中医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整体护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评定.结果: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SAS值、SDS值比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病人明显降低(P<0.001);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比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蔡军红;彭海燕;陈少玲;郑粤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954例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2月至2004年2月共954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55例,病死率5.77%,术后发生并发症184例,发生率19.29%.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作者:姚滨;姬尚义;陈伟新;董卫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九里香酊辅助治疗阑尾脓肿15例

    我院自1998-2003年采用九里香酊(自行配制)离子导入物理疗法联合应用西药抗感染治疗阑尾脓肿15例,并与单纯应用西药(罗氏芬、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的12例患者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年,观察两组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3年复发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叶初阳;刘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部份病人出现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薄智云教授[1]发明的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祝晓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CCP、抗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3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105例RA病人、4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42.9%、28.6%、47.6%,特异性分别为96%、92%、56.0%oRF与抗CCP抗体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25),与抗RA33抗体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

    作者:钟亮尹;曾智华;李瑞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临床分析

    随着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诞生,同时因此而引起的异位妊娠病例也将越来越多,提示在辅助生殖临床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宏;佘若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笔者应用89锶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顽固性疼痛,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拓;吴建能;张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尖锐湿疣的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其中HPV的6、¨、16、18型较常见.

    作者:邹金波;王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计70例ERCP术后合并AP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治疗、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三组治疗方法对治疗ERCP术后AP中的差异.结果:全组病人在术后48 h后逐渐恢复,病程大多数不超过7 d,无一例转为重症胰腺炎(SAP).其术后血清淀粉酶和腹部体征变化显示:术后6 h三组病人血清尿淀粉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开始差异有显著性;术后48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尿淀粉酶开始接近正常,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可明显减轻ERCP术后合并AP患者腹部体征和症状,分别达到88.5%和81.8%,而常规治疗组仅50%,有明显差异.结论:ERCP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在于操作者本身的技术的提高,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是治疗ERCP术后AP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盛;王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减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减量FLAG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骨髓抑制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氟达拉滨(Flu)50 mg/d,5~6 d;阿糖胞苷(Ara-C)0.5~2.0 g/d,5~6 d;WBC<1.0×109/L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直至WBC>1×109/L,治疗14例难治性AL.结果:14例AL中,总有效率为28.5%,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14.3%,部分缓解(PR)率为为14.3%.中性粒细胞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5~9 d,持续时间7~30d;血小板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5~10 d,持续时间6~30 d;感染率100%,重度感染率37.5%,2例早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减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AL,疗效不理想,骨髓抑制严重.

    作者:翁建宇;杜欣;陆泽生;黄梓伦;林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冷温氧合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灌注方法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用家猪16头,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冷氧合血停搏液间断灌注,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于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观察心肌电机械活动、转流前后左心功能、心肌ATP、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Ⅱ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左心功能的恢复优于Ⅰ组,心肌ATP及心肌的含水量的损害明显低于Ⅰ组.结论: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对心肌保护效果更佳.

    作者:张彦平;于洋;沈建乐;帅训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离心泵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我们从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共对18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了离心泵做主泵行体外循环,占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30%左右,基本为病情较重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哲;张建海;凌晓飞;梁诚之;翁贤武;黄国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SARS研究近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强且病死率高,对社会生活及经济影响巨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全球病例8 422,死亡率10.8%,医务人员感染占21%.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满足了从患病的宿主体内能分离到病毒;宿主细胞能够培养该病毒,病毒能够通过滤菌器;培养的病毒能够使相同的或相近的宿主产生类似的症状;能够从实验感染的宿主体内重新分离到病毒;能检测到针对病毒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即科霍法则(Koch's postulates),明确为SARS的病原体.2003年4月12日,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公布了SARS病毒Tor2的基因组序列.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确认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是SARS的病原体.目前对SARS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现就SARS病原学、病理改变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樊和斌;郭亚兵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妊高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对妊高征病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了解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正常孕妇与妊高征病人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轻度妊高征VCAM-1为(18.24±2.17)ng/mL,中度妊高征VCAM-1为(21.77±2.14)ng/mL,重度妊高征VCAM-1为(22.75±3.73)ng/mL,正常孕妇VCAM-1为(17.49±1.13)ng/mL.妊高征组血清VCAM-1比正常孕妇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中的VCAM-1水平有差异,并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李绮玲;佘达贤;张宏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分型和年龄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比较常用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探讨分型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13年两间医院收治的43例LCH分型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6个月,大65岁,男女比例2.3:1.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骨损害、突眼、尿崩、耳溢脓等,不同分型组在器官受累范围和程度指标上有明显不同,≤2岁组在受累器官数、功能受损例数、疗效和死亡构成比指标上和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分型分级给予不同方案化疗31例,25例有效(81%).结论:LC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成人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诊断依靠病理活检.提高诊断率的关键在于加深对LCH特点的认识和多部位多例次的活检.国际组织细胞学会LCH分型分级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增加了相互间的可比性.

    作者:陈艳波;刘华;王华;张孔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目的:探讨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内注射利多卡因、菌必治、地塞米松,注射后进行体外射频治疗;对照组分为两组:一组单纯行前列腺注射,另一组单纯体外射频治疗;疗程均为5 d 1次,共6次.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NIH-CP评分改变均有差异,前列腺注射联合体外射频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体外射频更能促进前列腺注射药物在局部的吸收及扩散,联合治疗对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效果更佳.

    作者:赵国平;夏强;赖建生;许胜利;郑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T管窦道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再次手术者,术中解剖窦道,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T管窦道的长度为(6.3±4.1)cm,宽度为(0.74±0.09)cm,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并受一些因素影响,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解剖特点,了解T管窦道的解剖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

    作者:董米连;施维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肱骨骨折处理中发生桡神经损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和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15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结果:操作粗暴,局部解剖不熟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确掌握周围神经局部解剖知识;过硬骨科基本技术操作;术中做到防止误切、防止过度牵拉、防止缝扎,操作轻柔、彻底止血,可避免和预防此类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应用P-I型套管针腹膜透析置管

    目的:探讨应用P-I型套管针腹膜透析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I型套管针系列装置进行腹透置管,并与常规手术法对照.结果:研究组(套管针组)在平均手术时间(P<0.001),术后恢复时间(P<0.001),术后并发症方面(P<0.05),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提示P-I型套管针置管在可操作性、耐受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手术法.

    作者:李舸;李明;尤永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