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彬;林腾;郑宝群;连伟镇;蔡培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分段诊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病理学对比均具有正相关性,0
作者:吴梅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80例我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人,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实验组A组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照组B组单纯的西医恩替卡韦用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脏基本功能变化以及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一般生理功能治疗后疗均有明显恢复,但A组在ALT和AST方面对照组效果更佳明显,不良反应小;对HBeAg影响上,A组、B组两年后HBeAg阴转率分别为85.0%、55.0%;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地不同,A组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中西医苦参素与恩替卡韦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较单纯的使用西医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更明显。
作者:周怀兵;胡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的疗效及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rTMS治疗合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并在研究结束时评定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结果①两组治疗对抑郁症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QI评分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在TESS的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所引起的痛苦评分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合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且更能改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故可在临床上尝试使用。
作者:邓娟;刘联琦;侯彩兰;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3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简称兵团四师医院)及伊犁州新华医院住院收治的38例HALP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12非HALP进行对照研究。结果HLAP组与非HLAP组患者的SAP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脂肪肝发生率、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P组与非HLAP组在年龄、TG、Balthazar CT评分上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LAP组SAP、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增高,且以中青年发病为主,TG是其重要因素。
作者:秦健;皮秀梅;霍晓灵;谢欣宇;马晓娟;刘姗姗;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COOK促宫颈成熟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80例足月妊娠且有引产指征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130例自8选择使用COOK促宫颈成熟球囊促宫颈成熟后引产孕妇作为观察组,150例单纯用低浓度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成功率、诱发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限、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阴道分娩率、引产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诱发临产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COOK促宫颈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安全、有效的,孕产妇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玮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25例大肠癌、60例大肠息肉、3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的NK细胞数、NK细胞杀伤率[(1.1±0.7)×108、(26±7)豫]均明显低于正常组[(2.8±1.3)×108、(66±9)%]、大肠息肉组[(2.6±1.2)×108、(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活性明显降低,提高大肠癌患者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可增强大肠癌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作者:曾小辉;彭颂兴;杨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的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妇科门诊102例轻中度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的Kegel盆底肌训练的疗效。结果中度尿失禁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75%和50%)高于Kegel盆底肌训练(54.6%和36.4%),轻度尿失禁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愈率(73.8%)高于Kegel盆底肌训练(45.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更确切,与单纯的Kegal盆底肌训练比较,能明显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一胎分娩后、无合并子宫脱垂、体高体重指数(BMI)小于25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双侧组和单侧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凿、3凿的颅内压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双侧组患者的颅内压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单侧组,差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双侧组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单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将颅内压降低,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NICU病室收治的19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对象,按照患儿出生后生长速率是否≥15 g·kg-1·d-1,将患儿分为正常生长组和缓慢生长组。其中:正常组患儿76例,缓慢生长组122例。统计患儿出生胎龄、出生时体重、氨基酸开始日龄、氨基酸总量、脂肪乳开始日龄、脂肪乳总量、开始喂养日龄、总热卡达120 kcal·kg-1·d-1日龄和奶量达150 mL·kg-1·d-1日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因子。结果患儿在出生第1周体重下降,从第2周开始体重一直增长。单因素结果表明:出生时体重、氨基酸总量、脂肪乳总量、开始喂养时间、奶量达标时间、总热卡达标时间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显著性因素(P <0.05)。至于出生时胎龄、氨基酸开始日龄、脂肪乳开始日龄则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生长。
作者:丁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负压封闭持续引流及相关护理)和对照组(传统的清创处理及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封闭创面,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二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袁肖玲;周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各2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生存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傅建华;王茂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精细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间住院的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的延续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依从性、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依从性、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精细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且可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血压,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叶清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查呼吸运动对胸腹肿瘤影响头脚方向的形变规律及在没有4D-CT的条件下CT检测肿瘤振幅的边距(头脚方向)及如何修正放射治疗计划。方法将木球置于仿真装置托盘上对中心, CT扫描正常呼吸运动状态图像,层厚3 mm,扫描8次,比较肿瘤位置的改变,制定治疗计划,观察中心偏差值。结果肿瘤的实测振幅在理论大振幅内,肿瘤中心由于呼吸运动影响存在一定偏差。结论肿瘤在呼吸运动的影响下,可在呼吸动度范围内任意位置移动。为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考虑呼吸动度范围,以“理论大振幅值”,即“肿瘤大小+呼吸动度值”为PTV。
作者:徐子海;田菲;陈超敏;王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并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型8例,下腔静脉型14例,混合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肝静脉型7例,下腔静脉型13例,混合型3例。1例混合型误诊为下腔静脉型,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88.5%。结论彩超在诊断断布-加综合征中有较高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应梅;刘晗;朱秀玉;魏秋香;黄果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000例中期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产前大畸形筛查和胎儿心脏针对性检查,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图像表现与发生心内、心外和染色体病变的关系,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5000例胎儿心动图产前筛查中,检查出41例心脏畸形胎儿,检出率为8.20‰;病理活检检出胎儿心脏畸形43例,检出率8.60‰;两者诊断符合率95.35%。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高,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技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兵勇;尹晓云;黄继才;李景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观察组行NCPAP+固尔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新生儿儿科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89.66%、死亡率为10.34%,对照组分别为75.86%、24.1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与NCPAP治疗NRDS效果显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科学、全面的护理可提高患儿预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柯燕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首发抑郁障碍的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并按方便抽样选取本院正常健康职工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认知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RBAN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WCST完成分类数与概念化百分数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总测验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全面认知功能存在程度不一的损害。
作者:杨铭哲;梁云海;林昭宇;吴逢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布地奈德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患儿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为(5.6±1.5) d,咳嗽消失时间为(7.1±1.2) d,半年内因感染咳嗽就诊的次数为(1.4±0.9)次。对照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为(7.0±2.5) d,咳嗽消失时间为(8.6±1.8) d,半年内因感染咳嗽就诊的次数为(2.6±1.7)次。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义宝;胡元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膀胱修补在妇科手术膀胱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膀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膀胱修补术,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下行膀胱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情况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膀胱修补术后第5天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修补术治疗妇科手术膀胱损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同时满足患者及家属审美要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丽霞;徐洪斌;杨熠;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阴式妊娠组织清除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采用24小时强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即采用24小时强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护理方法相比,24小时强化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