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处理

梁健刚;黄郁林;卢建鹏;崔少云;黎志辉

关键词:内窥镜, 鼻窦炎, 鼻腔, 解剖学, 局部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方法:3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以冠状位鼻窦CT分析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分别予以矫正.结果: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包括鼻中隔高位偏曲(21.3%)、中鼻甲气化(18.5%)、反向弯曲(7%)、中鼻甲肥大(55.8%)、钩突气化(3.3%)、钩突偏移(9.7%)、钩突肥大(23.1%)、鼻丘过度气化(6.1%)、Haller气房(11%).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发病相关,鼻腔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是鼻内镜鼻窦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954例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2月至2004年2月共954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55例,病死率5.77%,术后发生并发症184例,发生率19.29%.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作者:姚滨;姬尚义;陈伟新;董卫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1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李健;颜登鲁;高梁斌;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尿道输尿管壁段切开在肾盂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壁间段环形切开,腰部一处斜切口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移行细胞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志新;温天奋;彭晓东;邓子贤;何自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法洛四联症伴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异位起源的外科治疗体会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是法洛四联症(TOF)中常遇到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占法洛四联症病人的5%~19%[1].我院自1987年8月至2004年2月完成的41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中,有4例LAD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作者: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胆囊取石钳在34例复杂取环术中的应用

    取环是妇产科门诊非常常见的小手术,但常由于绝经多年,子宫萎缩,宫腔狭窄,粘连或节育环断裂,有尾丝环尾丝脱落,节育环嵌顿等使取环困难.本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复杂取环术中共应用胆囊取石钳34例,顺利取出各种节育环,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正琴;姚爱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102例,右房黏液瘤14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结果: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0.86%.随访5个月至23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临床少见,其中左房黏液瘤占75%以上,因随时可能发生栓塞,甚至猝死,一旦明确诊断,应行急诊手术;因有复发可能,即使良性肿瘤也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作者:罗立国;景华;胡小南;李忠东;李德闽;董国华;申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肱骨骨折处理中发生桡神经损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和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15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结果:操作粗暴,局部解剖不熟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确掌握周围神经局部解剖知识;过硬骨科基本技术操作;术中做到防止误切、防止过度牵拉、防止缝扎,操作轻柔、彻底止血,可避免和预防此类神经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T管窦道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再次手术者,术中解剖窦道,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T管窦道的长度为(6.3±4.1)cm,宽度为(0.74±0.09)cm,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并受一些因素影响,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解剖特点,了解T管窦道的解剖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

    作者:董米连;施维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CCP、抗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及抗RA33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105例RA病人、4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的分布.比较三者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及RF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42.9%、28.6%、47.6%,特异性分别为96%、92%、56.0%oRF与抗CCP抗体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25),与抗RA33抗体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

    作者:钟亮尹;曾智华;李瑞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羊水过少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分娩的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羊水过少的主要妊娠合并症为过期妊娠,羊水量的多少与胎盘的成熟情况及羊水污染程度存在高度相关.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对于羊水过少要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毛新丽;张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出评价,为中医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整体护理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护理前后焦虑量值(SAS)、抑郁量值(SDS)及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评定.结果: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SAS值、SDS值比实施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病人明显降低(P<0.001);中医整体护理后病人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比功能制中西医结合护理更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蔡军红;彭海燕;陈少玲;郑粤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目的:选择鼻内镜术后良好的鼻腔填塞材料.方法:比较鼻内镜术后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局部反应情况.结果: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好;鼻腔疼痛及头痛程度轻(P<0.01);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少(P<0.01);术后鼻腔黏膜水肿反应轻(P<0.05).结论: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是一种良好的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杨礼明;莫宋平;彭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中重度传导性耳聋

    目的:探讨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伴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术前与术后情况,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结果:随访2~4年,4例患者听力均明显提高,平均40dB.结论:对于后天性中重度传导性耳聋的青少年患者,应当注意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能;根据术中所见选择适当的术式有助于手术成功.

    作者:刘翔;郑亿庆;丁健慧;陈穗俊;区永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观察记录各组达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阿托品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组病人中,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稳定,牵拉反应轻.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游玉媛;区锦燕;陈增宝;廖荣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椎管内广泛分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1例

    患者男,29岁,因发现皮下多发性包块伴骶部间歇性疼痛入院.患者自2年前始逐渐发现全身散在皮下包块,缓慢增大.近两月骶部疼痛加重,大小便正常.家族中父亲、二哥患有此病并多次手术治疗,母亲、大哥体健.入院检查:四肢、躯干散在皮下包块,从0.2 cm×0.2 cm到4.0 cm×5.0 cm,共20余个.包块活动度小,质地中等,无压痛.皮肤散在色素沉着.

    作者:于永;陈火明;张保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尖锐湿疣的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其中HPV的6、¨、16、18型较常见.

    作者:邹金波;王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糖尿病模型+缬沙坦治疗组(DV组),于8周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结果:8周时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DV组、NC组(P<0.01),DV组明显高于NC组(P<0.05),而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r=0.6659,P<0.01).结论:缬沙坦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改善肾功能.

    作者:叶迎春;李竞;甘佩珍;包艳;李芳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部份病人出现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薄智云教授[1]发明的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祝晓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面积烧伤病者的院前急救处理

    大面积烧伤病者病情重而凶险,易并发烧伤休克、MODS,病死率高.如能早期有效地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成功救治56例烧伤面积>80%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彭志刚;曾汉;马盛刚;查国庆;杨小斌;张国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临床分析

    随着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诞生,同时因此而引起的异位妊娠病例也将越来越多,提示在辅助生殖临床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9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宏;佘若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