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立医院服务价格有望调整

朱恒鹏;丁珠林

关键词:
摘要: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鲜有重大变化,一直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也就是中央政府(发改委会同原卫生、人保等部门)负责政策及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具体价格制定(价格部门会同原卫生、人保部门制定).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新政落地医生阳光

    “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跟医保谈判,现实一点,怎么活下去、活得好,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的时间窗口,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觉得这是他眼下要花更多时间考虑的事情.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按照上海人的说法,是混搭——混合体制:出资人主体一是中国一家著名基金资产;一是上海交大仁济医院,国有资产约占20%,其他都是社会资本.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我是一名北京市三甲医院的医生,从事普通外科专业16年,具有副高职称,主要承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同时还兼任外科教研室的负责人,分管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及继续教育等临床教学工作,是科室和医院的“大忙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时至今日已经实施了4年整,效果如何呢?作为国内大的基层医生交流网站“基层医生网”管理员,我听到了全国各地村医的呼声,其中一个意见较大的是个关于乡村医生合并的问题.目前,各地卫生部门严格要求每个村以前自然分散的村医必须合并在一起,不合并就取消行医资格,但这种合并带来的效果恐怕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由于各地在执行中只是强调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而忽视了服务,因此村医合并后工资没有保障,收入还是要靠自己的业务收入.

    作者:刘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医生的大实话

    当记者表示可以匿名后,她决定说说当医生的心里话.雯菲(化名)1981年出生在一个北方小城,父亲是事业单位职工,母亲是英语教师.生在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家庭,雯菲从小的座右铭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精英.学生时代的她非常刻苦,总是班里的“尖子生”.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毕业后,她进入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公立医院,现在是心内科病房的主治医生.

    作者:姜天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学院式养老

    我们目前对于养老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老年人是负担,二是认为养老就是解决躺在床上以后不能动的事情.实际上中国80%的老人都是能终生自理的,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老年人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养老方式.2013年,绿城集团在浙江乌镇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区推出了学院式养老项目.学院式养老是在注重生活照料的基础上,以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为核心的学习和活动的养老模式,从而实现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丰收.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陕西子长医改遭遇政策瓶颈

    作为县域医改的“明星”,陕西省子长县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通过“政府主导,强化投入,力推医院回归公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诸多政策未形成统一思路,顶层设计仍不明确,也让基层管理者担心改革的可持续性.2012年年底,子长县所属的延安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个人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均相应调整.

    作者:曹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打造健康管理的云医院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通信技术来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信息,它改变了人们过去传统看病的模式,比较方便的能够让医生和患者进行互动,节省了看病的时间和成本,能够引导人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据调查,2012年整个中国三级医院部署移动应用的数量达到17.5%,这组数据在2014年将达到20.3%,2017年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25.3亿元,2020年的时候将达到1986.9亿元,可以说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景观与“园艺疗法”

    近年来,日本、欧美等国家相继兴起一种“园艺疗法”,就是利用医院、疗养院中的绿地,采用心理疗法让患者参与花卉栽培和园艺管理,忘却疾病和烦恼,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园艺疗法”不但使医院环境景观的功能性直接体现在对患者的辅助治疗上,更形成了园艺鉴赏与精神心理相结合的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袁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为特定人群研发药品

    全世界每年有74.83万的人群被诊断为肝癌,其中69.55万人因此而丧生.目前,中国拥有数量大的肝病患者,随着肝癌患者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供可支付得起的药品,现在治疗肝癌的药品价格非常贵,但药品本身并不贵,关键在于药物的开发,目前,每开发一个药品需要100万美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药物并没有终通过审批.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国企医院改制何去何从?

    近一段时间,国企医院改制,成为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热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而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

    作者:高解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实践永远会走在理论的前面.”担纲主持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对于混合所有制医院,中国可以找出很好的案例,也能够发现很糟的情况,辩论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发掘出其中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寻找适合发展的模式,推动医改不断向前.

    作者:丁珠林;陈平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职业精神建设要解决三个问题

    深化医改需要精神引领、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当前,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伦理的关系经历了“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两者会根据实际需要而变换位置.所以,中国医改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有着更密切的联系.目前,职业精神建设遇到3个困惑的问题.

    作者:宫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不管公立还是民营,谁能够撬动都是好事.”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在听到三部委为非公价格“松绑”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得出这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的判断.“老大”的优势地位或将不再陈勇称,三部委放开非公价格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影响趋势将有三大隐忧:首先,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公立医院以往的优势地位将转化为劣势.“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价格上没有自主权,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了劣势;而医师多点执业的实行,人才流动或流失将成常态.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会使公立医院以往赖以生存的人才、技术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牛江平:有股“牛劲”的创业者

    见到牛江平时,他正在准备3天后在全省医政工作会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他将重点在会上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牛江平祖籍浙江,生于陕西,长在四川,作为随军子弟的他一直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直到1 983年他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现合并到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5年后他再次回到汉中,从此开始了他在汉中市人民医院24年的从医征途.8年前,在医院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成为医院的领跑人.

    作者:付润东;姜天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位中国学者看美国新医改

    中国医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而美国的医改尚处在“征求意见”的阶段.虽说美国与中国的可比性不高,但是同搞医改,毕竟有不少事情是相通的.有关美国医改的报道和评论,常常是把不少美国话直译成中文,让不少读者云里雾里.本文试图用中国医改的语言,解读一番美国新医改.

    作者:顾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评估政策不能偏离大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建设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则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在当时来看是可行的,若干年之后再看则必须调整;有些似乎总是觉得缺乏条件,但往往一个社会重大事件又会让所有不满足的条件成为可能.所以,尽管近年来各种思想争论很多,但医改目标是确定的,即建设一个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这个目标下评估每一项改革政策,就是看其结果与医改大方向是否偏离.

    作者:俞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服务价格有望调整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鲜有重大变化,一直坚持统一政策和分级管理,也就是中央政府(发改委会同原卫生、人保等部门)负责政策及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具体价格制定(价格部门会同原卫生、人保部门制定).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宋冬雷:中国医生的六大烦恼

    第一大烦恼:生活质量太差.我原来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体会到三甲医院的多数医生真的很辛苦!医院越大,名气越响,病人就越多,医生在医院里工作没日没夜,吃饭像打仗,睡觉是奢侈品,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和外出休闲,个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太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生心里有点儿苦

    通过我们的调查,整体而言,3/4的医务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1/3的人感到压力很大.仅有2.8%的人称工作压力小或很小,20.7%的人感到一般.可见,被调查医务人员对工作压力有强烈的认知.在医生群体中,81.7%的人感到工作压力较大,75.4%的护士感到压力大,相对而言,医技药剂人员和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的分别为65.4%和64.6%.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帮财政省钱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受阻:仅10%职员会被转企业”.报道中说到:“本轮改革的第一步是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截至时间是2015年年底.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全国事业单位的划分类别已经基本有了结果,在3100多万名在职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有10%的会被划转至企业.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负担依然沉重.”

    作者:唐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