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
目的:重痘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方法:加强专科护理,使护理计划全面、合理、连续,实施及时、准确。结果: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痘,是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合理用药使患者及早从昏迷中醒过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者:蒋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到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7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护士的临床观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且产后2h 和24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增强对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给予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病患产后出血,缓解病人焦虑的心情,有助于产妇早日康复。
作者:李曼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9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5.5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作者:吕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今后社区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本社区2015-2016年社区门诊接收的98例老年糖尿患者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干预为每一位糖尿病老人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对每一位糖尿病老人进行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结果:经过实施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与其6月前相比(P<0.05),糖尿病并发症明显的下降。结论: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代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指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较晚,当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才能找到解决我国社区护理现存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对社区护理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相应对策进行综述。
作者:郑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87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食管癌术后患者21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布鲁菌感染主要是指由于布鲁氏杆菌诱发的一种人和兽类共同感染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被感染者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长期的出汗、发烧发热、身体的各个关节出现疼痛、以及肝胆脾都会出现肿大的情况。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治疗布鲁菌感染病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详细介绍布鲁菌感染临床试验诊断技术以及其研究的新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优化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15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查体:T38.7℃,P12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辅助检查:Hb162g/L,WBC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农村五保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在住院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结果:增强了护士及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了五保老人住院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的安全护理管理。
作者:马永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正常分娩产妇42例,观察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剖个月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阴道后壁、阴道前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结论: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建议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恢复盆底功能。
作者:关淑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管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观察其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有无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全部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对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存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的分析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125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约为6.4%,表明其他因素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率具有统计意义。讨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且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控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外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2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200例正常血压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在白天、夜间以及24小时血压和血压负荷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以及血压负荷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收缩负荷与高血压的级别呈正相关,患者高血压级别越高,收缩压和收缩负荷就会越高,从而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就越严重。结论:为高血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对患者高血压的轻重进行有效判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并且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作者:陈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根除。笔者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即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小红;陆含星;宗妮;赵宗权;何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预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的病人60例,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患者颅内产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入组的61例研究对象中,治疗效果良好,致残情况不明显的患者有41例(66.67%),有10例(16.67%)患者为中度残疾,7例(11.67%)患者为重度残疾,另有3例(5.00%)患者死亡。结论:对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应用阴道彩超对子宫疤痕妊娠进行检查,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研究所选对象为子宫疤痕妊娠患者46例,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彩超影像学检查,以途径的不同分组,经阴道为研究组,经腹部为对照组,分析两种途径应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符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X2=4.0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分型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部彩超相比,阴道彩超确诊情况较好,适合在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普及。
作者:魏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为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穿孔定位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4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9例,胃肠壁增厚8例。64层螺旋CT检查中,共诊断出6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诊断穿孔准确率为98.41%(62/63)。穿孔位置在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3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10例,胃肠壁增厚8例,术前正确定位诊断率为96.83%(61/63)。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能够有效诊断出消化道穿孔问题,同时也能够准确定位患者消化道穿孔的具体位置,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郭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耳穴帖压在混合痔术后镇痛和排尿障碍中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基本临床观察和镇痛方法,实验组在基础临床观察基础上运用耳穴帖压,观察两组疼痛积分和排尿分级等。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积分和排尿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帖压应用在混合痔术后可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排尿障碍。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从身体、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方面的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3例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在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并发症均痊愈。患者中,38例患者可自坐、翻身等活动,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路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