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云;唐猛;林举安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主要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情况下是否使用激素,常常是临床医生举棋不定的问题。其原因在于:(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体内的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及原形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衰竭时可造成药物蓄积;(2)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可造成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增加,毒性代谢产物增加;(3)水钠潴留、血糖增高,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代谢紊乱;(4)由于激素的副作用,在肾衰基础上使血压增高、出血倾向、消化道症状、浮肿、心衰等情况进一步加剧,出现严重致命的并发症;(5)出现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6)对已实施血液透析,行动静脉瘘手术患者,出现伤口不愈合或感染。然而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衰并非是皮质激素不能涉及的禁区,反之,在一些情况下,及时足量地使用激素,恰恰是逆转肾功能衰竭必须采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切不可错过时机,诒误治疗,而应权衡利弊,正确选用激素治疗的时机及方法。
作者:杜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近年对34例危重患者采用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5~80岁,均为危重患者,左侧腋静脉置管24例,右侧腋静脉置管10例,导管留置时间5~100 d,平均45 d。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导管。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背部置一小薄褥,上臂外展,手高举至头旁,屈曲外旋,手掌放在枕骨粗隆处,使腋鞘被绷紧和腋静脉移至表浅位置。剃去腋毛,常规消毒,在无茵操作条件下,沿肱骨上端紧靠胸大肌外侧端摸到腋动脉搏动点,用龙胆紫作标记,并找出腋动脉在腋区行走的投影。选在腋动脉强搏动点内侧1 cm处作局部浸润麻醉后,向第一肋方向前进1~3 cm,如出现突然落空感,或阻力消失,或患者主诉上肢触电感伴手指酸麻,表明针尖已突破腋鞘壁,再向前1 cm刺入腋静脉即可见回血。
作者:沈上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法检测124例病人的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以前列腺体积均值50cm3为界,将病人分为大体积组(A组)65例,小体积组(B组)59例;以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均值20cm3为界,将病人分为大移行区组(C组)61例,小移行区组(D组)63例;然后分别比较两组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前列腺癌总检出率A组为23%(15/65例),B组为25.4%(15/59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928,P>0.05);C组为16.4%(10/61例),D组为46.5%(20/6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P<0.05)。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可作为前列腺癌的初步筛选手段。
作者:钟红;杨柳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胼胝体部动静脉畸形又称为脑室旁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脑动静脉畸形(cAVM),属于胚胎早期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其血供特点是:常由单侧或双侧胼周动脉供血,引流静脉注入大脑内静脉、隔静脉、上矢状窦或下矢状窦,同时后部的病灶也可接受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后胼周动脉)的供血,静脉引流至基底静脉、Galen静脉或直窦。有关该病的文献报告较为少见,国外报告多的一组为Yasargil统计的18例,国内则为上海华山医院报告的24例。其发病率较低,不同的作者报道其检出率占同期所收治的脑AVM的比例也各有差异,但都在3.3%~14.9%之间。我科在过去十年期间收治的138例脑AVM的患者中,发现6例为胼胝体部病变,占全部病人的4.35%。该病在青年男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
作者:黄庆;李铁林;段传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滴眼液对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预防胬肉复发的作用及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对73例(78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分成2组,治疗组38例(41眼),对照组35例(37眼)。两组均施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组术后滴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共3个月,随访11~2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3例失访。治疗组翼状胬肉复发率10%,对照组复发率28.57%,P<0.05,平均复发时间治疗组(5.25±2.22)个月,对照组(2.50±0.85)个月,P<0.01,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滴用色甘酸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作者:肖斯贤;徐珊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临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主症。近年来国内虽多有报道[1,2],但由于NHL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10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坏死性淋巴结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14~45岁,平均23岁。发病季节:冬春季6例,夏季4例。8例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作者:王鹤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黛力新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不同分型给予胃动力药和(或)H2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上每天加用黛力新2片,晨服,疗程4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黛力新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而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郑小文;叶慧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4~1999年间收治颅脑损伤690例,其中36例住院期间首次CT检查阴性,CT复查发现颅内病变(占5.2%),现将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5例,女11例,年龄7~57岁。车祸伤19例、摔伤11例、其它伤6例。入院时GCS 3~8分8例,9~12分21例,13~15分7例。手术7例。1.2 CT检查时间 伤后30 min~4 h内,CT装置型号不一。第2次CT时间为伤后14~72 h内,CT装置为Somatom DR 3,Picker 5000 V。每例CT 2~5次不等。1.3 CT复查 伤后48 h内复查CT发现病变18例,48~72 h内发现病变9例,3~10 d内发现病变7例,10 d后发现病变2例。CT复查发现病变情况见表1。
作者:陈汉民;张诚华;张银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肌激动器(Activator)是临床上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笔者就临床上用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患者2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8例安氏Ⅱ′患者,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2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正面观开唇露齿,上颌前突,面下1/3过短;侧面观,下颌后缩,上前牙唇倾。牙列为混合牙列者22例,恒牙列初期患者6例。(6 6)/(6 6) 关系均为远中尖对尖或完全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Ⅲ度,深覆Ⅲ度,头影测量结果ANB:5~9°,平均7°,⊥-NA 5~10 mm,平均为6~8 mm,提示:上颌前突,上前牙唇倾,下颌后缩。询问病史,其中16例有明显家族遗传史,3例有口呼吸习惯,9例有咬下唇舔上牙不良习惯。戴用“A”矫治器,整个疗程约7~12个月,平均为8.5个月。除3例患者未进行良好的配戴外,其它25例患者均取得了令患者及患者家长满意的效果。再次进行X头影测量,ANB平均值下降至4.8°,⊥-NA平均值下降至4.6 mm。
作者:孔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于1992年4月~2000年7月中对9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第1次血液透析使用股静脉穿刺改良术取血,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7例,男67例,女30例,年龄大90岁,小7岁,其中70例先作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术,因出现血肿或血流量不足而改用股静脉穿刺均成功。另外27例患者中有8例7~14岁,19例70~90岁。9例出现循环衰竭,因桡动脉或足背动脉血流量少,而直接行股静脉穿刺。1.2 方法1.2.1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病人处于安静状态,向病人耐心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和安全性 。1.2.2 物品准备 16号内瘘穿刺针,纱布4块,注射器,透气胶布,75%酒精,2.5%碘酊,孔巾。
作者:陈丽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年4月~1999年10月采用内镜结扎术对18例消化道息肉进行结扎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53岁。息肉位置:食管2例,胃底2例,胃窦胃体交界处1例,胃窦7例,其中1例胃窦部共有4枚息肉,且均有分叶,十二指肠球部1例,直肠3例,乙状结肠2例。共有息肉21枚,息肉直经0.3~2.0 cm,蒂型和亚蒂型息肉16枚,宽基无蒂型息肉5枚。本组病例中下消化道息肉均为蒂型息肉。为了解结扎术对息肉病理检查的影响,对全部息肉均于内镜结扎术前后分别作了病理检查。
作者:张志昂;唐英明;王跃平;唐友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病。80年代以来,医学影像学有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髓血管畸形被检出,部分以往被误诊为脊髓变性疾病或炎症的疾患,也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进步,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1 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情况 由于有的脊髓血管畸形在很长时间内不表现出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临床上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核磁共振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也缺乏大宗脊髓尸检材料的报告,因此目前尚没有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率的准确数据。文献报道[1,2]占椎管内占位病变的2%~11.5%。Berenstein等[3]认为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与脑血管畸形发病率相比,即脊髓与脑的体积之比,约为1∶4~1∶8。
作者:张鸿祺;凌锋;李萌;支兴龙;宋庆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21岁。因尿痛,尿道口流脓5 d,来院检查。查体:包皮过长,尿道口红肿,挤压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化验检查见淋球菌(+)。诊断:急性淋菌性尿道炎,予来立信0.3 g口服,每天2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第8天,患者出现双手震颤,头颈部呈痉挛性震颤,持续发作,睡眠时可自行缓解。来院复查,查T3,T4正常,甲状腺不肿大,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嘱停止口服药观察,1周后,症状自然消失。 讨论 来立信是介于第三代与第四代之间的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它可以干扰抑制神经传导介质(γ—氨基丁酸)而导致痉挛、震颤,在同时服用非甾体药物如消炎痛时,可加重其副作用。本例患者在服用来立信时,并未同时服用非甾体药物,但是出现了震颤,痉挛等症状,临床上较少见,国内亦少见报道。而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则无此副作用。
作者:黄怀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是以分泌大量肾素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为特点的罕见良性肿瘤。我院于1997年11月~1999年10月收治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男,35岁。因反复阵发性头部胀痛8年入院。血压24/15 kPa,血钾3.0 mmol/L,卧位血醛固酮1.119 nmol/L。血浆肾素活性:基础>6 000 ng*L-1*h-1,激发>6 000 ng*L-1*h-1,血管紧张素Ⅱ:基础262 ng*L-1*h-1,激发>800 ng*L-1*h-1。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肾动脉通畅。CT示左肾下极类圆形等密度肿块影,2 cm×2 cm。术前诊断:左肾肾球旁细胞瘤。行左肾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肾小球旁细胞瘤。术后血压及血钾恢复正常。
作者:李晓飞;吴荣佩;梅骅;郑克立;曾金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70岁,因进食后上腹部胀痛,伴呕吐3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伴呕吐,尤以进干硬食物后症状明显,在院外行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曾先后以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憩室,给予口服吗叮啉、雷尼替丁、庆大霉素等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时有好转,故未行进一步诊治。近20 d症状发展至不能进流食,进食后约2~3 h出现上腹部胀痛,剧烈呕吐,甚至不进食也呕吐含胆汁胃液而就诊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胃、十二脂肠扩张,未发现溃疡、憩室、息肉及肿瘤等异常表现;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十二指肠横部远端完全梗阻,近端的十二指肠横部、降部、升部均扩张,提示十二指肠淤滞症。血生化系列示低蛋白,A/G倒置。B超肝胆脾肾胰未见异常。查体:瘦高体型,营养不良,消瘦脱水面容,生命体征正常;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可触及水音,肝脾不大,未触及异常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朱俊文;陈绍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护患关系是医院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之间的重要人际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围绕着有关医院医疗知识咨询、治疗、护理疾病而发生的一系列交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医院则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和护理工作的威信。我院1995年成立名老专家门诊,门诊量日平均约200人。其中约40%为初诊患者,就诊人员大多数为省内外各地人员及本市居民,由于各患者的年龄、性别、人格个性、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不同,归纳有如下心理反应及沟通对策。1 门诊患者的心理1.1 焦虑反应 初诊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就诊须知不了解,挂号诊金比一般专家诊金高,希望挂号后即能就诊。当候诊时间较长时会表现焦急而坐立不安,反复询问医生护士。而复诊患者,对医院环境、就诊须知有所了解,但在就诊患者多,候诊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加上患者受身体不适的影响,就会表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易怒,埋怨医务人员的言语常挂在嘴边。
作者:李小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食管裂孔疝并非少见病,其症状多样,且与许多消化道疾病相似,故很难鉴别。我院近几年遇见过3例,分别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消化道溃疡、胃穿孔,现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男,56岁。因反复发作进食后中上腹胀闷不适3年入院。发作时有右肩背放射感,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黄疸。入院查体:肥胖,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特殊,腹软、膨隆,剑突下轻微按之不适,肝区无叩痛。血常规、生化正常,B超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胃镜检查无特殊。入院后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10 d出院。出院后1个月再次就诊,诉上述症状仍然存在,行食管钡餐检查,诊断为“食管裂孔滑疝”。予对症处理(不饱食、上半身高躺、饭前服用胃复安),症状消失。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不足,可能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在临床上较常发生、而且病情严重,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引起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大的是中枢性呼吸衰竭。现将1991年~1999年入住我院的92例早产儿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开始时间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69例,女23例;出生时胎龄≤28周10例,~34周63例,~37周19例;出生时体重≤1 500 g 37例,~2 500 g 55例。1.2 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开始时间 出生后≤6 h 39例,占42.4%;~1 d 30例,占32.6%(即24 h内发生的共达69例,占75.0%);~2 d 9例,占9.8%;~3 d 6例,占6.5%;~4 d 3例,占3.3%;~5 d 2例,占2.2%;~6 d 2例,占2.2%;~7 d 1例,占1.1%。
作者:谢江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是目前临床鼻科医师仍在探讨的问题。自1999年2月~2000年10月间,我们对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术中采用反复表面麻醉的局麻方式,麻醉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0~73岁,病程0.5~14年。71例行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开放术,5例行全鼻窦开放术。其中58例加行鼻息肉摘除术,23例加行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术,10例加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9例加行双径路上颌窦囊肿、息肉摘除术。1.2 麻醉方法1.2.1 术前2次表麻 用1%地卡因20 ml与1∶1000肾上腺素2 ml混合浸湿棉片,并轻拧不滴药液为宜,分2次进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第1次5 min,目的是收缩粘膜及息肉,利于第2次棉片填塞。第2次将棉片填置于嗅裂、鼻丘、蝶筛隐窝、中鼻道、中鼻甲与鼻中隔间、总鼻道及鼻底部,将手术涉及部位粘膜及神经分布区域进行充分表麻,至手术开始时间约为15 min。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H.pylori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1.1 H.pylori的基因型 目前发现H.pylori是基因型易变的细菌。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H.pylori的cag致病岛、vacA基因、尿素酶A基因、鞭毛素A基因、粘附素基因及耐药基因,以期明确H.pylori的致病性,进而达到免疫防治或减少H.pylori的耐药性产生,提高H.pylori根除疗效的目的。但尚未能根据H.pylori的基因型对临床H.pylori菌株进行系统分类,仅能根据H.pylori的cag致病岛和vacA基因型将H.pylori分为高毒力株和低毒力株。cag致病岛中存在的功能性序列,使之能产生CagA蛋白者一般毒力较强。vacA基因三个不同信号(Sla,Slb,S2)和两个不同的中区(m1,m2)抽构成的不同基因亚型中,S1/m1型毒素活性强,S1/m2型活性低或测不到活性,S2/m2型无毒素活性。
作者:张万岱;曾锦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