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东炎
目的 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 (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作者:陈裕展;王佳鑫;张卓敏;方锡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纯的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治疗同时给予二甲双胍,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BM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而且能降低患者BMI,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付金玉;李科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于24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过24个月后的临床观察,114颗牙完整,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5.8%;2颗牙颈部折断;2颗牙楔状缺损处树脂脱落;1颗牙出现牙龈红肿.结论 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磨牙重度楔状缺损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雄均;丘煜鑫;麦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低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2例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所有患儿采用药物左甲状腺素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起始剂量为15~20μg·kg-1·d-1,维持剂量为10~20 μg·kg-1d-1;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剂量:起始剂量为5~10 μg·kg1·d-1,维持剂量为3~10 μg·kg-1·d-1.比较两组治疗60 d后的TSH、FT4水平,以及两组智能发育状况(FIQ、VIQ及PIQ).结果 治疗60d后对照组的TSH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FT4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Q、VIQ及PIQ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低剂量左甲状腺素对CH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马科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的疗效.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弱视儿童,均为单眼弱视,随机分为遮盖纽和阿托品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立体视建立情况.结果 遮盖组总治愈率为90.00%,阿托品组总治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有无立体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两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遮盖法和阿托品扩瞳法在治疗儿童轻中度弱视简单、可靠,易为患儿所接受,且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阿托品法的依从性比遮盖法高,患者容易接受,应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范卫;夏鸿慧;李从谊;姚永屿;戴健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段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溶栓组及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溶栓及冠脉CPI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相关实验结果改变.结果 介入组相关动脉再通率为93.3%,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介入组心脏不良事件出现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左室心功能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心功能不断下降,均为介入组较好,溶栓组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远近期疗效方面,冠脉CPI较溶栓略有优势.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含药血清(fuzhengjiedu-containing serum,FCS)对镍(nickel,Ni)致癌干预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无菌MEM、不同浓度的NiS及FCS处理16HBE细胞.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以及各组细胞p-ERK、p-P38、p-JNK表达以及NF-κB活性.结果 加入NiS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且NiS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以及NiS+FSC中、高剂量组可以下调p-P38以及p-JNK表达量,且剂量越高,下调作用越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S+对应抑制剂组p-ERK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NiS能显著激活p-P38、p-JNK以及NF-κB的表达,不能显著激活p-ERK表达.一定剂量的FCS能明显抑制p-P38、p-JNK表达.
作者:钟文晖;王婷;吴瑞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接受中医健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6% vs.74.19%,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梁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后出现管道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来院就诊的80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接受VSD的持续时间.结果 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引流时间(10.82±1.56)d明显超过观察组(6.45±1.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出现堵塞的原因有灌滴速太慢、分泌物堵塞、漏气等,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管道堵塞的发生率,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李琼仲;曾国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EF和LVEDD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存活状况,以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数量显著增长,Ⅱ级人数大幅减少(P均<0.05).治疗后的EF和LVEDD分别为(38.9±7.4)%、(52.3±5.8) m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月~3年.本组存活102例(91.07%),死亡10例(8.93%),其中:2例在术后1月因其它疾病突发死亡,4例患者术后3月和5月因肺水肿死亡,4例在术后12月因心衰死亡.结论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存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上较为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光强;张丽;何勇;许发珍;王茂生;李中杰;陈冲;邱龙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6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设为老年组),以3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结果.结果 老年组中23.8% (16/67)有肺结核病史,而对照组仅6.7% (2/30)有结核感染史(P<0.05);老年组以咳嗽、盗汗、纳差及体重减轻为多见,对照组则以咳嗽、咯血、发热多见;老年组外周血WBC均值为(6.64±1.2)×1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均升高,ESR均明显升高,而CRP仅轻中度升高,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片提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呈非常规分布(双侧和/或中下肺野),而对照组多呈常规分布(单侧和/或上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X线病灶性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常有结核病感染史,以消耗性表现为主,ESR可更好地评估活动状态,肺X线表现常不典型.
作者:万东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的佳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1日到2013年6月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2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加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二个时段,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正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所存在的问题,加强社区医师合理用药指导与宣教,以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实施社区医师对专科用药评估中不合理现象并进行指导干预前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例数、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不合理用药33例、占26.2%,干预后7例,占5.8%,两者比较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分别是20.06±4.79、4.27±1.43,干预后分别为10.98±2.86、1.54±1.95,两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重视用药的合理性;通过加强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宣教,提高药物治疗的合理性,降低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达到社区规范化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大鼠分为实验组(缺血缺氧组,n=20)和对照组(n=20),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观察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脑皮质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乳酸(Lac)、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大鼠脑皮质Glu、Asp和Lac总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缺血缺氧促进脑组织Glu、Asp和Lac的释放,采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缺血缺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以及组织细胞代谢变化.
作者:黎萍;陈晓晴;胡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100例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事件的临床资料,并与口腔科门诊同期未发生交叉感染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器械消毒污染和操作不规范均是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加强对诊室空气、环境和器械消毒的监管,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曼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关键的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徐威;粟谋;贝朝涌;蒋林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治疗要点.方法 取80例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静注治疗,实验组则行硝酸甘油静脉微量泵入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心率和血压、血细胞压积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用药前后的平均心率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心衰的各项措施中,产前定期检查、迅速控制血压以及重视诱因是关键所在;而对于子痫前期且伴有心衰合并症患者而言,硝酸甘油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控制围产期围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调查和回访,询求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了解性病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不断改进专科护理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专科门诊患者600例,回收有效问卷580例,将前半年290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86.55%,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3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颜爱萍;冯占芹;梁春梅;曾嵘;辛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 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作者:童立;王弘;王辉;权良忠;章玉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 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并通过原位植入兔股骨髁上骨缺损,通过组织学等手段检测其骨修复效果.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在兔体内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结论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
作者:孙国栋;陈彦;周孝斌;周志刚;林永新;李志忠;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