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妊高征的关系探讨

饶安娜;高眉扬;李绮玲;佘达贤;张宏英

关键词:妊娠中毒症, EPH 细胞粘附分子
摘要:目的:通过对妊高征病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测定,了解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正常孕妇与妊高征病人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轻度妊高征VCAM-1为(18.24±2.17)ng/mL,中度妊高征VCAM-1为(21.77±2.14)ng/mL,重度妊高征VCAM-1为(22.75±3.73)ng/mL,正常孕妇VCAM-1为(17.49±1.13)ng/mL.妊高征组血清VCAM-1比正常孕妇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中的VCAM-1水平有差异,并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操作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国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5月间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宜患者69例.结果:5例穿刺未成功(5/69,占7.2%);因右锁骨下动脉扭曲而造影失败1例,造影成功率为98.4%(63/64);10例接受IVUS;行切割球囊冠脉成形术17例,3例随后植入了支架;6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管内放射治疗.28例行PTCA/支架术,共植入支架32枚,其中1例PTCA未成功,手术成功率96.4%(27/28).有2例患者用8F鞘,术中疼痛明显,5例术后局部轻度淤血.出院时所有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良好.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随访时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但无手部缺血或功能障碍.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宋杰;黄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九里香酊辅助治疗阑尾脓肿15例

    我院自1998-2003年采用九里香酊(自行配制)离子导入物理疗法联合应用西药抗感染治疗阑尾脓肿15例,并与单纯应用西药(罗氏芬、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的12例患者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年,观察两组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3年复发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9%),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叶初阳;刘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排卵汤联合克罗米芬诱发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排卵汤联合克罗米芬(CC)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诱发排卵作用.方法:对经3个CC治疗周期仍无排卵的28例患者,于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每日服用CC 100mg,连服5 d,第10天起每日服用排卵汤1剂,连服7剂,第9天起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记录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及宫颈粘液评分.结果:经1~3个治疗周期11例出现排卵,28例患者共75个周期中17个周期有排卵,周期排卵率为22.7%;妊娠5例,妊娠率为17.9%;子宫内膜厚度在9~14 mm间的周期有36(48%)个,形态为A型有42(56%)个,宫颈粘液评分≥8分的有33(44%)个,与单用CC治疗的84个周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结论:中药排卵汤有明显诱发难治性PCoS患者排卵,联合CC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燕冰;顾正田;潘景瑶;阮翠玲;林乔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超声改变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声像图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对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8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结果:病毒性肝炎组与非肝炎对照组B超诊断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异常与胆囊本身炎症无关;胆囊声像的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海生;袁岚;邓之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巨大儿并发窒息症17例的护理

    目的: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17例并发新生儿窒息症的巨大儿进行护理观察.方法:应用ABCDE复苏方案对新生儿窒息症的巨大儿进行复苏,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监测血糖,通过静脉输液和哺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监测生命体征,降低患儿耗氧量,提高抗病能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予抬高头部,减少噪音,保持头呈正中位,以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路,改善循环,根据病情纠正酸中毒,注意低血糖、低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内环境稳定.开展健康宣教.结果:复苏后可及时纠正患儿的缺氧,减少脑损害,纠正低血糖,避免医源性高血糖的出现,及时开始肠道内喂养,避免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同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家属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以减少巨大儿并发窒息症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结论:监测巨大儿窒息后的血糖,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对患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笑群;卢蕴瑜;张若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目的:选择鼻内镜术后良好的鼻腔填塞材料.方法:比较鼻内镜术后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局部反应情况.结果: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好;鼻腔疼痛及头痛程度轻(P<0.01);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少(P<0.01);术后鼻腔黏膜水肿反应轻(P<0.05).结论: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杨礼明;莫宋平;彭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89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笔者应用89锶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顽固性疼痛,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拓;吴建能;张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抽血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除早期活化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糖耐量异常患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4)糖耐量异常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低于其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5).(5)有并发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低于没有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6)各组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与患者病程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血糖情况有关,而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关系不明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阶段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已出现异常.

    作者:林凯;邓海鸥;黎映兰;韩梅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中医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整体护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评定.结果: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SAS值、SDS值比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病人明显降低(P<0.001);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比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蔡军红;彭海燕;陈少玲;郑粤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锁孔手术治疗前部颅底和脑深部肿瘤25例

    目的: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对25例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行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其中部分使用内窥镜及术时超声辅助技术.结果:20例实体瘤中17例全(或等体积)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囊实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部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证尤其重要,神经内镜及术时超声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周迩;麦洁文;梁艺湖;李林繁;邓岳桥;古奕冕;钟桂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计70例ERCP术后合并AP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治疗、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三组治疗方法对治疗ERCP术后AP中的差异.结果:全组病人在术后48 h后逐渐恢复,病程大多数不超过7 d,无一例转为重症胰腺炎(SAP).其术后血清淀粉酶和腹部体征变化显示:术后6 h三组病人血清尿淀粉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开始差异有显著性;术后48 h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尿淀粉酶开始接近正常,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可明显减轻ERCP术后合并AP患者腹部体征和症状,分别达到88.5%和81.8%,而常规治疗组仅50%,有明显差异.结论:ERCP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在于操作者本身的技术的提高,生长抑素和乌司他丁是治疗ERCP术后AP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盛;王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科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8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于肺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晚期肿瘤,白细胞下降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预防白细胞下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

    作者:张华;何志明;杨衿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13C-UBT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析

    目的:评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对186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RUT)试验检查,用活检钳钳取胃窦黏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3结果:13C-UBT较RU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13C-UBT和RUT具有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特点,是较好的HP检测方法,对于老年病人13C-UBT尤为适合.

    作者:徐丽姝;麦韵屏;张瑛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重症LN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上与儿童LN的发生率一致;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病理改变以LNⅢ型和Ⅳ型为主,C3和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实验室检查为敏感和突出的改变;严重贫血是常见的肾外表现.结论:小儿LN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或肾脏病理改变为LNⅢ型或Ⅳ型者,伴有C3、CH50明显降低、血沉加快、低白蛋白血症和严重贫血时,其肾功能有恶化的可能.

    作者:李颖杰;高岩;邓颖敏;钟桴;李延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分型和年龄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比较常用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探讨分型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13年两间医院收治的43例LCH分型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6个月,大65岁,男女比例2.3:1.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骨损害、突眼、尿崩、耳溢脓等,不同分型组在器官受累范围和程度指标上有明显不同,≤2岁组在受累器官数、功能受损例数、疗效和死亡构成比指标上和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按分型分级给予不同方案化疗31例,25例有效(81%).结论:LC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成人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诊断依靠病理活检.提高诊断率的关键在于加深对LCH特点的认识和多部位多例次的活检.国际组织细胞学会LCH分型分级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增加了相互间的可比性.

    作者:陈艳波;刘华;王华;张孔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观察记录各组达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阿托品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组病人中,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稳定,牵拉反应轻.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游玉媛;区锦燕;陈增宝;廖荣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部喉气管伤的急诊救治

    急性喉气管外伤极易造成颈部大血管、咽喉、气管、食管、甲状腺等组织损伤,引起呼吸道梗阻、失血性休克,常危及病人生命,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慢性喉气管狭窄、食管瘘、呼吸发音障碍或拔管困难等并发症.该区域外伤因病情复杂、危重,已逐渐成为头颈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我院自1992-2002年共急诊收治6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挺;张孟良;郭晓谦;尤景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DDP+5-Fu+BLM化疗方案用于舌癌的术前诱导化疗

    目的:探讨DDP+5-Fu+BLM化疗方案作为舌癌术前或放疗前的诱导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7例舌癌患者术前采用DDP+5-Fu+BLM联合诱导化疗.用法如下:DDP 20mg/m2×5 d,5-Fu 500 mg/m2×5 d,BLM15 mg×4.结果:CR 7例(14.9%),PR 31例(66.0%),总有效率80.9%.结论:DDP+5-Fu+BLM联合术前诱导化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用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王启朋;陈仲伟;江穗;冯航;郑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954例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2月至2004年2月共954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55例,病死率5.77%,术后发生并发症184例,发生率19.29%.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作者:姚滨;姬尚义;陈伟新;董卫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