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李瑜元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高发地区, 肝细胞癌, 发病率, 恶性程度, 病情进展, 预后差, 肿癌, 治疗, 患者
摘要: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亦有少数肝内胆管细胞癌,本症在世界各地区发病率不同,但多在前5位内,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患者众多[1].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蔽,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治疗棘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妇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育龄妇女妊娠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仍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挑战的问题[1,2],由于妊娠期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4],更应强调足够抗凝的重要性,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又必须考虑到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因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亦同等重要.在选择任何一种抗凝药物和抗凝方案时均需兼顾这两方面[5,6].

    作者:黄焕雷;肖学钧;卢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者及41例非糖尿病老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并测定血糖、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尿钙等.结果: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组腰椎L1-2、华氏三角(Wards)、股骨转子(Troch)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前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后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体重指数、尿钙较对照组高,血磷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者较易患骨质疏松症,其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体重、糖代谢紊乱、激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王红武;黄萍;邹德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肛疾灵洗剂治疗痔疮825例

    我院自1994~2002年采用中药肛疾灵洗剂熏洗治疗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内痔脱垂嵌顿8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全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围术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意义

    输注库血引起恶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实例令人担忧,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人们呼吁尽量不输血.近年来提倡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或术后再输回自体血,以达到减少输注异体血及相关输血传播性疾病、节约血资源的目的.

    作者:陈秉学;刘克云;郭隽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8例手术疗效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8年5月~2002年5月5年间我院外科住院的6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祥;梁展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颌下包块首诊于口腔科的白血病2例

    笔者在近年的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碰到2例以颌下包块首诊于口腔科的白血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粤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巨大脐膨出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大脐膨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11年两组49例脐膨出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主要比较入院5 h内行一期手术修补(A组)与先采取保守治疗延期手术(B组)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间胎龄、入院日龄、体重、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的分类各有侧重.结论:尽早一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巨大脐膨出的首选方法,该法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

    作者:余家康;夏慧敏;钟微;潘韶芳;伍连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出现并发症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26例中,除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外,其余25例均经相应的处理而治愈,随访6个月~1年,未发现不良后果.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提高手术技巧能降低其发生率,及时发现与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詹锡康;方旭生;麦名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预防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小空气栓塞的发生

    临床护理人员常常会遇到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的操作,但在打开输液开关后,常可见头皮针软管内有少量空气随液体进入人体,易造成空气栓塞.为预防此现象发生,我们在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前,先滴1~2滴输液管药液进入头皮针接口,使头皮针接口充满药液,然后再与输液管连接,并与旧法操作进行比较,发现新法可有效防止空气栓塞发生,现向大家推荐.

    作者:邱敏智;邝惠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头皮静脉取血代替股静脉取血体会

    以往新生儿取血多采用股静脉穿刺的方法,对患儿的创伤和痛苦较大,并且常常造成穿刺损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头皮静脉取血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宝;吴立红;李学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输血风险及对策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但近十年来输血治疗更加广泛地被医学界重视.尽管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输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应用,新的血液制品不断出现,但是输血治疗的风险仍然存在.本文重点讨论输血治疗风险的主要形式及解决办法,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江朝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0例分析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 AM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几乎同时(48 h内)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脑出血[1].本病仅凭临床表现确诊较困难,但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后诊断已较容易和准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我们收治的10例AMCH患者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等方面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亮;李君良;赵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亦有少数肝内胆管细胞癌,本症在世界各地区发病率不同,但多在前5位内,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患者众多[1].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蔽,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治疗棘手.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MA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30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米托蒽醌(Mito)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M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 3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庆庆;余永卫;李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内镜放置金属胆道支架10例的体会

    经内镜放置金属胆道支架(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 EMBE)是近年来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是恶性胆管梗阻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我院肝胆外科自2001年7月~2002年6月采用EMBE治疗恶性胆管梗阻1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柱;梁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6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1990~2002年66例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中心静脉压从(23.8±6.2) cmH2O下降致术后的(14.4±3.2) cmH2O,术后低心排16例(24%),死亡1例(1.52%);明确结核性心包炎36例(55%),慢性化脓性心包炎14例(21%),不明病因的16例(24%);治愈52例(79%), 进步12例(36%),无效 2例(3%).结论:作者主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切口,心包切除范围应适可而止,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心包切除范围,并对术中、术后防止急性心衰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厚强;吴若彬;庄建;谢斌;郭惠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右胸切口心脏跳动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

    目的:探讨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选用右胸切口,在心脏跳动下完成10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结果:全部病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房缺无残余漏,二尖瓣成形满意,平均住院17 d.随访5~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均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结论:在心脏跳动下行二尖瓣成形和原发孔房缺修补,可提高二尖瓣成形的质量,避免损伤传导组织,有利于心肌保护.右胸切口暴露良好,出血少.

    作者:李勇;邢西忠;张秀辉;张玉春;瞿晓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膜假黏液瘤伴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

    患者,女,63岁,以腹胀、腹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部不适、疼痛,伴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腹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及,左下腹有成人拳头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B超提示:(1)下腹部混合性包块;(2)左卵巢囊性肿块.即行剖腹探查术,打开腹腔,见腹内充满凝胶样黏液.

    作者:张宪;连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血糖症1例

    患儿男,出生3 d.因少哭、少吃、嗜睡3 d,皮肤黄染1 d于2002年12月2日4 pm入院.第1胎第1产,孕39+3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 800 g,出生时无窒息,但生后一直少吃、少哭、嗜睡,生后第3天发现皮肤轻度黄染,第4天即明显加重,查肝功示胆红素总量为369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352.7 μmol/L,母孕期无疾病史.父母无慢性疾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

    作者:谷翠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中腹腔穿刺置管灌洗术的应用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由局部病理损伤迅速扩展为全身病理损伤的过程,病情凶险,尤其是晚期合并感染,大大提高了死亡率[1].近年来,对于SAP早期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争议颇多.作者认为,对于SAP早期保守治疗中,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洗术,会大大提高SAP的保守治愈率,为SAP早期保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作者:王海波;卢民;贺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