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容忽视的“假感冒”

于汉力

关键词:感冒, 流行性脑膜炎, 过敏性鼻炎, 自我治疗, 症状, 气候变化, 疾病, 急性肾炎, 冬春季节, 药治疗, 咳嗽
摘要: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患感冒是常事儿。于是,有些人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就认为是感冒而自己买药治疗。可是,有的疾病貌似感冒,其实不是感冒,如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肾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会出现上述症状,若不留心区别而自我治疗,往往贻误病情。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家中常备“4大养生神器”轻松防病

    平时梳头用的梳子可以有很多种用法,一般以梳齿圆润的牛角梳为佳。

    作者:张一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妈咪:小心妊娠糖尿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妈咪的饮食越来越丰盛。可是,如果孕期过量摄入营养,导致孕期超重,要小心妊娠糖尿病来袭。

    作者:魏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蕨菜真的致癌吗

    真相:已经有研究证明蕨菜中确实含有某种致癌物质,但含有致癌物并不等于一定引起癌症。按照目前国人的饮食习惯,蕨菜的影响并不大,只有摄入剂量累计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致癌,偶尔吃吃并无大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紧身裤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着很多人,对于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来说,穿紧身裤等会增加腹腔压力,加重反流。此外,要避免发作胃食管反流病,还要避免饱餐、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诱导反流的食物,如过多的咖啡、巧克力、酒、薄荷;还要避免吸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餐后两三个小时内不要躺下。还要避免长期处于神经高度紧张、抑郁、焦虑状态,否则也容易出现反流症状。

    作者:杨凤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治手足皲裂9方

    冬春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手足易皲裂,要预防,应注意手足的保暖保湿;要经常用温水泡洗手足;清洗手足时,不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净手足后,要涂些油性护肤膏。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 (原)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和胡萝卜、菠菜等,对预防手足皲裂有一定的作用。祖国医学中,有许多治疗手足皲裂的外用方剂,现介绍其中9方。

    作者:曹元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试管婴儿,不孕不育的福音?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引起世界轰动,被称为人类生殖技术的一大创举,开创了胚胎研究和生殖控制的新纪元,也为治疗不孕不育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罗光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尿酸高,注意“四多”与“三少”

    提起“三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就在人们忙于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战斗时,另一威胁正悄悄袭来,那就是高尿酸血症。

    作者:罗学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姚贝娜之死说乳腺癌

    2015年1月16日,青年歌手姚贝娜由于乳腺癌复发而病逝,年仅33岁。近年来,娱乐界因患乳腺癌病逝的女星已有多人,她们都病逝于30、40岁左右,正是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艺术享受的年龄。当今,乳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女性健康杀手”,然而我国女性对乳腺普查的认识十分不足,缺乏对乳房自检与体检的知识。姚贝娜之死再一次为女性朋友敲响了警钟:活着一定要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作者:蒲昭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是对手还是帮手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衰老,循环系统功能衰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脂血糖的代谢异常。在许多因素的诱导下,如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会引起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造成局部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从而形成血栓,诱发心肌缺血、梗死以及脑梗塞等疾病。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黄金搭档”助你安度更年期

    48岁的黄女士遇到了烦心事儿。半年来,她常感面部烘热,身上还会阵阵潮热,伴有较多出汗,一日多十几次发作,而且还会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入眠困难,动辄唉声叹气,月经前总是乳房胀痛,月经周期完全紊乱,经量时多时少。黄女士看了好几家西医医院,医生给她下了“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并且建议她服用雌激素。但黄女士担心雌激素可能带来乳腺癌、心脏病等不良反应,断然拒绝并坚定地选择了中医……

    作者:胡爱民;徐乃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久坐背痛推推门框

    久坐背痛怎么办?临床实践表明,可采用“推门框扩胸法”防治。

    作者:槿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养生莫忘“三余”

    中医学认为:齿乃骨之余,发乃血之余,爪乃筋之余。可见,老年人注重“三余”保健,是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好医生难当

    我从医20年,看了至少有10万人次的糖尿病患者。面对每一位焦急求治的患者,我会认真思考,帮他们制定出一套较全面的治疗方案。每当患者在1~3个月后复诊时,把他们的治疗效果反馈给我,告诉我已经如何如何好转,我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作者:李文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迟钝的力量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家庭医药》治好了老伴的冠心病

    《家庭医药》是我喜欢的杂志之一,我按杂志上的讲解为老伴选药,使她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

    作者:马永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压药无效的颈性高血压

    王先生是一位长期从事办公室案头工作的白领,天天与电脑打交道。近两年来感到颈部肌肉酸痛,转头不灵活,起立时常有头昏、头晕或头痛,偶尔有上肢酸软麻木感。去年单位体检发现血压偏高,经常在140~150/90~100 mmHg,当时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王先生按医嘱除低盐饮食、减肥和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外,还服用降压药,虽然有时候血压可以降下来,但总体降压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而头晕、头昏和上肢麻木等症状反而更加明显,有时还会出现多梦、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现象。

    作者:陈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防静电9招

    下面这些生活场景我们都很熟悉:晚上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到亮光和听到啪啪的声响;白天梳头时,头发会突然“飘”起来,越梳越乱;手接触到各种家电,或者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这些都是人体的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冬季天干物燥,更容易产生静电。

    作者:曾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享受美味元宵,还需量“粒”而行

    元宵佳节,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元宵是每家每户餐桌上必备的节庆食物。一顿吃不完的元宵,甚至还会接连几天都成为三餐的“常客”。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元宵的成分如糯米皮、豆沙、芝麻、枣泥、花生等,都是高糖分、高热量的食品,大量食用对于健康并没好处。所以,想要兼享美味与健康,吃元宵还得“量粒而行”。

    作者:周培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春节近了,让节日病远去

    新华网南京2月8日电??马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早早就进入了忙碌的工作状态。据了解,截至今天下午4点的门诊总数为6500人次,其中,消化科360人次,心血管内科340人次,呼吸科210人次。而在春节假期期间,省人民医院也一直在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急诊中心1月31日至2月6日累计就诊人数为2600人次;从门诊办公室得知,2月3日至2月6日的门诊人数达17000人次(含妇幼分院),其中心血管内科就诊人数为710人次,消化科为746人次,呼吸科为695人次,消化、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春节疾病的“重灾区”。

    作者:李宇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容忽视的“假感冒”

    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患感冒是常事儿。于是,有些人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就认为是感冒而自己买药治疗。可是,有的疾病貌似感冒,其实不是感冒,如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肾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会出现上述症状,若不留心区别而自我治疗,往往贻误病情。

    作者:于汉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