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22例误诊分析

翁帮琼

关键词: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误诊原因, 诊治水平, 人民健康, 临床资料, 临床医师, 临床误诊, 临床表现, 防治对策, 纤支镜, 发病率, 不典型, 癌患者, 主诉, 胸部, 漏诊, 检查, 疾病, 报告
摘要:1 引言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少数肺癌患者以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主诉,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不时发生.现将我院1995年~2001年间收治的曾被误诊、后经胸部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22例肺癌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肌痛1例

    男,50岁,干部.因反复腹胀6年于1995年4月2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0 kPa.慢性肝炎病容,肝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皮疹,右锁骨上可见一枚蜘蛛痣.颈软,胸廓无畸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略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肝上界右锁中线第5肋间,肋下未扪及,脾左侧肋下5 cm,移动性浊音(+)、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轻度水肿,无压痛.肝功能:ALT54 U/L,总蛋白62 g/L,白蛋白27 g/L,球蛋白35 g/L.CT检查示:①肝硬化并腹水形成;②脾肿大.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静脉滴注甘草甜素(强力宁)、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口服葡醛内酯(肝泰乐)、螺内酯(安体舒通)及对症治疗.入院第十日B超检查提示腹水消失,肝功能、电解质正常.第十四日予促肝细胞生长素80 mg静脉滴注,30分钟后双侧小腿肌肉痉挛、疼痛,体格检查见双下肢无红肿、发热、压痛,马上停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痉挛、疼痛症状渐消失.复查电解质正常,双侧胫、腓骨X线正侧位摄片均未见异常.继续原治疗方案,住院3周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罗亮;甘先锋;田大卫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水化疗法及氨茶碱对老年人造影药所致肾损害的预防作用--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水化疗法和氨茶碱对老年人造影药所致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病情需要用泛影葡胺行静脉肾盂造影的3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A、B 2组,每组各15例,A组在造影后立即予水化疗法:用生理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B组造影后立即用生理氯化钠500mL加氨茶碱(5 mg/kg)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2 mL/(kg@h).观察2组病人造影后24小时、48小时及1周的血清肌酐、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2-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的变化,并分别与造影前比较.结果:2组病人的血清肌酐、血和尿β2-MG、尿NAG酶与造影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水化疗法和(或)使用氨茶碱对老年人造影药所致肾损害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健儿;钱芸娟;方晓武;姚坚坚;詹如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9例临床分析

    1995年~2001年我院收治了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9岁~52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时间为9个月.诱因:发病前受凉者1例,上呼吸道感染者2例,劳累后1例.否认有周期性瘫痪的家族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家族史者3例.首发症状:双下肢活动障碍逐渐发展至胸部,并伴呼吸困难者1例,发作持续20分钟~40分钟;双下肢丧失活动能力3例,发作持续1日~3日;不能站立者2例,发作持续10分钟~20分钟;单侧肢体肌肉萎缩,双侧乏力者1例;双下肢乏力、活动障碍者2例.临床表现:消瘦8例,潮热8例,心悸、乏力9例,憋气2例,手指震颤9例.浸润性突眼者2例;甲状腺Ⅰ度肿大4例,甲状腺Ⅱ度肿大4例,甲状腺Ⅲ度肿大1例.颈部闻及血管杂音者2例.窦性心动过速者8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双上肢活动障碍3例.

    作者:任众;张子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与护理在腭裂患儿中的应用

    1 引育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畸形,不仅对患者的咀嚼、吞咽、呼吸、语言功能造成障碍,给其生活、学习带来困难,还会对其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对该病患儿不仅要矫治腭裂畸形,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护理,纠正其心理障碍,这对患儿的康复很有帮助[1].我院口腔科对2000年1月~2001年4月收治的25例腭裂患儿加强了健康教育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莲;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1 引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大大改善了复杂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然而,对药物治疗无效且不适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严重心绞痛患者日益增多,并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近年来,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用于临床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这些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凤荣;张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PVA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急性大咯血12例疗效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附40例分析

    目的:研究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0例酒渣鼻患者(酒渣鼻组)和34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纤维胃镜和取胃窦部黏膜病理学检查,用吉姆萨染色并以快速尿素酶试验测Hp,比较两组结果,并对部分Hp阳性的酒渣鼻患者进行抗Hp治疗,比较抗Hp治疗前后酒渣鼻病情的变化.结果:酒渣鼻组和对照组的胃黏膜病理改变率分别为93%和41%,Hp阳性率分别为88%和3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20例Hp阳性酒渣鼻患者经抗Hp治疗总有效率为80%.结论:酒渣鼻的发病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武洁;何守搞;兰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多巴酚丁胺与 nesiritide治疗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对并发心律失常影响的对照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青年人直肠癌49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对青年人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术前误诊为肠炎、痢疾、痔疮、息肉等26例,误诊率53%.49例中,病理分期为A、B、C期共25例,均可行根治性切除术;D期24例,其中7例经术前放射、化学治疗后可行根治性切除术.本文行根治性切除术共32例,根治率65%,已行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53%,复发率为16%.而不能切除肿瘤或放弃治疗者平均存活6.4个月,结果显示,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及重视直肠指检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办法,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晚期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

    作者:姚远;林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1 引言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大量的儿童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先心病占有较高的比例,有统计为0.24%~0.28%.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先心病的检出率逐步提高,这一比例还会增加.心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之成为成人先心病非开胸治疗的一大手段,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随着治疗装置与技术的提高,介入治疗在成人先心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曾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和直视下放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25例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和直视下安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5例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纤支镜安置国产镍钛合金支架(13例)和进口Ultraflex镍钛合金支架(12例).结果:25例均放置成功,立即解除了呼吸困难的症状.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15例恶性肿瘤病人中,未做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9例死亡,生存期为1个月~10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坚持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6例肺癌病人,1例12个月后死亡,其余随访期内均存活.10例良性气道狭窄恢复良好,支架无移位,气道通畅.结论:经纤支镜引导和直视下安置支架是治疗气道狭窄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赵子文;钟维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羊水过多与胎儿性别的关系--附482例报告

    目的:探讨羊水过多与胎儿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羊水过多孕妇482例,其中单胎羊水过多440例,双胎羊水过多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单胎羊水正常孕妇1697名和双胎羊水正常孕妇699名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婴儿性别与羊水过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单胎羊水过多组和双胎羊水过多组中女婴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单胎羊水正常组和双胎羊水正常组中女婴所占比例,两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而且在羊水过多组中,双胎妊娠组中女婴所占比例又较单胎妊娠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羊水过多者胎儿性别以女性占优势.

    作者:黄泳华;游泽山;李冬梅;钟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判断价值--附31例报告

    目的:评价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1例UAP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行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定量检测和比较研究,同时严密观察31例UAP患者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周内,血清FABP异常(增高)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4%,高于FABP正常的UAP患者(8%,P<0.01).CK-MB异常和正常的UAP患者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29%(P>0.05).结论:FAB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杨文东;魏树华;綦映柳;袁振祥;马庆海;孟庆松;马万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肺癌22例误诊分析

    1 引言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少数肺癌患者以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主诉,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的现象不时发生.现将我院1995年~2001年间收治的曾被误诊、后经胸部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22例肺癌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翁帮琼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先兆子癎及子癎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先兆子癎与子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76例先兆子癎与子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中,先兆子癎44例(58%),子摘32例(42%),其中产前子癎24例,产时子癎3例,产后子癎5例.孕妇无进行系统产科检查59例,占78%.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多,其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2例(42%),HELLP综合征3例,DIC 3例.全部病例均予镇静、解痉等治疗.分娩时机:孕周达32周以上的先兆子癎经积极治疗48小时内可控制病情者于孕36用终止妊娠,如病情仍渐加重,血压难以控制则即时终止妊娠;子癎患者于控制抽搐4小时后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45例,产钳助产2例;吸引产3例,顺产26例.分娩后全部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产妇无1例死亡.79例新生儿中,子癎儿的窒息率高于先兆子癎儿(P<0.05).结论:加强基层产妇保健工作,及时发现先兆子癎及子癎,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产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作者:熊小琴;李加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介绍一种前庭大腺造口术

    2000年5月~2001年12月我们试用前庭大腺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2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26例,年龄21岁~48岁,中位年龄33岁。前庭大腺囊肿16例,脓肿10例。左侧19例,右侧7例。囊肿大小为3 cm×3 cm×2 em~7 cm×6 cm×4 cm。均在门诊施行手术。

    作者:荣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附180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80例重肝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中,发热147例(81.7%),腹胀162例(90.0%),腹痛77例(42.8%),腹部压痛94例(52.2%),115例(63.9%)腹水白细胞总数等于或小于500×106/L,154例(85.6%)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19.4%(35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47株,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的43%,其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程度较高,分别为45%(9/20)和20%(4/20).重肝并发SBP的治愈、好转率为27.2%(49/180),其中老年组的病死率为88.2%(30/34),非老年组则为69.2%(101/146).结论:重肝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比较可靠的参数、重肝并发SBP的治愈、好转率较低,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作者:石裕明;刘惠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小儿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分析

    1 引言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cytomegalovirus mononuc-leosis,CMV-MN)是一种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本病于1965年由Klemola首次报道,国内一直鲜有报道.为了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本文对1998年4月~2002年2月在本科住院的31例CMV-M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莫恩明;曾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镜检查在内科的临床应用--附76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科医生应用胸腔镜对胸膜、肺疾病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在局部麻醉下采用硬质胸腔镜对76例胸膜、肺疾病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气变化,观察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和检查的安全性.结果:76例患者中有66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达87%,其中结核性胸膜炎13例,肺癌胸膜转移2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6例,慢性炎症11例,肺大疱10例,肺、胸膜淀粉样变性1例.术中生命体征及血气等无明显变化,5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胸腔镜检查操作简单、较安全、并发症少,对内科医生而言是一种较实用的诊断技术.

    作者:孔晖;杨瑞安;赵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