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段传志;罗小林;杨国清;朱飚;李冲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畸形,手术治疗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中尿瘘为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经验认为,一旦发生术后尿瘘,须3~6个月后再二期手术修补.我院对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经早期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义星;樊皓星;袁武雄;高智勇;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小儿G-6-PD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类型.方法:使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t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方法测定经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法二次检验证实的患儿42例静脉血,并对其中3例阳性标本进行分子克隆核测序.结果:42例标本中,G1388A突变17例,占40.5%;G1 376T突变12例,占29%;A95G突变3例,占7.1%,未定型10例,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检测正确.结论:ARMS法是一种用于检测G-6-PD基因突变较理想的方法.G-6-PD基因突变型G1388A、G1376T及A95G是佛山地区G-6-PD缺乏症的常见基因突变型.
作者:范联;付涌水;丁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的发展,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我们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学公;刘玉峰;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选取1989年1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诊治5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其中男40例,女14例;入选时年龄29~71岁,平均(54±9.1)岁,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54例病人随访2~11年,平均(6.9±2.4)年,心功能Ⅰ级到Ⅱ级,心电图T波深倒程度从(7.3±3.3)mm增加至(9.7±4.1)mm(P<0.01),R波幅度由原(19.5±4.0)mm增加至(20.9±4.6)mm(P<0.01),T波与R波绝对差值从原(12.0±4.5)mm改善为(11.6±4.3)mm(P=0.043<0.05),心尖部心肌厚度(AMA)从(17.8±2.7)mm减少至(17.4±2.6)mm(P=0.008),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本组随访资料显示,经治疗后AHCM患者预后良好,肥厚心肌的厚度有可能减轻,但心电图的T波深倒程度及R波幅度增加,且与心肌肥厚程度不一致,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新武;周颖玲;黄文晖;陈纪言;罗建方;李瑜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我院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病人123例,其中46例急性期(伤后2周内)出现迟发性病变,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汉民;廖圣芳;张银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切除术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生理造成很大影响,包括肺功能的损失和循环负荷的相对增加.肺切除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本文总结笔者参与的100例肺切除术的护理,谈一谈对肺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4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2~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和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结果:140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5例,冠脉异常组125例,前者较后者年轻,男性多见,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大(P<0.05),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增加(P<0.01),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较少(P<0.01).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多见于年轻男性,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临床预后及左室功能较好.
作者:苏良献;黄仕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爱脉朗片、太宁栓合用与单独使用治疗痔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组共111例,其中爱脉朗、太宁合用组(AT组) 50例,口服爱脉朗片组(A组)28例,太宁栓塞肛组(T组)33例,比较治疗7 d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各组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定疗效,其中达到1~2分者AT组为44例(88.0%),A组18例(64.3%),T组20例(60.6%),合用组疗效明显优于各单用组(chi-square test,P<0.01),各治疗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爱脉朗片、太宁栓联合用药治疗痔急性发作优于单独用药,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任翔英;王剑;潘颖;陈红英;潘爱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任查房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病程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医疗质量,又反映医生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它是教学的生动教材,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材料.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主任查房记录质量控制已由单纯的注重书写格式转而加强内涵质量,并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医院病案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作者:陆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病因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2例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在急诊胃镜下确诊,出血部位为胃底2例,贲门2例,胃体上段8例.病灶特点为直径在10 mm内的浅溃疡或糜烂,中央见血管裸露渗血或喷血、哨兵样突起血痂.10例经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电凝止血成功,2例经3次内镜止血失败改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内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毅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多为复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可伴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病理改变为局部性、阶段性或弥漫性不规则硬化性改变和外分泌腺永久性的破坏.可伴有主胰管和小胰管的扩张.常有胰管阻塞因素存在,如狭窄、结石、钙化等.其中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内结石的病例临床上较为少见.此类病人晚期常需手术治疗,虽然临床治疗上手术方式较多,但无一种手术方式可以适用所有情况.作者搜集1995~2002年共11例此类病例,均采用不同术式,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海波;高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27例,占13.5%.病后3 d内为9例,3 d后至1周时为18例,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6.6% . 3 d内高血钠以轻中度升高为主,与脱水剂使用相关;3 d后至1周时高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与脑损害严重相关.大剂量脱水剂使用、下丘脑损害者易并发高钠血症.并高钠血症者死亡15例,病死率55.6%, 非高钠血症者死亡25例,病死率14.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 大剂量脱水剂治疗与下丘脑损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血钠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刘泉坤;许贻白;王亚仙;王庄;张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机械吻合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全胃切除106次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资料.结果:运用吻合器后使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吻合器在全胃切除术中多次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明元;王星;林雨冬;吴德柱;熊维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外伤性眼挫伤伴有多种眼的组织损伤(包括角膜、瞳孔、房角、睫状体、玻璃体、网膜神经等),导致复合性病理变化.而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并发角膜血染及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影响视力恢复,如果处理不当则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现将我们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治疗的4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高血压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1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络活喜、洛丁新、倍他乐克,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加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和症状疗效,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降压疗效大致相似,治疗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无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以及舒张早期流速的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期(IRT)等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结论:西药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较单纯西药能更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对高血压早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泽银;李琼;邹旭;罗英;林晓忠;吴焕林;严夏;邱定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早期常为病员忽视而未及时治疗,发展成脓肿后,单纯抗炎治疗,疗效不佳,需手术行脓肿切排引流,手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抗炎治疗及局部换药,才能达到切口愈合,炎性硬块消退.为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阵挛,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受意识支配地收缩,多数为桥小脑脚处面神经根部受压产生,在除外习惯性眼肌痉挛,面部痛性抽搐,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所存在的面部抽动后,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明确肯定的治疗效果[1].我科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面肌痉挛患者48人,现对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林;袁俊;翟卫东;王涛;孙永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唇裂修复手术方式.方法:对89例单侧唇裂一期患者中应用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唇裂同期行红唇结节(唇珠)再造.结果:89例患者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唇外形满意.结论: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一期唇裂,利用多余的唇缘组织形成唇肌瓣修复红唇及唇珠的方法,使红唇整体形态自然、唇珠饱满.
作者:邱海航;曾骅;张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内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63例患者镜下的特点,并与X线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内镜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且研讨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密切关系.方法:总结6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所见,食管炎分级、病理检查及X线造影检查结果,内镜诊断的符合率,食管裂孔疝并发食管炎的百分率.结果:内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的63例患者,经X线造影确诊60例,符合率为95.24%,并发食管炎56例,并发率90.5%.结论:食管裂孔疝与内镜下诊断和食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X线造影检查具有很高符合率.
作者:张福文;董荣芬;陈长春;王树芝;杨绍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中伤椎的椎前高度及椎间隙恢复的对比观察,了解应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段骨折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T12及L1骨折病人,应用桥形体位架采取过伸复位方法进行观察与测量,对于椎前高度,椎间隙高度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位前后两项数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复位后当时及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多;肖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