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流性胃炎饮食指导

陆荣青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粘膜屏障, 抑制胃酸分泌, 胃切除术后, 保护胃粘膜, 远期疗效, 药物治疗, 消化系统, 现代医学, 临床表现, 促胃动力, 常见疾病, 病理变化, 氢离子, 口干苦, 灼痛, 幽门, 特征, 水肿, 呕吐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上腹灼痛,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泛酸等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以促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治疗健康知识知晓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比率、6MWD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痔疮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为痔疮患者探索更舒适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效果和舒适护理。方法:运用品管圈及PDCA 等工具对痔疮患者的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找到更舒适的痔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论:通过优化后的护理方法减少了痔疮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手术效果。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专业发展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具有专业特点、有利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新型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再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重痘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方法:加强专科护理,使护理计划全面、合理、连续,实施及时、准确。结果: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痘,是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合理用药使患者及早从昏迷中醒过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者:蒋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食管返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胃酸或胆汁反流相关。虽然多数GERD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反流症状,但症状完全消失的比例很小[1]。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但容易复发。我们应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入手,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分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正确认识疾病、自觉改善不良情绪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15年8月至今对GERD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氧气驱动湿化气道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常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ID或TID进行对比研究;对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疗法在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排痰效果方面疗效满意,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文霞;徐邦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疼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无痛人流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实验组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开展心理干预。评估两组手术出血情况、S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于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于VAS评分改善更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明显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无痛人流患者疼痛,改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祥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下肢骨折外固定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外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整体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使患者安全放心的接受手术。方法:在980例围手术期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包括手术前舒适护理和手术后舒适护理。结果:通过在980例围手术期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使他们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从根本上体现人本位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袁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黄帝内经》讨论医患关系与沟通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了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对于诊疗疾病的积极意义。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须细心的观察、正确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患者要积极配合,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医患之间建立互信,对于解决今天的医患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作者:马思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后让其自行实施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ROM(肘关节活动范围)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内科疾病治疗中循证医学的应用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医学模式也从经验医学向现代医学开始转变,若医务工作者仍旧依靠临床医生或者同行中的前辈的经验进行医疗决策或者新药的开发,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循证医学被提出来。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它是在科学的研究证据之上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使用循证医学方法来寻找佳的治疗方法的思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其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本文就在简要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其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希望能向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朱晓雪;许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为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穿孔定位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4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9例,胃肠壁增厚8例。64层螺旋CT检查中,共诊断出6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诊断穿孔准确率为98.41%(62/63)。穿孔位置在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3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10例,胃肠壁增厚8例,术前正确定位诊断率为96.83%(61/63)。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能够有效诊断出消化道穿孔问题,同时也能够准确定位患者消化道穿孔的具体位置,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郭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作者:徐琳;沈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苏州外企管理人员的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苏州某区外企管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苏州某区20家外资企业的550名在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为96.2%。结果:本次调查中,管理人员年龄为31-40岁所占比例高,接近总调查人数的60%,通过计算员工的BMI指数得出19.5%男性超重,15.2%的男性肥胖,而25.0%女性体重存在过轻现象;34.0%员工有吸烟行为,其中烟龄5年以上为74.5%,10年以上为34.9%,饮酒率为48.2%,其中男性为98.2%,女性仅占1.8%,饮食规律的员工比率为44.3%,并且只有不到一半的管理人员经常运动。47.9%员工的精神压力较低,超过半数的员工承受着一定的精神压力,其中面临高强度精神压力的员工占总调查人数的18.9%。结论:根据苏州某区外企管理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得出,员工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收入水平、饮食和职业压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其自评健康状况。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对员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作者:孙俊;马亚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种检验方法对阴道细菌检验的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诊断阴道细菌的过程中,应用3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妇科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的阴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检验方法,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予以三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细菌培养法(71.75%)与革兰染色法(31.7%)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PCR检验法(83.3%)与革兰染色法(31.7%)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且PCR检验法(83.3%)与细菌培养法(71.75%)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阴道细菌的过程中,应用3种检验方法均可诊断,但是,PCR检验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其准确率略胜一筹,且操作简捷,价格低廉,应广泛推广。

    作者:张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梗死病人的症状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依据SPICES评估证据,对脑梗死病人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3例脑梗死病人进行SPICES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时在SPICES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周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微创体外循环构建

    目的:探究如何构建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微创体外循环。方法:将我院灌注科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在术中低鼻温和灌注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患者要长,其术后库血用量和24h胸腔引流量也显著大于观察组。结论:经股静脉、股动脉和上腔静脉插管来建立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可以满足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灌注要求,且创伤较小、易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目的:对一些前置胎盘的产妇的治疗的研究,找出造成产后出血的一些关键因素。方法: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一整年接收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妇,把这些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比较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这些产妇中有少许的产妇实行了子宫切除手段,其中对照组的切除率是13.33%,实验组是0.00%,通过结构可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样的结构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前置胎盘产妇实行子宫切除的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并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东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