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角肌结核1例

董玉泉;赵学庆

关键词:三角肌, 淋巴细胞, 抗结核治疗, 实验室检查, 软组织肿块, 疼痛, 上臂, 伤口愈合, 中性粒细胞, 胰岛素治疗, 腋窝淋巴结, 软组织肿瘤, 类上皮细胞, 诊断, 细胞浸润, 体重减轻, 术中发现, 手术探查, 伤口换药, 普通培养
摘要:患者男,22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臂外侧有一肿物,约“山楂”大小。肿物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全身易感疲劳。体重减轻5.5 kg。2周来肿物疼痛加重。夜间经常在睡眠中痛醒,遂来院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并长期在家注射胰岛素治疗,无外伤和结核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发现右上臂三角肌内有一约12 cm×5 cm大小肿块,较固定,有压痛,局部不红不热,听诊无杂音。右侧肩关节活动未见异常,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8。血生化、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X线摄片右上臂见有软组织肿块,未见有钙化阴影。初步诊断:软组织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肿块为脓肿。引流后伤口开放换药。病理检查发现朗罕细胞、类上皮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脓液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再次培养发现有结核菌。诊断:三角肌结核。立即抗结核治疗,并用链霉素和异烟肼药液冲洗伤口换药。术后一月脓腔缩小渐趋愈合,3个月随诊时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患肢肌力正常无任何不适。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1845例

    目的:评价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角膜塑型术矫治1 845例3 685只近视眼,分析矫治前后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矫治后裸眼远视力明显提高,6周时≥0.8者达58.95%;剩余屈光度明显减少,6周时≤-1.00 D者占72.77%。结论: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刘庆明;王柏华;郭广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重度癌痛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重度疼痛的临床镇痛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对46例晚期癌症重度疼痛患者进行为期18~182 d的止痛治疗,初始剂量25μ g/h,然后根据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剂量滴定,使患者达到无痛或基本不痛,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及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行抗肿瘤治疗。结果:91.3%的重度疼痛患者疼痛获得中度缓解或消失,86.9%患者个体剂量为25~50μ g/h,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重度癌痛具有肯定的镇痛疗效,用药安全方便。

    作者:陈素钻;王少彬;黄少卿;蔡泽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比较

    本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138例,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 138例,其中男1 590例,女548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小者7 d,大者93岁,平均36.7岁。1.2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6%),其余依次为摔伤(9.4%),坠落伤(6.1%),砸击伤(3.2%),其它损伤(2.7%)。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任安州;程树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疗效。方法:自汗、盗汗儿童患者270例和成人患者2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0例、120例和160例、100例,治疗组用虚汗停颗粒治疗,对照组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时间为2~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不论在儿童组还是在成人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对自汗、盗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成药玉屏风散。

    作者:余善强;王波;颜美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霍奇金病椎管内转移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患者男,36岁,汉,1999年10月7日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右眼球不能外展1 d入院,既往于1999年1月患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用MOPP方案化疗4个疗程。1周前出现腰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经理疗后腰痛缓解,但双下肢症状未见改善,伴双手指尖麻木,无肢体疼痛,1天前又出现右侧眼球不能外展,查体:意识清楚,应答切题,右侧Horner综合征(+),余颅神经粗测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弱,肌力Ⅱ级,呈袜子型感觉减退,膝腱、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无尿便异常。初步诊断:(1)多发性神经病,(2)霍奇金病,(3)颅内转移瘤?暂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检查胸部X线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气管、纵隔居中,心脏大小正常,纵隔光滑锐利,余无异常。颅底CT示:颅内骨质结构未见异常,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治疗2 d症状未见改善,追问病史了解患者发病前1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遂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颅内压160 mmH2O,脑脊液为黄色,呈Froin综合征,潘氏反应(++++),白细胞400×106/L,单个核0.76,多个核0.24,蛋白28.2 g/L,脑氯105 mmol/L;颈、胸、腰椎MRI扫描示:颈、胸、腰椎序列良好,生理弯曲,椎体无增生改变,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圆锥以下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异常信号,提示:腰椎水平椎管内占位。诊断:(1)椎管内转移瘤,(2)霍奇金病,(3)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20 mg,每3天减半量,半月后患者可下地自由行走,右侧眼球可外展,查体:Horner综合征(-),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膝腱、跟腱反射对称减弱,余同上。出院时复查腰椎MRI如前。2个月后出现双下肢剧烈疼痛,尿失禁。

    作者:邓伟哲;杨志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核心期刊概念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核心期刊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由于统计工具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筛选方法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此,实际筛选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排序不可能完全准确,还会有某些重要的期刊被遗漏,更重要的是核心与非核心之间无客观存在的界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在治疗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作用和疗效。方法: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10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AO角钢板固定,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功能评定标准优36例,良7例,差2例(均为逆转子骨折),优良率为95.6%;行AO角钢板内固定的86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优良率达95.0%,其中术中并发症为3.8%。结论:两种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动力髋螺钉无有效的抗旋转作用,适用于Ⅰ,Ⅱ,Ⅳ型骨折,AO角钢板适用于Ⅲ型骨折。

    作者:郭汉明;陆炳刚;谢惠缄;张建民;黄玉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

    笔者对近年鼻外伤患者普通X线鼻骨侧位像与CT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以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皆为CT检查阳性者,共102例,其中男81例,女21例,年龄12~6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打伤73例,撞跌伤29例。临床表现皆有不同程度的鼻部肿胀、疼痛及A触痛、鼻出血、头痛、恶心、呕吐、脑震荡、眼挫伤、鼻部塌陷变形等。

    作者:高钧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B超观察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以胃排空延迟多见,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人称之为“糖尿病性胃麻痹”[1]。我们运用B超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液体排空功能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住院糖尿病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6~61岁,平均48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史均在4年以上。Ⅰ型糖尿病9例,Ⅱ型糖尿病33例。合并消化不良症状者19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3例,肺结核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肾病5例,视网膜病变3例。经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照组:正常健康人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6岁,近2年内无上消化道疾病史。两组B超检查均无肝、胆、胰病变。

    作者:许宁;车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应用

    本文收集我科自1997年1月~2000年1月进行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2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3~78岁。冠心病15例,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9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右室梗塞1例,下壁、后壁、右室梗塞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急性风湿热1例;洋地黄中毒1例;快慢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类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并且患者出现如下症状之一:黑朦,晕厥,低血压,心功能不全。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病人48例(血透组),观察其血透前后心功能的改变和心电图变化。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40例(非血透组)作比较。结果:血透组48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40例,Ⅰ级以上8例,总有效率达100%。心电图变化:T波高尖阴转率为100%,心动过速消失占65.6%,Q-T延长阴转占58%,ST-T改善占55.6%。非血透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6例,Ⅰ级以上25例,总有效率为77.5%,心电图T波高尖阴转率66.6%,心动过速消失占48.3%,Q-T延长阴转占43.7%,ST-T改善占33.3%。结论:血液透析能显著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且疗效肯定。

    作者:吴晓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汞中毒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行手术1例

    患者男,30岁。因持续性脐周隐痛伴乏力、面色苍白27 d于2000年12月17日入院。无便血、腹泻和发热,当地医院查外周血示:白细胞升高、贫血。外院诊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性质、部位无改变,考虑为肠粘连,经相应处理无效。病前因神经衰弱服用中药方剂2个月,配方中含有朱砂。入院后体检:T 36.7℃,P 98次/min,R 18次/min,BP 16/10 kPa。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齿及齿龈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下腹见一手术瘢痕,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包块,肝脾不大,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肝胆脾胰B超、胸腹联透无异常,Hb 82 g/L,RBC 3.03×1012/L,WBC 14.0×109/L,N 0.87,L 0.10,M 0.03,Plt 226×109/L,Ret 0.045,外周血中易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TBi 20.3 umol/L,DBi 2.7 umol/L,AST 108.3 nmol*s-1/L,ALT 500.1 nmol*s-1/L、GGT 32 u/L,肝炎病毒学标志,Ham试验(-),Coombs试验(-),Rous试验(-),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为主占0.6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嗜碱性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易见,Cabot环可见,巨核系及铁染色正常。尿汞0.03 mg/L(正常值<0.02 mg/L)。诊断:慢性汞中毒。给予二巯基丙醇驱汞治疗1周后,腹痛、乏力消失。驱汞治疗第3天复查尿汞0.09 mg/L,1周时复查尿汞0.001 mg/L,TBi 11.4 umol/L,DBi 1.8 umol/L,AST 483.4 nmol*s-1/L,Hb 124 g/L,RBC 5.65×1012/L,WBC 6.2×109/L,N 0.64,L 0.32,M 0.04,Plt 230×109/L,Ret 0.005。

    作者:章正华;刘瑜;周培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三种性病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并与定性PCR比较。结果:两种PCR法对三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93.8%,92.8%,阳性率差异分别为:4.4%,3.6%,3.6%,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样本定量平均拷贝数分别为:NGH 4.9×106,CT 3.9×106,UU 4.7×106。结论:FQ-PCR操作更简便、快速,并能准确定量。对于性病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和愈后监测、疗效评价、指导用药均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苏学飞;左中越;程钢;石庆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结核性胸膜炎误诊为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44岁。因心悸、胸闷、乏力7 d,3次在当地乡医院就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给予静推西地兰处理后,自觉症状缓解,但病情易反复,近2 d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少痰。查体:体温37.2℃,血压100/60 mmHg,端坐呼吸,口唇、甲床发绀,大汗。咽、扁桃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罗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70~180次/min,律齐,Ⅱ、Ⅲ、avF导联ST段及T波有缺血性改变。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化验:外周血白细胞8.9×109/L,N 0.40,L 0.57,M 0.03,血清钾4.0 mmol/L,钠140 mmol/L,氯100 mmol/L,血清钙2.3 mmol/L。血尿素氮5.0 mmol/L,肌酐90 μ mol/L,肝功能正常。急诊胸片检查示:双侧肋膈角变钝。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吸氧及反复强心、利尿处理后,心率无下降。后经B超定位行诊断性胸腔穿刺,双侧胸腔各抽出淡红色液体50 ml。化验:细胞数4×109/L,淋巴为主,Rivalta反应阳性,胸水蛋白50 g/L,葡萄糖2.0 mmol/L,符合渗出液。同时查血结核抗体阳性,OT试验阴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0.3 g,每天1次,利福平0.45 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 g,每天3次。1周后体温、心率降至正常,食道电生理检查无异常,3周后出院。随访2年,再没有出现心悸、胸闷。

    作者:苗兴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治

    本人在1998年7月~2001年1月共诊治45例桡骨头半脱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8月~4.5岁,左侧30例,右侧15例。一般为伤后2 h内就诊,10例误诊,于伤后1 d就诊。45例中大部分一次复位成功,6例经二次复位成功。患儿表现为伤后疼痛哭闹,患肢处于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自然下垂位,不愿抬举患肢,前臂不能旋后。肘关节无明显肿胀,桡骨头处有压痛。因患儿有时诉说肩或腕部疼痛,且不愿抬举患肢,故家长易误认为损伤位于肩或腕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但受伤原因不清,诊断不明时,应摄X线以排除肘部骨折或其它异常。

    作者:张弩;徐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颅脑与颈髓复合伤1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7~2000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87例,其中颅脑与颈髓复合伤12例(占3.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例,年龄18~49岁,平均26岁;车祸伤9例,坠落伤2例,运动伤1例;挥鞭样损伤10例,减速性损伤2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中型2例,轻型4例;颈2~3(C2~3)伤5例,C3~4伤5例,C5~6伤2例,均为闭合性颈髓损伤。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者8例,呼吸困难者9例,截瘫者5例,偏瘫者7例。1.3 辅助检查经CT查示颅内血肿5例(合并脑挫裂伤2例),脑挫裂伤1例;经X线及CT查示颈椎骨折1例,颈椎骨折伴脱位者6例(其中1例经MRI查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作者:孙永锋;翟卫东;钟建卫;张伟;王涛;袁俊;刘会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1999年间治疗12例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采用肝胆管大口式、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12例病人均行随访,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肝胆管大口式、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角肌结核1例

    患者男,22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臂外侧有一肿物,约“山楂”大小。肿物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全身易感疲劳。体重减轻5.5 kg。2周来肿物疼痛加重。夜间经常在睡眠中痛醒,遂来院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并长期在家注射胰岛素治疗,无外伤和结核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发现右上臂三角肌内有一约12 cm×5 cm大小肿块,较固定,有压痛,局部不红不热,听诊无杂音。右侧肩关节活动未见异常,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8。血生化、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X线摄片右上臂见有软组织肿块,未见有钙化阴影。初步诊断:软组织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肿块为脓肿。引流后伤口开放换药。病理检查发现朗罕细胞、类上皮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脓液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再次培养发现有结核菌。诊断:三角肌结核。立即抗结核治疗,并用链霉素和异烟肼药液冲洗伤口换药。术后一月脓腔缩小渐趋愈合,3个月随诊时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患肢肌力正常无任何不适。

    作者:董玉泉;赵学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银屑病合并白癜风、类天疱疮1例

    患者男,75岁。因头部鳞屑性红斑20年,躯干散在白斑3年,肩部及躯干水疱1个月,于2000年10月来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起甲板大小鳞屑性红斑,伴瘙痒,曾于我院皮肤科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予口服制银灵、维脑路通,外用5%水杨酸软膏治疗,病情好转,近十年头部皮疹反复发作。3年前无诱因颈部、前胸及双上肢起掌面大小,边界清楚的白斑,不痒,于我院诊断:白癜风。予氮芥酒精外用、口服中药治疗,皮损未见扩大。1个月前肩部、躯干起水肿性红斑,其上出现紧张性黄豆大小水疱,散在分布,略感瘙痒,行病理检查,确诊:类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 mg/d口服,水疱大部消退。既往史:否认其它慢性及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专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灰白色鳞屑性斑片,鳞屑易刮除,薄膜现象(+),Auspitz征(+)。颈前、前胸及双上肢可见掌面大界清白斑,周边色素沉着,摩擦后白斑发红。肩部可见3个散在黄豆大紧张性水疱,尼氏征(-),口腔未见糜烂、溃疡。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白癜风、类天疱疮。

    作者:侯娟;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幼年性息肉癌变3例

    幼年性息肉被公认为良性非肿瘤性息肉,罕见幼年性息肉癌变的报道,我们于近年在内镜切除的息肉中发现3例幼年性息肉癌变,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因大便带血10余年于1990年6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息肉病并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入院时肠镜检查见全大肠分布百余颗0.3~2.0 cm不等的亚蒂或短蒂息肉,直肠、乙状结肠较密集。首次于降结肠以上切除10余颗息肉,收集3颗较大息肉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病。1周后第2次内镜下电切治疗直肠段息肉,共切下10余颗较大息肉,2颗送检,其中一颗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癌变(乳头状腺癌),建议手术治疗,后病人失访。

    作者:陈村龙;方国存;张月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