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免疫状态对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影响

陈洪光;朱海华;陈志成

关键词:细胞免疫, 免疫状态, 肺结核, 糖尿病, 淋巴细胞亚群, 痰菌阳性率, 状态关系, 复发率, 发病率, 空洞, 防治, 递增
摘要:近年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以24.75%递增,且痰菌阳性率、空洞率及复发率高[1].对肺结核的防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其与细胞免疫状态关系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细胞免疫状态对其发展及转归的内在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CT颅内正常的重型颅脑外伤

    对于颅脑外伤的病人,CT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1993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我科共收治颅脑外伤1 276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805例,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7例急诊CT颅内完全正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单国雄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前列腺膀胱间沟环扎止血法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前,从耻骨上切除前列腺仍然是根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开放手术方式[1,2],止血仍是手术的关键环节.近14年来,我们也先后应用了各种止血方法:如气囊导管法、荷包活结线法、膀胱颈外结扎法、酒精注射法等.经比较,我们认为切除前列腺前,在膀胱腔内突起的前列腺与膀胱内壁间沟环形缝扎止血法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双宽;杜春;徐永刚;赵永军;程永毅;杜仲尚;朱昌法;韩甲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严重胸部伤合并腹腔脏器伤的早期诊治

    严重胸部伤合并腹腔脏器伤是一种复杂的创伤类型.我院自1986年10月~1997年7月共收治胸部创伤426例,其中严重胸部伤合并腹腔脏器伤23例,经积极救治,21例痊愈出院,2例因伤情重笃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祖艮;胡晓民;王国辉;周建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急性真菌性肺炎23例X线分析

    目的:研究真菌性肺炎X线表现.方法:分析急性真菌性肺炎23例X线胸片表现.结果:基本改变为肺泡及间质的真菌性炎症所致的淡薄云絮状阴影.据X线征象特点将真菌性肺炎病人分为六个类型:多数小斑片影型、支气管肺炎型、局灶型、大叶性肺炎型、粟粒型、空洞型.结论:肺内病灶的多发性,进展快、易形成空洞,以及病灶周围无明显晕环现象为其相对独特的X线表现.

    作者:谢炳寿;胡理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醋纤膜电泳金染色检测体液微量蛋白

    体液(尿,脑脊液)微量蛋白电泳一般采用浓缩标本进行.然而,浓缩方法非常费时,并可能由于吸附、分离或蛋白变性而导致误差.本文介绍未浓缩标本直接电泳,用稍加改进的Rightti[1]金染色法染色,微量蛋白可现清晰电泳图谱.

    作者:顾宗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简化FPA/FAO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研究

    目的:探索简化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F值[F=PEP×PV/(AT×ET)、F1=PEP/AT、F2=PEP/ET、F3=PEP/AT×ET、F4=PEP×PV/AT、F5=PEP×PV/ET],按FPA/FAO法估测肺动脉压,并与心导管值对比.结果:根据F3PA/F3AO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与心导管值的相关性好(r=0.86、0.81);FPA/FAO、F1PA/F1AO、F2PA/F2AO、F4PA/F4AO、F5PA/F5AO较差(r=0.55~0.79).结论:在所提出的几种简化方法中,F3PA/F3AO为无创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佳方法.

    作者:张玉奇;陈树宝;孙锟;王荣发;郁怡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Fogarty导管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4例体会

    腹主动脉骑跨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它却是一种危重且急需手术处理,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云峰;潘明新;杨继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侧方V-Y皮瓣重建指尖缺损的体会

    外科急诊中常会遇到手指末节截断伤,如何妥善处理指尖缺损,以利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掌侧皮瓣移植术及掌侧岛状皮瓣前移V-Y成形术.笔者自1995~1997年采用侧方V-Y皮瓣重建指尖缺损的方法治疗24例手指末节截断伤,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文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包皮钳切术治疗小儿包茎和包皮过长

    包皮发育异常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包括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粘连等,其中绝大多数需通过外科行包皮环切术[1].但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拆线困难等,给患儿带来很多痛苦[2].1995年4月以来,我们引进并改良了器械,进行独特的小儿包皮钳切术,至今施行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若华;蒋瑾瑾;施冶青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1982~1997年,我们共行食管贲门癌剖胸手术2 023例,手术死亡31例,前期(1982~1991年)死亡率为2.71%,后期(1992~1997年)为0.47%.现就引起死亡的原因和防治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方伟群;黄宏辉;林作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老年左心衰竭60例分析

    我院从1994~1998年4月收治60岁以上左心衰竭患者60例,现作临床分析.

    作者:王鹂翎;陈莞春;方艳芳;雷惠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颅内恶性脑膜瘤的诊治探讨

    恶性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2%~10%[1],虽其发病率低,但其复发率、死亡率很高,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尚有不少问题需待探讨和解决.本文结合我科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恶性脑膜瘤,就其诊治方面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崔华中;孙德麟;张增良;许海雄;吴育典;陈文荣;谢泽宇;刘明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76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特征.笔者近十五年来收集坏死型胰腺炎7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瞿德钧;胡安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骨膜韧带状瘤3例及文献分析

    骨膜韧带状瘤(periosteal desmoid)是一种起源于骨膜的骨成纤维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骨成纤维性纤维瘤极为少见,文献至今报道仅162例[1],骨膜型则更少.自1989年以来,我们收治了3例骨膜型韧带状瘤,现结合文献对骨膜型韧带状瘤分析如下.

    作者:袁元杏;刘尚礼;董书坤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在高龄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良好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静脉全麻对高龄食管癌围术期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少辉;丁三强;陈石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左全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

    患者男,66岁.因咳嗽,粘液痰3个月.胸片示左肺上叶4.5 cm×4.5 cm肿物.胸部CT报告左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肺门淋巴结肿大.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开口肿物阻塞.纤支镜病理活检报告:左上肺鳞状细胞癌.于1997年3月17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下行左全肺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第3天开始引流量增加为乳黄色液体.多24小时引流量达850 ml.乳糜脂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阴性.临床考虑术后乳糜胸.给予禁食、静脉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渗糖150 ml加顺铂(DDP)70 mg由胸腔管注入,每天1次.术后15天乳糜液消失.手术切口Ⅰ/甲愈合.住院35天痊愈出院.

    作者:黄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肾癌20例分析

    近年来,我院对20例肾癌患者,用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D44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CD44s及CD44v6)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4例食管癌标本进行CD44、nm23基因产物测定,并对其中41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均有关(P<0.05).食管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CD44v6阳性伴nm23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尤其是CD44v6)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CD44v6和nm23表达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华平;黄洪铮;张华;欧阳能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结节性脂膜炎2例误诊分析

    1 病例介绍例1 男,71岁.间歇性发热1月,全身皮下结节2周入院.2年前发现左上臂有一结节,医师建议活检未配合.病程中因鼻炎自服强的松10~15 mg/d.查体:体温38.9℃,全身皮肤散在皮下结节,大小不一,蚕豆至鸡蛋大小,边缘清,部分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质稍硬,轻压痛.B超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谷丙转氨酶(ALT)287 U/L,抗核抗体(ANA)(-).拟诊结缔组织病.后取皮下结节活检,确诊为结节性脂膜炎.

    作者:郭鹏翔;黄霞;代玫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无显著意义;且溶栓后24小时QTd、JTd延长大,发病1周后两组QTd、JTd基本恢复.提示AMI溶栓后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田涛;侯子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