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恩;林勇生;白宗禧;易贵荣;陈昌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有报道认为病毒感染是影响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与疱疹病毒科的病毒如HHV-6有密切的关系[1,2].
作者:陈焕辉;何翠娟;朱冰;万根平;谢健屏;赖桂香;常汝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博宁治疗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博宁、博宁联合化疗±放疗以及化疗±放疗治疗73例鼻咽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其中博宁+化疗±放疗组25例,单用博宁组16例,化疗±放疗组32例.结果:博宁+化疗±放疗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8%,单用博宁组为75%,化疗±放疗组为81%.在活动障碍改善上,博宁+化疗±放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3%,单用博宁组69%,化疗±放疗组为80%.各组止痛效果和活动能力改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博宁的主要毒副作用为一过性感冒样症状、肌肉酸痛和发热.结论:博宁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性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黎静;李志强;徐艳红;伍军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洗涤红细胞的适应证、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取162例已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为实验组,取早期158例同种疾病输全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输注后的RBC、Hb值及副作用.结果:洗涤红细胞输注效果等同于同量全血输注效果,但副作用大大减少.结论:洗涤红细胞的输注在临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疗效好,减少输血反应,节省血源.
作者:刘硕;柳国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54岁.于2002年3月1日19:05晚饭后突然晕厥,当即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立即在家行短暂胸外心脏按压送本院急诊.
作者:梁伟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泰素(TAX)及卡铂(CBP)支气管动脉灌注与全身静脉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与单纯静脉化疗进行了比较.方法:61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化疗(A组)28例,动静脉联合治疗(B组)33例,A组:TAX 130~150 mg/m2、CBP 200~300 mg/m2静脉点滴,第1天;B组:TAX 130~150 mg/m2的3/7药量、CBP 200~300 mg/m2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TAX 130~150 mg/m2的4/7药量经静脉点滴,第1天.均28~30 d为一周期,连用两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达到完全缓解(CR);达到部分缓解(PR)者分别为:A组8例(28.6%),B组14例(42.4%).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共有39例(63.9%)患者出现Ⅰ~Ⅲ度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结论:动静脉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独静脉化疗为好,两种治疗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互补充和协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
作者:高伟生;罗鹏飞;陈晓明;邵培坚;郑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分析近年我院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后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局部注药64例,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8例,占12.5%.6例B超下包块>2 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 20 mg+生理盐水 5 ml,2例包块<2 cm,口服米非司酮 200 mg 治愈.(2)胚胎清除术122例,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9例,占7.4%.3例B超下包块>2 cm,行局部穿刺注射MTX 20 mg+生理盐水 5 ml,6例包块<2 cm,口服米非司酮 200 mg 治愈.(3)胚胎清除术加局部注药21例,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有可能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局部注药的发生率高于胚胎清除术,胚胎清除术加局部注药的发生率低.B超下局部注射MTX或口服米非司酮可治疗持续性输卵管妊娠.
作者:罗怀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小儿发热惊厥的发病率为3%~5%,约1/3患儿复发.我院于1996年8月至2000年5月用口服鲁米那预防小儿复发性热厥,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贾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102例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与100例非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的引产成功率为95.1%,引产平均时间为(43.01±1.23)h,产后出血量为(139±40.50)ml,胎盘残留发生率5.9%,软产道裂伤率1.9%,产后出血发生率0.9%,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利凡诺引产具有相当安全性.
作者:陈露诗;朱锦桃;刘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拇、手指外伤性缺如,临床常规应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缺如的拇手指,但因足趾的生理特点(末端粗大,中间较细)、神经恢复、血运供应和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常有再造手指不如人意的情况,如再造手指外形欠佳、手指萎缩、功能障碍、感觉过敏等.我们自1998年来,采用环指侧方皮瓣转移治疗再造手指萎缩畸形9例,取得满意效果,特报道如下.
作者:薛丁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作用.方法:对210例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结果:镜下见:炎性浸润型84例,溃疡或干酪坏死型75例,肉芽增殖型32例,瘢痕狭窄型18例,1例表现正常.117例做病理活体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55例,阳性率47.0%,支气管刷检找抗酸杆菌106例,阳性33例,阳性率31.1%,210例患者单纯查痰抗酸杆菌阳性158例,阳性率75.2%.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侵犯病变广泛,变形性,常常是肉芽增殖、炎性浸润或狭窄同时存在.确诊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吕江清;刘伟光;彭秀英;谢艺开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了解各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与肾脏损害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进一步对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预后估计提供合理检验依据,笔者对421例各类型肾病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
作者:梁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科自1997年以来共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82例,其中钛轮钉吻合术者35例,缝合术者47例.通过总结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实践体会,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王济东;张丽芹;陈连华;徐煜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救治经验.方法:对57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非手术治疗9例,中转手术2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48例,全部治愈,并发症少.结论:早期诊断是急救的重要环节,要高度警惕延迟性脾破裂;应根据病人伤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及合适的术式.
作者:黎信义;陈少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绞窄性肠梗阻并肠坏死治疗较困难,在手术治疗中,术式选择对病人预后有较大影响,我们通过探讨总结,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病人作肠T型吻合造瘘术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影响到Th1和Th2的分化,调控比例失衡的结果[1],而Th1和Th2是CD+4 T细胞的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旨在揭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细胞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小燕;钟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由于胃肠道的解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使得肝转移成为大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其中位生存期只有5~10个月,而可以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可达24~34个月,即使采用非手术切除的肝动脉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亦可达24个月,说明经过积极的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延长,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斌;周学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了解决在传统输液过程中不断有大量外界空气污染液体的问题,我们改进了输液的方法,使外界空气对液体的污染大大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业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将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下称ETC)行技术改进并试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效果.方法:将ETC用于34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插管困难的原因分别为高喉头及(或)小下颌19例,颈椎病或强直性脊柱炎致颈部活动困难11例,下颌关节活动受限4例.结果:34例病人中改插ETC一次成功者25例,有7例改以中间进路或右侧进路后成功,仅2例因盲探置入困难在喉镜辅助下置入,置入ETC所用时间(22.6±7.3) s.所有病人麻醉手术中的SpO2、PETCO2、及气道压均无明显变化,SpO2均≥98%,PETCO2均≤40 mmHg.通过对ETC所作的技术改进,使特殊吸痰管经ETC进入气道吸痰成为可能.插管后采用简单的抽气试验能立即断明ETC的位置.结论:ETC能方便地用于气管插管困难病人.
作者:胡毅平;刘林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波热凝,硝酸银、铬酸或三氯醋酸灼烧等.利用微波治疗仪治疗鼻出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微波治疗探头与鼻黏膜易发生粘连,此时取下探头,经处理而闭合的血管又被撕破,致使治疗失败而又需重复治疗.为防止粘连的发生,经反复试验和临床观察,我们在探头与黏膜间隔置一湿润的小薄棉片,可很好地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自2001年3月~2002年4月作者用此方法共治疗鼻出血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厚恩;林勇生;白宗禧;易贵荣;陈昌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入院.查体:无口唇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曹振飞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