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国;余定庸;漆建;罗仁国
患者,男性,30岁。在本院因“上消化道溃疡并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按医嘱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 g,每日2次,维生素B 1片20 mg,每日3次,连服20 d后出现口吐唾液带血、鼻塞、轻度喉痛,无发热。患者自认为“感冒”未治疗,3 d后以上症状加重,早上起床唾液带血增多,自觉病情严重,到医院就诊。给予先锋霉素Ⅴ 4.0 g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3 d,未见好转,再次就诊。查体:T 37℃,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部分牙龈明显渗血,右眼球结膜见一红斑,右前
作者:黄静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持续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法对哮喘婴幼儿生长发育、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7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吸入不同剂量(100μ g/d,200μ g/d)的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评价身高、体重及1~3岁身高增长速度情况,并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空腹晨尿钙/肌酐比值。结果:持续吸入BDP 6~1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生长发育、钙磷代谢未受影响。结论:持续吸入小剂量激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婴幼儿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作者:黄旭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因、常见菌种及诊断与防治。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0年11月38 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后是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长期使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近年本院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明显,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预防用药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韩展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更大。我院从1985~2000年共收治甲状腺再次手术病例192例,其中行甲状腺包膜内切除134例,称为A组;其余的58例采用常规的甲状腺切除术,称为B组。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组134例,男36例,女98例,年龄18~69岁,平均37.5岁,病程3个月~ 12年,全均行甲状腺手术。B组58例,男13例,女45例,年龄20~68岁,平均36.5岁,病程 2个月~10年,均为同期住院病例,以前有甲状腺手术史。1.2 方法 A组的病例采用处理甲状腺部分粘连后,在直视下用钳在预定切除线钳夹甲状腺固有包膜,把喉返神经置于切除范围以外,在甲状腺包膜内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用手指衬托甲状腺背面,既可确保背被膜完整和部分侧包膜,遇到出血时压迫止血,又可了解甲状腺残留多少,不致以切除过多或过少,引起甲低或
作者:张旭升;李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泽桂癃爽对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口服泽桂癃爽胶囊治疗63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记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3例(20.6%),有效45 例(71.4%),总有效率92%;无效5例(7.9%)。结论:泽桂癃爽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文彪;欧阳志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茎突过长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60例中,双侧患者19例,单侧患者41例,(以X线>3.0 cm为标准 )。60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58例,经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2例,结果:经 0.5~1年随访,40例症状完全缓解,14例症状明显缓解,6例症状无缓解。治愈率66.7%,有效率90.0%。结论:茎突过长症诊断可依据临床症状及触诊,并加以X线照片证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少云;梁耀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采取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结合中医辨证为主,治疗AS 38例,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22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全部是住院患者。其中,运用复方丹参加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 38例(治疗组),男36例,女2例,年龄12~65岁,平均25.8岁,病程3个月~32年,平均4. 5年;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例,年龄16~53岁,平均27.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5年。1.2 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风湿四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本组病例全部符合AS的诊断标准,并根据该会议同时制定的分期标准,治疗组早期18例,中期17例,晚期3例;对照组早期、中期各10例,晚期2例。1.3 中医辨证治疗组38例均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偏寒偏热之不同,分为寒湿型17例,化热型21例。
作者:沈鹰;黄清春;刘正民;孙维峰;谢锐龙;韦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小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1 ~1997年收治的11例小儿恙虫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为11个月到12岁,其中~3岁1例,~6岁3例,~9岁2例,~12岁5例;发病季节1~3月份1例,4~6月份2例,7~9月份6例,10~12月份 2例;病前居住环境:农村8例,城市3例(发病前7~15 d有郊游或野外露宿史)。 1.2 临床表现1.2.1 一般症状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41℃,7例弛张热,3例稽留热,1例不规则热,来院前已发热4~14 d,平均9.1 d,伴咳嗽7例,球结膜充血2 例,尿少、眼睑浮肿1例,消化道出血2例,惊厥、昏迷2例。1.2.2 焦痂或溃疡 10例体表出现焦痂或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很多,但联合手术的报道少,我科通过一年的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两组年龄均为30~60岁,均为内眦部生长,翼状胬肉伸入角膜缘内3 mm,第一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充血性为30例。第二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充血性43例。1.2 手术方法第一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转位、干细胞移植,以及巩膜暴露、烧灼。具体如下:用尖刀片于胬肉头部外0.5 mm切开浅层角膜后分离胬肉头、颈部,并分离至泪阜。把结膜与其下的胬肉组织干净分离开。在不伤及内直肌情况下尽量剪去翼状胬肉组织。充分干净刮除巩膜、角膜面的残留组织,并烧
作者:黄涛;范丽薇;王元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用药敏试条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普通血培养86份,检出细菌87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1.03%,溶血葡萄球菌占16.0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94%,大肠埃希氏菌占10.34%。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均较敏感。上述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丁胺卡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为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作者:袁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6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1993年12月入院。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断续铁剂治疗,症状反复。1个月前症状加重,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 ,质中,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
作者:李章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窒息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并发症多,其中肺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窒息并发肺出血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窒息327例,其中32 例并肺出血(确诊标准为,口鼻有血性液体或鲜血流出),占同期窒息新生儿住院的9.78%。男19例,女13例,男:女=1.46∶1,年龄36.5 h(0.5~78 h),胎龄 36.5(28~40)周,体重2 451.7 g(1 100~3 800 g)。32例均在生后1周内死亡,病死率100%。占同期新生儿死亡的59.25%。1.2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分析按照Aparg's评分标准,同期住院重度窒息新生儿116例,并发肺出血20例;轻度窒息211例,并发肺出血12例;两组比较χ2=11.32,P<0.001,重度窒息并发肺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同期窒息早产儿94例,并发肺出血19例;足月窒息儿233例,并发肺出血1 3例;
作者:万强;陈祖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遇1例腮腺混合瘤误诊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后致腮腺瘘,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面部有一红枣大小的肿物1年余于2000年1月19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7℃,P 84次/min,R 21次/min,BP 14/10 kPa。发育正常,神志清,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正常。外科情况:右面部近耳屏前,有一约1 cm
作者:许有信;许多祥;周玉凌;李应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刮疣术加外涂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6例,第1疗程治愈12例;复发4例经第2疗程治愈。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刮疣术加外涂5-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简单易行,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卢和琨;黄银娇;罗宇康;谢礼豪;谭仲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女阴尖锐湿疣(CA)易与其它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41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对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科女阴部乳头状赘生物取活检共102例。对其切片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确诊CA 41例。剔除了乳头状瘤33例,假性湿疣12例,非特异性女阴炎9例及因组织太少或资料不全的7例。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做了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1]。2 结果2.1 临床情况本组年龄22~46岁,其中22~35岁38例;已婚37例,未婚4例(均有性生活史),孕妇3例;承认有性乱史1例,性侣同患本病2例。外阴搔痒37例,局部疼痛29例,白带异常27例,并发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外阴湿疹1例。病变位于小阴唇多,计17例,阴道口及阴道壁13例,阴道前庭5例,阴蒂及其包皮2例,宫颈2例,会阴及肛周2 例,2处及2处以上联合发病3例。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乳头状增生41例(100%),诊断性挖空细胞40例(97.6%),基底细胞增生39例(95.1%),棘细胞层增生39例(95.1%),角化不全40例(97.6%),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35例(85.4%),间质炎症反应37例(90.2%)。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Dieulafoy病临床少见,易误诊及漏诊,我们遇到2 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53岁,因上腹剑突下痛并反复发作或饥饿时疼痛10余年,加重10 d,黑便1 d伴头晕急诊入院。入院后患者反复便血并出现呕血,总量超1 500 ml,经输血及药物止血等对症治疗无效,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内血块约250 g及鲜血300 ml,胃体、窦及球部未见溃疡及出血灶。清除胃内容后,发现血液自胃上部流出,探查发现贲门下3 cm后壁有一约1 cm粗糙面,该处中间有一血管活动性出血。遂行包括病灶在内的远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送检近胃小弯侧贲门后壁局部浅表性溃疡,于其中央见一小动脉,其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管腔内有混合血栓形成,动脉周围胃粘膜坏死及炎症改变。 例2 男,30岁,因黑便伴头晕6 h入院。急诊胃镜检查示胃内大量新鲜血液,胃体中、下部及胃窦部散在糜烂面,直径
作者:王成文;金松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模拟定位仪本是X线刀的辅助定位设备,作者自1 996年开始,在模拟定位仪下为532例患者成功取出体内异物,无1例失败,无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6年9月~2000年11月,共收治532例(体内异物632处),男413例,女 219例,年龄1.2~73岁,平均(25±19)岁。异物部位:手部168例,上肢124例,下肢152例,臀部89例,胸腹部173例,头颈部33例,腰背部182例,共取异物921枚。异物在体内存留时间0.5 h~16年,平均(0.6±29.3)个月。症状:局部疼痛或(和)肿块154例,局部感染经久不愈158例,局部无症状但因异物残留引起焦虑者259例,异物在软组织内移动有61例。其中有421例患者在外院经过2次以上取异物失败转入我院。1.2 方法在模拟定位仪下,找到异物的等中心点,确定异物的准确部位和距皮肤的准确深度,在皮肤上标记后,选择离皮肤短距离点或重要组织结构较少的一侧,常规消毒皮肤,作一0.5~2 cm切口。用血管钳作钝性分离,达到确定的深度后,张开血管钳,此时可有触及异物的感觉,夹住异物后缓缓退出。颅内异物由脑外科医师手术,术后常规肌注精制破伤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许国安;陈帆;欧阳辉;刘学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关节疾患诊治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关节病(50膝、2踝)患者应用关节镜检术诊治。结果:术后31例患者随访平均1.5年,优良率80.64%。结论:关节镜检术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恢复快、疗效高等优点,提高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操作技巧、配套器械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密切相关。
作者:林文祥;杜莉如;郑亚才;叶显乐;严康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在由一麻醉师操作,麻醉药剂量、注药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体位加注气法调节硬膜外阻滞平面和范围,与单纯体位法相比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腹部和下肢手术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20~66岁,体重43~ 82 kg,身高1.50~1.86 m,ASA Ⅰ~Ⅱ级。选择与手术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穿刺,每个穿刺部位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注气组;Ⅱ组:非注气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2 麻醉方法本组病人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 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 cm;平卧给2%利多卡因10 ml,0.3 %丁卡因10 ml,1∶2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混合液4 ml,5 min 后测试硬膜外阻滞平面,无全脊麻现象,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平面位于手术区者,体位不变),上腹部再注入上述局麻药混合液6 ml,下腹部及下肢注入1 0 ml,注气
作者:李学俊;管巍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