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致心房颤动1例

沈淑莲

关键词:运动后, 快速型心房颤动, 心脏疾患, 心室率, 主诉, 治疗, 诊断, 胸闷, 形态, 心悸, 心电, 图示, 头晕, 体检, 内科, 患者
摘要:患者男,46岁,既往体健,无任何心脏疾患和其他病史.主诉:每于剧烈运动后,随即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不适,于2000年3月6日就诊于我院内科观察治疗.体检:T 36.8℃,P 110次/min以上,BP 14/8 kPa.急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代之,R-R绝对不齐,心室率110次/min,心房率460次/min,ST-T未见异常,诊断:快速型心房颤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盆腔包块的诊断与治疗

    90年代以来,特别是介入摄录彩色屏幕,腹腔镜手术的种类与范围不断扩大,只要有形态改变特征者都可以经过腹腔镜获得诊断信息,其优点在于能直视盆、腹腔的全貌,迅速地作出诊断,而且准确地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不仅改善了疾病的诊断技术,同时手术应用也得到广泛推广.在我院腹腔镜检查成功率达到99.8%、准确率达99%(病理确诊)、手术率达95%.此种微创手术令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损伤小,愈后良好且安全性高,并由训练有素的医师施行,无疑对临床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腔镜手术业已成为现代妇科学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其中盆腔包块的腹腔镜下诊断与治疗居于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作者:迟闺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外科急诊住院患者364例追踪分析

    为提高急诊诊治水平,现对由我院急诊收入院的364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强;汪维生;王维平;王东平;陈锡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23例临床观察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7月间以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药厂生产)治疗中重度口腔白色念珠菌病23例,同时以常用局部用药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军辉;陈仲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微波和高频电刀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对比观察

    近年来,生殖道尖锐湿疣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甚多,近期疗效一般还比较好,但复发率高.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月期间采用微波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并与高频电刀进行了对比.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和;翁智胜;梁瑞珍;许庆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三种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自行研制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和梅花型髓内针、双Ender钉固定股骨标本的中下段骨折,然后进行非破坏性的内收、过伸和破坏性的扭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防旋加压髓内针的抗扭转能力约为梅花型髓内针的8.5倍,双Ender钉的2.8倍.(2)防旋加压髓内针的抗内收、过伸能力约为梅花型髓内针的2倍、双Ender钉的10倍.结论:防旋加压髓内针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其抗弯曲和抗扭转的能力明显优于梅花型髓内针和双Ender钉.

    作者:谢伟平;肖德明;王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阿米替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前列腺炎(CP)的治疗效果;探讨抗抑郁、焦虑药物阿米替林在C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阿米替林治疗49例CP,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Hamilton抑郁量评分及Hamilton焦虑量评分的变化.结果:CP患者经抗抑郁、焦虑药阿米替林治疗后,上述参数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抑郁、焦虑药物阿米替林有助于缓解CP的临床症状,包括CP的前列腺症候群及焦虑、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可提高CP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重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疗效比较

    目的:对国产及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荨麻疹进行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用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用进口同类药.每日口服1次10 mg,首剂在病情发作时服,以后每隔24 h给药1次.6 d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荨麻疹61例,治疗组31例,平均起效时间(2.19±0.97)h,治疗痊愈率61.29%,有效率87.10%,副反应发生率25.81%.对照组30例,平均起效时间(2.24±0.74)h、治疗痊愈率66.7%,有效率90.00%,副反应发生率33.33%.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与进口同类产品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作者:谢淑霞;陆春;赖维;万苗坚;杨素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以低钾周期性麻痹为首要表现的甲亢26例

    近几年来,我院经急诊救治的患周期性麻痹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并不明显,现将收治的26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212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12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12例患者在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1个月或以上,入院后给予小剂量心得安及碘剂准备10~14 d,连续3 d或以上测定基础代谢率小于+20%时,行手术治疗.术后体温在38.5℃以下,血压、脉搏正常者193例,予口服碘剂3~5 d;体温38.5℃以上,和(或)伴有血压升高、脉搏增快者19例,经口服大剂量碘剂,静注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无甲状腺危象发生.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小剂量心得安、碘剂联合准备法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术前准备,具有安全可靠、准备时间较短、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谢伟;林维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43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随访观察

    我们对10年来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部分住院病例进行了2~5年的随访观察,取其资料完整的43例进行分析.

    作者:阮兢;吴美英;阮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反射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观察临床效果及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并设立对照组53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提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伍爱民;边连防;潘桂彩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硬化合并肝-心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8例肝硬化合并肝-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主要表现为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和各类心律失常,并随肝功能起伏而波动,在进行肝硬化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扩张冠脉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针对原发肝病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堃;于钟;詹俊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双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单管硬膜外麻醉(sigle-segment epidural anesthesia,SSEA)普遍用于腹部手术,但术中常会有肌松不良,或内脏牵拉反应,影响手术操作,我们采用双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double-segment epidural anes-thesia,CDSEA)于腹部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狄伟文;钮曙娅;陈美娟;张靖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在巨大型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巨大型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肿瘤直径在12~19 cm,平均(13.78±1.29)cm,40例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中1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不成功者采用开腹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每例栓塞1~6次(平均2.6次).结果:19例获二期切除.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41%及22%).结论: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不能切除的巨大型肝细胞癌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詹世林;钟翰辉;裴世强;陈建雄;霍枫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肝苏颗粒治疗病毒性肝炎305例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四川郎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肝苏颗粒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305例,经同期对照,该药确有降低血清转氨酶与胆红素的作用.

    作者:彭土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1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概念引入妇科手术领域,符合微创原则的阴式子宫切除术重新受到重视,本文分析我院1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以期对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价值进一步评估.

    作者:罗喜平;陈胜兰;章艳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高气压下陪护人员氮麻醉2例分析

    氮麻醉和减压病、气压伤等均是在潜水或其它高气压环境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疾病.现将我院2名陪护人员在8 ATA下发生的氮麻醉病例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佘肇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或术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并与行常规未行低温治疗的34例做对比.结果:46例获4~8个月随诊,按ADL标准评定,治疗组ADL1 4例,ADL2 7例,ADL3 10例,ADL4 5例,ADL5 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7,6,2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银清;张诚华;陈汉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过敏性紫癜并发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患者女,12岁,以四肢对称性皮肤紫癜15 d为主诉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发病以来常有关节痛,以膝关节为主.入院时查体:四肢皮肤可见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高于皮肤表面的紫癜,有的融合成大血泡,中心有坏死.双眼视物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叩痛(±).血常规:WBC 9.2×109/L,Hb 130 g/L,Plt 192×109/L.尿常规:蛋白(+),RBC(+),血BUN 3.11 mmol/L,肌酐酸73 μ mol/L.肾功系列尿ALB>50.0 μ g/ml.胸片:心、肺、膈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肝、胆、脾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应用地塞米松10 mg/d静点,支持、对症治疗10 d后患者皮肤紫癜已基本消失,但突然出现双眼视物不清,时轻时重.急请眼科会诊认为:双眼视力,眼前指数,双眼瞳孔极度散大9 mm×9 mm,间、直接反射消失,双眼底视盘界混浊不清,轻度水肿,余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充盈明显延迟.视野检查:右眼呈环形缺损,左眼孤形缺损,视觉电生理视双眼诱发电位潜时值延长.鞍部拍片及MRI未见异常.急诊治疗静点扩血管药物(蝶脉灵20 ml/d)后患者视力迅速恢复,右眼0.5,左眼0.8,眼部检查无明显变化.确诊为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予以激素(地塞米松5 mg/d)、扩血管药(蝶脉灵20 ml/d,低分子右旋糖苷250 ml/d)、营养视神经(维生素B1 20 mg/d,维生素B12 500 μ g/d)并口服维生素B1、B2、芦丁等.治疗18 d后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视盘界清,上方轻度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眼压正常.病情好转于1999年8月18日出院.

    作者:金京春;朴英实;太善姬;金春海;张民花;袁允福;江及元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我国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长期以来,医学期刊普遍采用专家审稿程序来保证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因此,读者对医学期刊,尤其是权威的医学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质量非常信任,有些读者甚至不加评价地直接引用这些论文的结果.但是,这种作法是否确实能够保证医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都不存在问题呢?近10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尤其是统计学家和临床流行病学家通过对一些医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严格的评价,普遍认为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近些年来虽然医学论文的质量已经逐渐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目前我国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作者:姜永茂;李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