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群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消渴病不寐症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进行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治疗.单侧取穴、两耳轮换,每周2次,连续1~2个疗程.结果 治愈24例,好转23例,无效3例.结论 耳穴压豆治疗消渴病不寐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春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6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替加氟联合奈达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仅给予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4%、95.3%,而对照组为65.1%、9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展;严浩林;朱海生;梁雷锋;伍伦庆;侯国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对比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对难治性消化溃疡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胃镜进行近期疗效的评价和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18%,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p清除率94.87%,实验组Hp清除率97.43%,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促进溃疡面愈合,对难治性消化溃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周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68例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病人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并观察改善病人睡眠的有效手段.方法 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老年病人268例,应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包括一般资料、睡眠障碍常见的类型及常见原因等.结果 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类型分为:入睡困难者占29.11%,不能熟睡者占16.39%,早醒者占28.31%,睡眠时间减少者占13.41%,睡眠时间颠倒者占7.49%,夜间多梦者占12.70%.给予护理干预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主要的病因为:疾病本身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及其他因素,给予护理干预后都出现了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疾病本身的因素以及心理上的因素是导致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重要的因素,通过给予护理干预,使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可以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健康.
作者:曹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B组(充分性液体复苏)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死亡率及实验室指标(PLT、PT、APTT、Hg、BE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复苏后的血气碱剩余值(BE)、血清乳酸值、血气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 h的ARDS、MODS、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充分性液体复苏.
作者:黎文豪;林烘峰;邓学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药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临床就诊和日常保健模式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便携式智能就诊系统整合了预约挂号、有价诊疗卡、电子病历、自动采集用户基本体征数据、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技术,是一个安全、灵活、智能化、网络化的便携式系统.本文主要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
作者:肖晓霞;晏峻峰;罗铁清;韦昌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体会以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病人160例,分成对照组以及康复护理组.对照组应用临床治疗以及一般的常规基础性护理.而康复护理组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康复护理组的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80.2%),两组进行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病人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基础性护理.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以及实施过程中角色转换等多方面,阐述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院校实施的方法和经验,以期在医学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志刚;黄坚;陈铭;谢建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肾癌行选择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肿瘤直径≤4 cm的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NSS患者44例,根治性肾切除术(RN) 3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NSS组患者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与RN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GF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小肾癌行NSS能大程度上保留肾单位的功能,降低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迟强;宋殿宾;于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将案例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生理学教学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生理学理论具体化,立体化,可增强医学生对医学的整体现和大局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作者:刘国辉;朱小琴;卢佳怡;胡景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褪黑素(melatonin,ML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重要的吲哚胺类激素,化学名称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atmine).MLT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除具有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外,还影响心血管系统,有抗高血压、调节血脂代谢、抗心肌细胞损伤及对血管内皮保护的作用.本文就MLT生物学作用及对慢性间歇性缺氧性心肌保护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耀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50 mg,1次/日,4天为一个疗程,服药结束后对其疗效进行判断,同时定期监测血β-HCG、包块直径.结果 服药结束后后治愈率为85%,治疗10天后血β-HCG开始明显下降,治疗15后天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简便、安全、经济、有效,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贾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纳洛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与B组60例.A组给予纳洛酮0.4 mg加入1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B组给予纳洛酮0.4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
作者:陈丽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2例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患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14和24岁,病程6~20年,均为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术前均合并输尿管返流,均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自行间歇清洁导尿.结果 2例患者术后血清肌酐水平降至正常,膀胱造影提示膀胱安全容量升高;2例病人术后均出现泌尿系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缓解.病人在护理指导下均可完成自家清洁导尿.结论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可有效地扩大膀胱容量,降低充盈期末膀胱压力,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储尿环境,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较好选择,但术后可能出现复杂的泌尿系感染.
作者:王昭辉;白遵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胆道镜手术组(45例)和传统手术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胆道镜组术后观察优良患者41例,差4例,优良率91.11% (41/45);传统手术组术后患者优良37例,差11例,优良率77.08% (37/48).胆道镜组术后残留结石患者胆道镜组3例,残留结石率6.67% (3/45),传统手术组残留结石患者9例,残留结石率18.75% (9/48).术后并发症,胆道镜组4例,并发症率8.89% (4/45),传统手术组11例,并发症率22.92% (1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优良率高、术后残留结石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向长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以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7年7月到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置换组患者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固定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中,外展外旋功能置换组均较固定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前屈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当中,置换组患者效果优于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洗对策腋窝和拿重物指标当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者活动能力方面,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要优于锁定钢板手术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对今后患者的生活较好,可对两种手术疗效的比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角度.
作者:王启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与复方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48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成福尔马林组22例和复方灌肠剂组26例(甲硝唑、硫糖铝、地塞米松、凝血酶冻干粉),治疗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福尔马林组有效率为91% (20/22),复方灌肠剂组有效率为69% (18/26),两组疗效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福尔马林组疗效显著高于复方灌肠剂组.结论 福尔马林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学峰;马腾辉;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P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72只,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兔全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d和28 d的动物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 d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加(t皮质=3.86,P<0.01;t海马=4.96,P<0.01;t纹状体=2.91,P<0.05).脑缺血再灌注6h,1d,3d,7d,14d,28 d,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明显增加(t皮质=7.98,P<0.01;t海马=7.65,P<0.01;t纹状体=6.98,P<0.01),其中再灌注6h,7d,14d,28 d阳性神经元呈高值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PARγ表达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
作者:边立忠;张冬梅;柳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提高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 对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3 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是创伤(23.57%)、心血管疾病(12.90%)、神经系统疾病(9.93%)、呼吸系统疾病(9.68%)、消化系统疾病(8.68%).创伤以20 ~ 40岁人群为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20~ 60岁为主.结论 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院前急救疾病发生.
作者:曹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