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式教学与传统生理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刘国辉;朱小琴;卢佳怡;胡景鑫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生理学, 传统教学
摘要:将案例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生理学教学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生理学理论具体化,立体化,可增强医学生对医学的整体现和大局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1H-MRS活体检测rAd/p53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肿瘤代谢物变化

    目的 运用磁共振氢质子频谱(Proton MRS,H-MRS)分析研究rAd/p53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的早期改变,探索1H-MRS活体无创评价rAd/p53早期抗癌疗效的标记物.方法 50只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BALB/c裸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rAd/P53治疗组.于假治疗或治疗后24 h、48 h、72 h、120 h、168 h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荷瘤鼠行1H-MRS.随后处死荷瘤鼠,即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53蛋白表达(Westem blot)、凋亡(TUNNEL).结果 24 h:CHO/CR面积比及GLXβ ~γ/CR面积比较对照组减少(P<0.05);48h:Lip峰高及面积较对照组增加(P<0.05); 72 h以上:GLXβ~ γ/CR面积比较对照组减少(P<0.05);120 h以上:GLX α/CR面积比较对照组减少(P<0.05).三个治疗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坏死、凋亡范围较对照组增加,p53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R面积、Lip峰高和面积与肿瘤细胞凋亡呈正相关;GLXβ ~ γ/CR的面积比、GLX α/CR的面积比与肿瘤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rAd/p53治疗肿瘤早期CHO/CR、GLX α/CR与GLXβ ~ γ/CR面积比出现降低,Lip出现增加,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相关,可作为肿瘤治疗早期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谢琦;张鼎旋;梁碧玲;陈明旺;张静;刘鸿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不同影像技术诊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9例,行脑血管造影术(DSA)及三维重建(3D-DSA).之前全部病例行3D-CTA、21例病例行MR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以3D-DSA及脑外科术中检查为标准,比较3D-DSA与3D-CTA、MRA之间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及穿支情况等方面信息的区别.结果 SAH患者资料共29例,其中28例共患有动脉瘤38个,阴性1个.CTA和DSA/3D-DSA各检出27例37个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18例动脉瘤,漏诊3例.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A/3D -DSA在与载瘤动脉关系、动脉瘤上有无穿支方面优于CTA/3D-CTA及MRA.

    作者:毛崇梅;衣玲;李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可视直接喉镜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 位于气管的异物,多病情危重,需立即手术解除呼吸困难,传统的直接喉镜气管异物取出方法存在盲取、反复操作、完全依赖术者经验的缺点,本研究拟对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方法 对直接喉镜进行改进,将直接喉镜与内窥镜合为一体.在临床上对21例气管异物患者使用上述设备,并于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喉镜取异物的18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异物取出的钳取次数:采用传统方法为( 1.90±0.87)次,采用改良直接喉镜方法为(1.06±0.23)次.误将异物推进远端支气管的发生率在采用传统方法时为27.78% (5/18),采用改良方法时为0% (0/21).改良直接喉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直接喉镜方法.结论 采用改良可视直接喉镜取气管异物具有可视化、缩短异物取出等优点,提高了气管异物术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亮;娄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核桩冠在前牙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外伤前牙的修复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08至2010年共21例35颗外伤的前牙进行核桩冠修复,并随访1年.结果 修复失败2例,共3颗牙;其中冠脱落1例,2颗牙,根尖周炎1例1颗牙.结论 对于外伤前牙治疗,核桩冠仍然是一种比较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马娣银;程平;陈德奎;景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腔持续局部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术后换药局部使用及不使用长效激素,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病例94例,随机数字分成实验观察组48例(局部术腔使用长效激素),对照组46例(局部术腔不使用长效激素),随诊观察6~ 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及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鼻窦腔上皮化明显,疤痕增生、息肉复发及窦口闭锁明显减少.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腔采用长效激素治疗,能有效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锦明;李卡凡;黄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福尔马林液与复方灌肠剂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与复方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48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成福尔马林组22例和复方灌肠剂组26例(甲硝唑、硫糖铝、地塞米松、凝血酶冻干粉),治疗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福尔马林组有效率为91% (20/22),复方灌肠剂组有效率为69% (18/26),两组疗效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福尔马林组疗效显著高于复方灌肠剂组.结论 福尔马林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学峰;马腾辉;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兔脑缺血再灌注后PPAR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P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72只,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兔全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d和28 d的动物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 d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加(t皮质=3.86,P<0.01;t海马=4.96,P<0.01;t纹状体=2.91,P<0.05).脑缺血再灌注6h,1d,3d,7d,14d,28 d,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明显增加(t皮质=7.98,P<0.01;t海马=7.65,P<0.01;t纹状体=6.98,P<0.01),其中再灌注6h,7d,14d,28 d阳性神经元呈高值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PARγ表达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

    作者:边立忠;张冬梅;柳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由《中西医药对照》一文引发的思考

    去年深冬,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赵中月、田原两位老师介绍,我第一次见到董草原医生.在此之前,赵中月老师已经把他对董医生的深度跟踪采访写成《发现大药》一书正式出版.我仔细研究了该书之后,对董医生的认识尚处于间接知识阶段,只感觉到他对物性的理解比较独特,特别是他对猫尾木的研究及其应用过程颇符合中医药传统,与现代对新药的研发路径截然不同.出于职业习惯,我对这位民间中医也有了进一步接触和了解的想法.

    作者:张超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HILIPS DR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本文讨论了有关PHILIPS DR的常见故障,通过对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的现象进行分析,多角度提出造成故障各种可能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提出排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证明其准确性.该文还着重论述了PHILIPS DR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及设备维修人员如何做好保养及预防性维修等方法,以减少机器的突发性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为从事PHILIPS DR维修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王献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失眠的护理

    目的 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除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外,采用一系列中医护理方法.结果 经作者临床观察,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 中医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妙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药对照

    本文基于中西医药不同的生命观和疾病观,从中西医疾病诊断,治病方法和对象,药物,中西医盛衰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医药群众化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现象的有效办法.

    作者:董草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6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替加氟联合奈达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仅给予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4%、95.3%,而对照组为65.1%、9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展;严浩林;朱海生;梁雷锋;伍伦庆;侯国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肾癌行NSS术后肾功能的评价

    目的 研究小肾癌行选择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肿瘤直径≤4 cm的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NSS患者44例,根治性肾切除术(RN) 3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NSS组患者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与RN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GF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小肾癌行NSS能大程度上保留肾单位的功能,降低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迟强;宋殿宾;于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程序对门诊哮喘病人应用信必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对门诊哮喘病人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240例哮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应用信必可吸入,对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给予指导,对照组则只按说明书使用.以哮喘控制调查问卷(ACQ)平均分值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ACQ平均分值为0.6,对照组ACQ平均分值为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能促进门诊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学梅;户坤;陈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7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2010年我院收治的47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47例患者症状典型,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43.9%)、肌肉痛(56.09%)、骨关节痛(19.51%)以及皮疹(53.66%),实验室特征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各80.49%、39.02%)以及肝脏转氨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分别为23.4%和36.2%),47例患者均无发生继发感染和院内感染.结论 针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肖惠兰;李丹;农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双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79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采用双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松质骨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膝关节恢复良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植伟宏;范建文;梁志锋;李秋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对新生儿穿刺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患病行为问卷》信效度再分析

    目的 明确《患病行为问卷》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医院抑焦虑抑郁量表(HADS)、患病行为问卷(IBQ)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535例临床疼痛患者(包括癌症等各类疾病)进行调查.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讨IBQ的结构效度,计算其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利用HADS、VAS得分与IBQ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其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IBQ包括负性情绪、行为反应和患病角色三个维度,而且信度和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与焦虑、抑郁相关更高,患病角色与疼痛程度相关更高.结论 疼痛患者的患病行为是一个综合体,包括了情绪、行为及认知表现.疼痛程度更多地影响着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与其情绪和行为反应相关较小.

    作者:杨业兵;李雯;孙云峰;佟洋;李米;谢敬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深圳市儿童医院3例(观察组)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内8篇文献报道的6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5例中,治愈3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采取无菌操作、减少摩擦、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等措施,可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有效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胡丹丹;麦坚凝;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社会支持相关性与护理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40%,SAS总分值50.61±10.215;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0%,SDS总分值53.39±13.547.两者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与社会支持紧密相关,有必要为乙肝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心理护理.

    作者:柯春连;邹志红;袁凤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