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元;杜立峰;梁春利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常见,易累及肾脏,并且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中无特殊药物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紫癜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远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平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疗效.方法: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200例随机分两组,A组口服多西环素治疗,B组联合运用奥平栓和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和衣原体的阴转率.结果:联合运用奥平栓和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组总有效率和衣原体阴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组,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前者也明显优于后者,P<0.05,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奥平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的病例.
作者:杨新民;刘丽华;孟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及CT对肠道淋巴瘤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的主要特点如下,(1)肿块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凸向肠腔形成大于3 em肿块;(2)结节型,肠壁不均匀增厚,形成多个结节;(3)浸润型,肠壁广泛增厚,肠腔变窄;(4)所有病例除肠道病灶外,同时伴有腹腔或腹膜后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或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增强扫描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为轻度强化.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肠道淋巴瘤以及肠外淋巴结受累情况,对肠道淋巴瘤的分型和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正兵;曹惠霞;于凤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3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游离出三叉神经周围支,将神经干切断后对近中枢段行阿霉素注射,对远中枢段采用神经撕脱术.结果:33例患者中32例于术后7 d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干近中枢段阿霉素注射及远中枢段撕脱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石光;牛书铭;汪维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并发糖尿病.轻者治疗中断,延误原发病治疗,重则引起代谢紊乱,糖尿病性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是保证完成治疗的基础,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陈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自1995年开始,我院采用经尿道电气化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45例,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简百录;邓小枫;张康泰;王亚晖;宦启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人们在交往中传递各种信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意志的激励和人格的健全.护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是交往愿望为迫切的时期,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不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提高.
作者:尉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手术创伤后的高代谢应激反应的重要特征就是高血糖反应(hyperglycemia),有人称之应激性或外科性糖尿病(stress diabetes或surgical diabetes).其实,高血糖反应也是机体受伤害刺激后所作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增加可利用的糖以保证糖原依赖性组织如脑的足够的能量供应,抑制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1].
作者:屠伟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结合切割吸引器技术行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麻醉方法及管理对手术及小儿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患儿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即开始实施血液稀释,先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1·h-1,继之输注贺斯10 mL·kg-1·h-1,速度均为5 mL/min,然后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手术开始时实行控制性降压,用尼卡地平及艾司洛尔,先分别给予负荷量,前者为10ug/kg,后者为0.5 mg/kg,继之分别用微量泵输注维持量.尼卡地平以1~2μg·kg-1·min-1速度调整MAP60~70 mmHg之间,艾司洛尔50~100μg·kg-1·min-1速度使HR在70~80次/min.术中麻醉维持用安氟醚或异氟醚,静脉点滴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分次静注1~2 mg·kg-1·次-1.结果:全组53例患儿术中麻醉及血流动力学均保持平稳.术中出血量少,无需输血.术后均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无误吸及肺不张,无心衰及肺水肿.结论:通过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加强术中监测、强调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彻底清醒是手术麻醉的关键.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杓型组52例,非杓型组60例,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对3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 h-SBP、24 h-DBP、d-SBP、d-DBP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明显.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SD、24 h-DSD、d-DSD差异有显著意义,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水平应同时评价.
作者:陈效畅;邝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急性喉炎患儿9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绮平;陈崇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椎间植骨一期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的治疗效果.结果:14例结核患者都治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良好、安全.
作者:熊国忠;陶丽;雷明全;黄永红;宋俊;叶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合并重型尿道下裂的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1年1月至2001年3月我院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假两性畸形20例,真两性畸形9例,46XX男性综合征4例,染色体性别畸形(未能分类)3例和混合性腺发育不良2例.33例行性腺探查.结果:终性别32例定为男性,6例定为女性.结论:对临床上重型尿道下裂特别是合并性腺未降的病人应常规行性染色体检查,有阴道的性别定为男性的病人应行阴道切除.
作者:黄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虹膜睫状体炎、穿孔性眼外伤以及抗青光眼术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虹膜后粘连,并且出现伴小瞳孔的并发性白内障,给白内障手术带来困难.术中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失败.为讨论此类手术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现将本人2002年随广东省复明2号白内障手术车实施的22例(22眼)虹膜后粘连的白内障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洪华;常大川;郑鲜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自1993年6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现将有关问题进行浅析.
作者:杨哲;张广福;姜冠华;郑晓舟;张鲁英;张维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2月9日至5月26日收治的83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83例患者男37例、女46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0.0±14.5)岁.42例(50.6%)有密切接触史,100%有发热症状,20例(24.1%)38.0~39.0℃,59例(71.1%)39.0℃以上,平均热程(11.7±7.6)d,同时伴有咳嗽、畏寒等;78例(94.0%)血WBC正常或降低,46例(55.4%)淋巴细胞低于正常范围以下;胸片多数表现絮状、磨砂玻璃样渗出性阴影,病灶多在下肺野,55例(66.3%)呈多叶病灶,62例(74.7%)重症患者,平均(16.6±6.1)d病灶吸收好转,3例死亡,病死率3.6%,结论:SARS具有传染性,发热为主要症状,血WBC正常或降低,胸片多数表现渗出性阴影,多侵犯下肺野以及多叶病变,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
作者:邝浩斌;谭守勇;李德宪;王维勇;陈志宏;何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对照者脂肪组织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脂肪组织总蛋白,PD-Quest软件分析电泳结果,选择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做介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两种脂肪组织标本大部分蛋白点匹配,经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有一个未知蛋白和两个已知序列蛋白在两种脂肪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MALDI-TOF-MS是进行脂肪组织蛋白质组研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这些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可以进一步明确肥胖症的病因,为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尹晓;刘志芬;王璇;骆天红;李果;罗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发病机率,病灶分布以及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与骨转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有75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6.9%.伴有骨痛者,其骨转移发生率为56.8%,明显高于不伴有骨痛者.单纯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常见病理类型,同期两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Ⅰ~Ⅳ期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8%、35.6%、69.6%和78.8%,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乳腺癌极易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术后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定期随访骨显像都是必要的,一旦发生骨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峰;李娟;刘保军;何丽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拟对线粒体基因D环区的一个特异和高度多态性的D310多聚C区域的变异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149例肿瘤组织和匹配的正常组织的线粒体基因D环区进行PCR扩增,并同时进行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扫描和D310区域的序列测定.结果:43个(28.86%)肿瘤具有D310单核苷酸重复区的体细胞性插入或缺失突变,其中绝大部分为1-2 bp插入或缺失,与以前报道的该区域多态性变化一致.约34.9%肿瘤组织中的突变为同质状态,65.1%处于异质状态.结论:线粒体基因D310单核苷酸重复区变异在人类肿瘤组织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作者:谭端军;刘玲玲;卢才义;刘鹏;Julia Chang;Kun-Tu Yeh;Lee-Jun C Wong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药物流产)作为一种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药流尤其适用于近期剖宫产术后妇女及宫颈内口较紧的初孕妇、未产妇.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药物流产不全流产率较高[1];药流后阴道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等急性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现就39例此类药流后急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安全开展药流提供一些经验.
作者:宋丽君;张洪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