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肾结核48例临床分析

张青;王秋玲

关键词:不典型, 肾结核, 结核病人, 分析报告, 误诊, 病例
摘要:我院自1990年8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肾结核病人212例,其中不典型肾结核48例,误诊时间长达10年.现将这些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道下裂术后早期尿瘘的特点及防治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畸形,手术治疗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中尿瘘为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经验认为,一旦发生术后尿瘘,须3~6个月后再二期手术修补.我院对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经早期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义星;樊皓星;袁武雄;高智勇;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病变分析

    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我院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病人123例,其中46例急性期(伤后2周内)出现迟发性病变,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汉民;廖圣芳;张银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短程α-细辛脑预防性治疗热性惊厥再发25例

    我们于2001年4月至2002年5月用α-细辛脑短期疗法预防热性惊厥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娟;严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颌面部骨折诊治效果的作用.方法:15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再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佳的治疗方案.结果:15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得到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的清晰图像,使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进行立体测量准确性高,对颌面部骨折诊治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丘仿松;麦翔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托品对人流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无痛人流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短,麻醉者多将麻醉深度尽量控制在临界状态,以便患者术毕及时苏醒.麻醉药物的作用及浅麻醉下手术刺激增加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其主要表现为心率下降[1].笔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使用阿托品,观察对其预防和纠正作用.

    作者:温满清;程曼文;朱永祥;顾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2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59例急性喉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岁10例,~3岁10例,~14岁7例.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岁12例,~3岁15例,~14岁5例.就诊时均有声嘶、咳嗽、咽痛等表现,重者出现三凹征(或四凹征)等喉梗阻症状.两组间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及一般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每次1 mL加生理盐水至2 mL,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连用2~3次,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次0.25~0.5 mg/kg,4~6 h 1次,观察4~6 h.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51.9%),有效7例(占25.9%),无效6例(占22.2%);对照组显效5例(占15.6%),有效8例(占25.0%),无效19例(占59.4%).χ(2)/()=8.2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急性喉炎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副作用小,适合在门诊使用.

    作者:陈萍萍;陈宝川;施月菊;苏梅玉;卓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良开胸手术切口的手术配合

    2000年10月~2001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前外侧切口、腋下直切口-保留胸壁肌肉的切口、保留前锯肌的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现将我们在手术中的配合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郑凌;王耀兰;骆小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炎镇痛药治疗问题及探讨

    目前临床常用抗炎镇痛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NSAIDs已广泛用于类风湿病病人和非风湿性疾病病人的镇痛,包括急性手术后的疼痛、慢性疼痛、胆绞痛及肾绞痛等腹部疼痛和月经痛.

    作者:黄文起;江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糖尿病性癫痫发作目前被认为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现对我院1995~2001年诊治的10例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钟国连;黄贤华;吕维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压砸伤断指的再植

    压砸伤所致的断指伤情复杂,损伤范围广,再植条件差,成活率低,再植的难度较大.我院自1995年来对32例由压砸伤所致的断指进行了再植,大部分成活,随访3个月以上,多数断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锦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对广州地区部分体检人群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进行研究.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地区15~79岁广州健康常住居民部分体检人群1519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Ⅱ标准统计各种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并对部分患者作Zung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19.8%,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为8.3%,功能性腹胀为11.0%,功能性便秘10.1%,功能性腹泻4.1%,FD合并功能性肠病患病率为6.8%.男女两性间各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在20~50岁为高患病率年龄段,功能性肠病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心理异常率(16.4%)与无病者的心理异常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是广州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心理异常,应予重视.

    作者:平丽;李瑜元;聂玉强;贾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临床应用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hemapheresis)指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供者或患者的血液成为各种成分,采出其中一种成分,回输其余成分的过程.随着近年来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血细胞分离机被广为使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作为难治病和重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1].它包括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therapeutic cytapheresis)和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 PE).血细胞单采术包括白细胞单采、红细胞单采和血小板单采.我院用此法治疗37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陈琳军;梁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癌痛的诊断与治疗

    癌性疼痛,或称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此阶段,患者身心处于相当的痛苦之中.80%晚期癌症患者有剧烈疼痛,估计每天世界上至少有1 500万人经受着疼痛的煎熬.癌性疼痛已成为各有关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对象,特别是疼痛诊疗的重要内容.

    作者:倪家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神经(或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赵国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镜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

    目的:分析内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63例患者镜下的特点,并与X线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内镜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且研讨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密切关系.方法:总结6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所见,食管炎分级、病理检查及X线造影检查结果,内镜诊断的符合率,食管裂孔疝并发食管炎的百分率.结果:内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的63例患者,经X线造影确诊60例,符合率为95.24%,并发食管炎56例,并发率90.5%.结论:食管裂孔疝与内镜下诊断和食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X线造影检查具有很高符合率.

    作者:张福文;董荣芬;陈长春;王树芝;杨绍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首先开发,在短短数年中,芯片技术进步迅速,并呈现发展高峰.所谓生物芯片是由固定于不同种类支持介质上的高密度的寡核苷酸分子、基因片段或多肽分子的微阵列组成,其中每个分子的位置及序列为已知,当荧光标记的靶分子与芯片上的探针分子结合后,可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或电荷偶摄影像机(CCD)对荧光信号强弱的检测而判断样本中的靶分子数量,以实现对化合物、核酸、蛋白质、细胞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筛检,其特点是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

    作者:蒋业贵;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的发展,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我们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学公;刘玉峰;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 方法:治疗A组患者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局部注射干扰素100万U,每3天1次,共10次;治疗B组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肌注干扰素100万U,每3天1次,共10次;对照组单用CO2激光治疗,3组均观察3个月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A组和治疗B组3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8.92%和20.51%,均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复发率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干扰素安全、有效,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不同的给药途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洁华;刘秀媚;梁少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1年2月始,在腔镜下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及瘢痕切除术治疗创伤后尿道狭窄及闭锁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韧;保庭毅;巨生产;杨增悦;张鸿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称OPCAB)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热点,我院1999年10月~2001年4月对34例患者行OPCAB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贤红;郭蕴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