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状混合痔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李敏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手术, 疗效观察
摘要:为了比较线形剥扎法与V形外剥内扎缝合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各30例.结果显示,两组间创口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线形剥扎法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V形外剥内扎缝合法组,此术式值得推广.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止痛消炎膏治疗肛肠病及术后疼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止痛消炎膏的药理学和临床疗效,研究了止痛消炎膏外用对二甲苯诱发的大鼠耳廓肿胀和琼脂所致肉芽增生性炎症的影响,对电刺激引起大鼠尾部疼痛的影响,并以麝香痔疮膏为对照药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止痛消炎膏0.2g,0.4g外用对二甲苯诱发的大鼠耳廓急性渗出性炎症和琼脂所致肉芽增生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止痛消炎膏对炎症早期与后期组织增生均可产生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电刺激引起大鼠尾部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给药30min即可止痛,可持续2h以上,其镇痛效果优于对照药物麝香痔疮膏,治疗肛肠病术后及慢性疼痛有效率95%以上,与对照组在显效率、药物起效时间及药物维持时间上也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止痛消炎膏具有止痛消炎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药物.

    作者:左进;马英;李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环状痔急性期手术的临床评价

    我科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0例,急性期与非急性期各200例,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作者:王与胜;马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苦参洗剂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将苦参洗剂用于肛肠病术后坐浴治疗252例,疗效显著,突出表现为消肿止痛、减少渗出物、促进创口愈合.与硝矾洗剂组和高锰酸钾组相比,创口愈合时间平均缩短5~7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茂香;周锡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化痔膏治疗内痔340例

    1997~2002年,应用复方化痔膏治疗内痔340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5例,女105例;年龄15~70岁;病程5~30年.Ⅰ期内痔170例,Ⅱ期内痔92例,Ⅲ期内痔33例,混合痔45例.

    作者:刘子会;崔玉芝;李西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管麻醉加长效麻醉剂行肛门病手术308例临床观察

    自2001年以来,我们对肛门病手术308例采用骶管阻滞麻醉加局部注射长效麻醉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6例,女182例;年龄21~68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202例,血栓性外痔切除术47例;外痔继发感染切除术14例,肛瘘切除加挂线25例,陈旧性肛裂切除加侧切20例.

    作者:刘峰;刘捷登;薛丹阳;樊荣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门直肠疾病368例临床和病理诊断相关性分析

    我科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368例肛门直肠疾病行病理检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孟燊;祝明珠;陈火根;陶黎敏;杨丕忠;吴文乔;黄素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龙脑消痔露治疗痔疮肿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选择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败毒的中药制成龙脑消痔露.将60例有肿痛症状的痔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同时作龙脑消痔露的抗炎、镇痛、安全性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脑消痔露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动物实验证明,龙脑消痔露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痛觉反应百分率,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作者:钱海华;杨柏林;陈玉根;李国年;陈红锦;许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环状混合痔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为了比较线形剥扎法与V形外剥内扎缝合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各30例.结果显示,两组间创口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线形剥扎法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V形外剥内扎缝合法组,此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病理学病因学林汉利等.不同年龄组大肠癌发病特点与病理分析.广东医学,2003,24(11):1191.陈赞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遗传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4):269.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管麻醉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和对策

    1996年以来共行肛肠病手术486例,其中骶管麻醉术后排尿困难15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02例,女184例;年龄15~70岁.痔切扎术321例,肛瘘切除术和挂线术68例,肛旁脓肿切开引流术49例,肛裂切除和内括约肌切断术48例.排尿障碍151例,发生率31.09%.导尿42例,发生率8.64%.

    作者:马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肠病术后疼痛机理及治疗

    肌肠病术后疼痛不但可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使患者情绪紧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的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本文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诱因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目前临床使用的镇痛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陈宝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肛肠病470例

    采用杭州大力神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500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各种肛肠病47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布混合液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

    对100例肛肠病手术病人采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6~65岁.高位复杂性肛瘘30例,低位肛瘘10例,高位肛周脓肿25例,低位肛周脓肿10例,环形混合痔20例,肛裂5例.

    作者:孙勇;孙德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五菊二黄熏洗剂治疗肛周疾病640例

    我科运用五菊二黄熏洗剂治疗肛周疾病6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640例,男373例,女267例;年龄6~73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0~70岁.两组病程3~5年.

    作者:杨群荣;李伟华;朱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服甘露醇在肛肠疾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采用甘露醇导泻的方法来代替肥皂水灌肠做肛肠疾病手术前肠道准备,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肛肠疾病(痔、肛瘘、肛裂等)20例,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和肥皂水灌肠组,每组10例,年龄20~43岁.口服甘露醇组:在手术前晚(晚饭后1h左右),将20%甘露醇注射液0.5h内分2次服完,服150ml 1例,250ml 6例,350ml 3例,同时口服5%葡萄糖盐水1 000~1 500ml.肥皂水灌肠组:肥皂水溶液800~1 200ml在手术日晨灌肠,直到无粪便为止,一般每例需要灌3~4次.

    作者:汤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采用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混合痔165例,全部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1~10天,平均3.2天.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58例,一次性治愈147例(占93%),二次手术治愈11例(占7%),住院时间5~13天,平均(6.3±1)天.结果表明,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唐学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扩肛缝扎注射治疗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837例

    采用扩肛、直肠粘膜缝扎、注射疗法治疗Ⅱ、Ⅲ期内痔及混合痔837例,对225例进行了1个月、6个月、1年、5年、10年随访,未见复发.结果表明,直肠粘膜松弛、脱垂、肛垫的移位是造成痔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适度扩肛可解除肛垫肥大造成的相对狭窄,药线缝扎、硬化剂注射治疗松弛、脱垂的直肠粘膜和移位的肛垫是治疗Ⅱ、Ⅲ期内痔和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凡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溴吡啶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术后特发性逼尿肌无力致尿潴留30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溴吡啶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术后特发性逼尿肌无力导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Ⅰ组直接给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Ⅱ组在持续导尿延长1周无效后给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已接受常规处理无效,并给予保留导尿.结果Ⅰ组有效率93%,Ⅱ组86.6%.结果表明,单纯给予导尿治疗对特发性逼尿肌无力所致的尿潴留无效,同时尿潴留持续的时间越长,恢复期越长,疗效降低.

    作者:罗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混合痔大痔核分块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为评估混合痔大痔核分块结扎术的安全性与优越性,对326例大的混合痔分块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大的混合痔分块结扎术平均住院时间3~5天,90%术后满意,疼痛减轻,脱线提前.与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结扎组织少,易于结扎,不易导致术中或术后出血;术后结扎线脱落较早,平均较传统的结扎法痔核脱线早3~4天.对于环状大痔核,采取保留皮瓣的方法,可减少肛门狭窄的发生.

    作者:南毅;崔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已字汤治疗内痔60例

    我们采用已字汤治疗内痔6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70岁;病程1~20年.Ⅰ期内痔42例,Ⅱ期内痔14例,Ⅲ期内痔4例.

    作者:韩岗;阎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