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丁珠林;陈平溪

关键词:
摘要:“实践永远会走在理论的前面.”担纲主持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对于混合所有制医院,中国可以找出很好的案例,也能够发现很糟的情况,辩论的意义就是尽可能发掘出其中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寻找适合发展的模式,推动医改不断向前.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与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聊起天来,主题基本围绕着工作强度大、工作待遇低这两个话题,当然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医生没有职业尊严感的原因.而一起起毛骨悚然的伤医、杀医事件,更让从业者职业尊严荡然无存.事实上,让我们无法理解和伤怀的已经不是一起起伤医或杀医的事件,而是在悲剧之后,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公众、网友的同情与声援,却得到了一大堆“活该”、“大快人心”的跟帖.当我们面对的是多数对医务人员极度不满意、甚至“同仇敌忾”的民众时,或许我们同时应该从自身来找找原因.

    作者:王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帮财政省钱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受阻:仅10%职员会被转企业”.报道中说到:“本轮改革的第一步是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截至时间是2015年年底.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全国事业单位的划分类别已经基本有了结果,在3100多万名在职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有10%的会被划转至企业.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负担依然沉重.”

    作者:唐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我是一名北京市三甲医院的医生,从事普通外科专业16年,具有副高职称,主要承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同时还兼任外科教研室的负责人,分管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及继续教育等临床教学工作,是科室和医院的“大忙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3∶1”补偿机制的河北模式

    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始于2012年,如今,改革已从2012年的两个试点县,扩展到116个县(市)的134所县级公立医院,到今年7月将覆盖全省135个县(市).我们认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补偿,必须真正把减收部分补到位,才能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可持续.

    作者:魏子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学会接受一个事实:医生不是万能的

    在我国,人们误以为医疗是安全可靠的,医院里的医疗过失只是罕见的.一旦出现,那就一定是医生马虎所造成的,那就要理论,就一定要讨个说法.这是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原因之一.其实,医疗过失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其中有一个原因至今还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和认识,有必要提出来供人们思考,那就是:医疗过失具有普遍性,医生不是万能的.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在供给和需求曲线图上,当一个物品的价格上升,需求是下降的.当物品价格上升的时候,生产者和服务提供商倾向于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范晶用PPT示意.当这张图被应用到医疗服务领域,如果价格是一个完全市场情况下的放开价格,“我们会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所有负担起的人都能获得他想要的服务.”而当政府进行价格管制,则会出现医院倾向于减少服务提供的现象,老百姓倾向获得更多的服务,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加大.在此情况下,患者得到的服务,并非按照比较低的价格实现,相反可能会以一些无效的东西,体现在他们获得的一些服务代价中.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时至今日已经实施了4年整,效果如何呢?作为国内大的基层医生交流网站“基层医生网”管理员,我听到了全国各地村医的呼声,其中一个意见较大的是个关于乡村医生合并的问题.目前,各地卫生部门严格要求每个村以前自然分散的村医必须合并在一起,不合并就取消行医资格,但这种合并带来的效果恐怕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由于各地在执行中只是强调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而忽视了服务,因此村医合并后工资没有保障,收入还是要靠自己的业务收入.

    作者:刘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为什么不值钱?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规范中医药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北京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系》课题显示,在全国医院准许收费的医疗服务项目中,中医项目仅占3.6%;北京市平均每个中医诊疗项目的收费价格为8.85元,中医看一次病不及一碗面条钱;中医诊疗项目97.1%亏损;2011年,北京13家中医医院的104个中医药项目共计亏损8.84亿元.中医为什么不值钱?

    作者:陈珞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陕西子长医改遭遇政策瓶颈

    作为县域医改的“明星”,陕西省子长县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通过“政府主导,强化投入,力推医院回归公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诸多政策未形成统一思路,顶层设计仍不明确,也让基层管理者担心改革的可持续性.2012年年底,子长县所属的延安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个人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均相应调整.

    作者:曹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规模卫生投入效果显现

    医改以来,政府基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责任,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调整财政卫生投资的方向,加大了政府的卫生投资规模,优化了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政府卫生领域投入效果初步显现.一、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率超过了卫生总费用的增长率

    作者:刘玉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评估政策不能偏离大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建设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则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在当时来看是可行的,若干年之后再看则必须调整;有些似乎总是觉得缺乏条件,但往往一个社会重大事件又会让所有不满足的条件成为可能.所以,尽管近年来各种思想争论很多,但医改目标是确定的,即建设一个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这个目标下评估每一项改革政策,就是看其结果与医改大方向是否偏离.

    作者:俞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医生的大实话

    当记者表示可以匿名后,她决定说说当医生的心里话.雯菲(化名)1981年出生在一个北方小城,父亲是事业单位职工,母亲是英语教师.生在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家庭,雯菲从小的座右铭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精英.学生时代的她非常刻苦,总是班里的“尖子生”.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毕业后,她进入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公立医院,现在是心内科病房的主治医生.

    作者:姜天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赚取更多合作医疗经费而过度医疗,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负担.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导致优秀人才流失.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管控,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非公所有制的医疗机构更容易受利益的驱使,进行一些破坏经济秩序的活动.出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买卖患者的现象.

    作者:唐业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生心里有点儿苦

    通过我们的调查,整体而言,3/4的医务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1/3的人感到压力很大.仅有2.8%的人称工作压力小或很小,20.7%的人感到一般.可见,被调查医务人员对工作压力有强烈的认知.在医生群体中,81.7%的人感到工作压力较大,75.4%的护士感到压力大,相对而言,医技药剂人员和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的分别为65.4%和64.6%.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欧盟国家的药价是如何形成的?

    药品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为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改善药品的可负担性,欧盟各国均对药价进行严格管制.管制结果为欧盟药品价格中平均60%~ 70%为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只占20%~ 30%,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例普遍控制在20%以下,总体价格水平和费用结构均较为理想.

    作者:傅鸿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李爱华:我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

    马斯洛说,人的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对于我来说,我希望的生活,就是这五种需求得到满足.有时间休息我们的工作非常紧张,每周手术量多达10余台,还有两天门诊及宫腔镜检查时间.作为妇科医生,手术加班做到晚上是常事儿,还须及时完成各种病历资料的记录,为了周日上午查完房能有个半天的休息时间,我一般周六上夜班,如果赶上周日出门诊,一周就没有休息的机会了.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李小钧:还能像父亲一样受尊重吗?

    李小钧,36岁,山西人,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工作,担任主治医师.受家庭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李小钧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他经常这样描述自己:生在医院,长在医院,学习在医学院,工作在医院.这辈子与医院结缘,做医生无怨无悔.但是,他希望以后医疗行业的执业环境应越来越好,现在的医生能够像老一辈医者一样越来越有尊严,医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王朝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病全过程保险

    我国医保有两部分,一个是公费医疗保险,作为国家的基础医疗,主要方向是低水平和广覆盖,另一个是商业医保,是公立保险的有效补充,发展潜力比较大.现在的问题是:第一,公费医疗保险仅覆盖了国家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报销的部分,对于大病治疗,尤其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的创新药并不在这个目录之内.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景观与“园艺疗法”

    近年来,日本、欧美等国家相继兴起一种“园艺疗法”,就是利用医院、疗养院中的绿地,采用心理疗法让患者参与花卉栽培和园艺管理,忘却疾病和烦恼,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园艺疗法”不但使医院环境景观的功能性直接体现在对患者的辅助治疗上,更形成了园艺鉴赏与精神心理相结合的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袁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宋冬雷:中国医生的六大烦恼

    第一大烦恼:生活质量太差.我原来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体会到三甲医院的多数医生真的很辛苦!医院越大,名气越响,病人就越多,医生在医院里工作没日没夜,吃饭像打仗,睡觉是奢侈品,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和外出休闲,个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太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