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静脉注射抑制病人气管导管拔出后躁动的体会

汤华

关键词:异丙酚, 静脉注射, 病人, 医护人员, 血压升高, 缝线断裂, 引流管, 内出血, 导尿管, 自主, 系统, 伤害, 切口, 交感, 活性, 拔管
摘要:不少病人拔管后发生不自主的躁动,从而使其交感系统活性增加、血压升高或内出血;可以使切口缝线断裂,导尿管或引流管脱落;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麻烦,甚至伤害病人本人或医护人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照射部位、准直器数目和放射剂量对疼痛缓解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随访3~47个月,平均25.6个月.77例病人中,6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5.7%.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3例,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照射部位、放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合适的照射部位和放射剂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沈光建;许民辉;邹咏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ERCP结合EPT诊治的探讨

    目的:回顾性研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乳头肌切开术(EPT)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治价值.方法:17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再发或反复发作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EPT等治疗,90例诊断为PCS.分析PCS患者胆道异常、胆总管直径及内镜下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变、不良反应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PCS在ERCP下发现的病变主要为:残余胆囊管过长、胆总管狭窄、总肝管狭窄、胆囊管低汇流、乳头旁憩室、胆道括约肌压力增高.ERCP测定的胆总管直径显著大于B超的测定值,分别为(1.38±0.43)cm和(0.58±0.32)cm(P<0.05).介入治疗组12例术后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但血清淀粉酶多在3 d内转为正常.结论:对PCS患者,ERCP不失为一项非常有价值、安全的诊断措施,必要时尚可行EPT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江华;李兆申;孙振兴;许国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胆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妊娠胆淤即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特有的疾病,而瘙痒往往是病人常见和苦恼的症状.

    作者:朱剑文;张艳;万盈璐;欧阳为相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气管移植研究进展

    气管移植一直被看作是长段气管切除后重建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气管的特殊结构,多年来主要处于实验阶段.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大量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气管移植的发展.

    作者:张涛;李小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围手术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本院自1991年以来进行髋部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欧耀芬;彭扬国;刘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前庭大腺囊(脓)肿菱形造口术10例体会

    1999年3月~2001年5月间,笔者为10例前庭大腺囊(脓)肿患者采用菱形造口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何赛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例,均为肾病综合征复发、激素长期使用疗效差和副作用多、或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无效或无法继续使用的患者.采用骁悉1.0~1.5 g/d治疗3~6个月,治疗时激素迅速减为0.5 mg@kg-1@d-1或15 mg/d.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白蛋白和胆固醇的变化.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骁悉在部分患者对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无效或上述药物无法继续使用时,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而对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正茂;朱起之;张虹;林舜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56例疗效观察

    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方法较多,多年来普遍认为完善的方法是根管治疗,但因解剖原因,部分牙齿操作难度较大;在塑化治疗中,由于体位的原因而效差.

    作者:陈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植物状态病人双瓣置换手术1例经验总结

    目的:对1例植物状态病人的双瓣置换手术经验进行总结.方法:3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变而出现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一直处于植物状态.由于患者有严重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经充分的术前准备,于心肺复苏后83 d施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转换.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没有因手术而加重.结论:植物状态病人存在很大的康复可能,合理处理危及生命的各种病症是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前提.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破碎骨瓣缝合后自体颅骨成形术30例报告

    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水平褥式间断缝合方法,行破碎颅骨瓣自体颅骨成形术30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尚景瑞;王洪亮;谢永胜;陈长华;赵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肺外结核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的发病特点,总结诊断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对肺外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住院确诊的50例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外结核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50%);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是揭示病变部位的重要方法;病理、病原菌检查和诊断性抗痨是明确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结论:提高对肺外结核的认识,采取综合性措施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蔚;梁瑞韵;江山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食油炸蝉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0岁.早餐与全家同吃油炸蝉,进食10余个后感口唇麻木,半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胸闷、恶心:呕吐2次,腹痛,排稀水样大便1次.

    作者:李进红;周霞;徐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静脉注射抑制病人气管导管拔出后躁动的体会

    不少病人拔管后发生不自主的躁动,从而使其交感系统活性增加、血压升高或内出血;可以使切口缝线断裂,导尿管或引流管脱落;可以增加医护人员的麻烦,甚至伤害病人本人或医护人员.

    作者:汤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胆囊炎顺逆结合胆囊切除112例临床分析

    胆囊切除术虽然是一种常见而成熟的手术方式,但仍有着潜在的危险性,术中胆管损伤时有发生.

    作者:冉宏;孔宪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对高盐饮食复合冷应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压和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在药物或生理盐水干预的同时,均给予含8%NaCl饲料喂养,并每天置于(5±2)℃冷室内4 h.每周测血压和体重1次,8周后处死大鼠,称全心脏湿重.用放免法测定大鼠左室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1)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血管肾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卡托普利组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与未治疗组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卡托普利干预的大鼠血压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3)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与未治疗组无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预防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大鼠的血压升高,但不能抑制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可能与心肌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

    作者:吴自强;祝善俊;祝之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435株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变化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科1995~2001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从痰、支气管分泌物培养分离出435株病原菌,其中细菌374株,真菌61株;细菌感染中G-菌257株(68.7%),G+菌117株(31.3%),铜绿假单胞菌仍为主要致病菌,共83株(22.2%),其次为克雷伯杆菌56株(15.0%),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13.4%),链球菌41株(11.1%),不动杆菌55株(9.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30株(49.2%).1995年与2001年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由23.1%降至8.3%(P<0.01),不动杆菌由1.8%升至20.8%(P<0.01),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克雷伯杆菌变化不大(P均>0.05);几种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普遍较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16.0%)、氯霉素(40.0%),对克雷伯杆菌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16.1%)、环丙沙星(32.1%)、哌拉西林(35.7%),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22.9%)、环丙沙星(34.9%)、哌拉西林(14.5%)、阿米卡星(32.5%).结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仍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逐年下降趋势,不动杆菌有上升趋势,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选用抗生素特别是经验用药愈来愈困难.

    作者:吴义;刘升明;黄志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临界高血压与交感神经功能的关系

    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和活性增加在高血压发病机理中具有一定作用.一些学者认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主要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始动机制.

    作者:李辉绚;刘基高;陈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妇科腹部新法横切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新法横切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fannenstiel切口,采用撕开脂肪、肌肉和腹膜的方法,观察了200例妇科手术新法横切口的开腹时间、开腹时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腹部纵切口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新法横切口的开腹时间比纵切口短,开腹时出血量比纵切口少,切口长度可缩短2 cm,全宫切除时间可缩短10 min,拆线时间平均提前一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新法横切口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瘢痕小、美观,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罗怀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开胸手术和术中切除一定量的肺组织,会使病人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引起术后严重的心肺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作者:石桂葆;刘文辉;张中原;于振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腔内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风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NASCET[1]及ECST[2]等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能够有效预防中风,降低死亡率.

    作者:韩伟;叶建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