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口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例

张永安

关键词:对口引流, 挂线, 术治疗, 肛周脓肿, 现报告如下, 坐骨, 直肠, 临床资料, 疗效满意, 肛门, 年龄
摘要:采用对口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0~45岁;病程3~15d.肛门后脓肿4例,肛门后脓肿合并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5例,合并两侧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直肠癌97例,经术前、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芦美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以急性阑尾炎表现的结肠癌20例

    报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20例,其中腺癌16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17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2例行短路手术,16例痊愈.分析了结肠癌引起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阐明了漏诊、误诊的常见原因,提出减少漏诊或误诊的方法.

    作者:张云杰;明凤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盐酸腹腔注射法在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为探讨盐酸腹腔注射法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效果,将40只金黄地鼠分为5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腹腔注射1%与0.5%盐酸后的两组均100%发生了肠粘连,腹腔注射0.25%盐酸组肠粘连的发生率为87%,0.5%盐酸腹腔注射法与Galili法相比肠粘连发生率无差异(χ2=0.25,P>0.05).结果显示,0.5%盐酸腹腔注射法在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建立中是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周力;李峰杰;魏志新;徐力华;王尊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蛋黄油治疗肛门直肠手术创面迟缓愈合的疗效观察

    我院肛肠科采用自制蛋黄油浸制的纱条对98例肛门直肠手术后创面迟缓愈合患者外敷换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3例,女35例;年龄35~79岁.混合痔46例(外剥内扎术后),肛瘘32例(切开引流术后),肛周脓肿20例(切开引流术后).其中并发糖尿病、硬皮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其他系统疾病的有74例.均为手术后经过常规换药治疗创口延迟愈合者.

    作者:邱刚林;董良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直肠癌颅骨转移1例

    患者女,67岁.右额部疼痛性肿块、逐渐增大3个月余.无头痛、呕吐,无发热、脓血便及腹部不适等.无肿瘤家族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直肠指诊无异常.

    作者:林才照;徐加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尿安合剂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0例

    采用自拟尿安合剂术前术后应用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2~71岁.依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麻醉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真权;王向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痔病与便秘

    痔病与便秘常合并存在,其出现率高达76.10%[1],但是二者的因果关系,迄今仍有争议.1便秘不是痔病的危险因素1972年英国医生Burkitt[2]提出低纤维饮食可导致便秘,因便秘而导致痔病,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不支持该学说.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内痔注射加手术切除治疗嵌顿痔126例

    我们应用综合术治疗嵌顿性痔126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8例,女28例,年龄20~75岁,病程1~12d.嵌顿部位及痔核个数:截石位肛前48个,肛后20个,肛左前68个,肛左后54个,肛右前61个,肛右后72个,肛左中29个,肛右中41个.溃烂流血水及出血者为106例,占84%.

    作者:李兆俊;岳美荣;李士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注射加中药外敷治疗老年性直肠癌6例

    我们采用注射加局部外敷中药治疗老年性直肠中下段腺癌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45例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后的疗效,对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45例下段直肠癌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结果显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刘洪洲;杨丙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大肠癌术后腹腔动脉灌注化疗疗效观察

    为减少大肠癌术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同时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较,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50%(P<0.05),肝转移率和腹腔转移率两组分别为12%,24%和28.3%,45.6%(P<0.05).结果显示,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具有用药量小、局部浓度高、抗癌作用强、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杨维建;李忠福;张发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直肠癌早期诊断50例临床分析

    为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对50例临床门诊疑似病例中,直肠指诊、细胞涂片检查阴性者,于第3日行肿块穿刺、作细胞学检查,如仍为阴性,则于1周内取标本作病理检查.50例中直肠指诊、细胞涂片检查阳性者占3.5%,肿块穿刺结果阳性者占18.8%,活检病理学检查阳性者为88.9%.结果表明,直肠癌临床门诊一般检查法中,指诊涂片与肿块穿刺检查的阳性率较低,但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病理活检检查的阳性率高,是确诊的依据,但有一定的创伤,操作较严格而复杂,检查成本也较高.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陈淑章;水祥兵;李增男;许良标;徐志久;林子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布利合剂局麻在肛门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我们采用布利合剂局部麻醉行肛门病手术2 800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 580例,女1 220例;年龄14~76岁.肛裂693例,肛瘘384例,肛周脓肿321例,内痔986例,混合痔300例,息肉7例,肛内异物21例,肛门尖锐湿疣46例,肛乳头肥大42例.手术种类有肛裂后侧位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切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瘘切除、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痔单纯结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注射治疗、息肉切除缝扎术等,手术时间30~100min.

    作者:田强;赵锦祥;田中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2个家系42例临床报告

    为掌握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对12个家系4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肿瘤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家系中共42例患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2.2(20~71)岁,42例共有大肠癌60枚,其中83.3%为结肠癌,66.7%位于脾曲近侧结肠,18.3%有多原发大肠癌.结果表明,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的特点,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D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素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素酶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亦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肝素酶高表达组VEGFD表达显著高于肝素酶低表达组(P<0.05).结果表明,肝素酶在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良会;赵国海;夏亚斌;卢林明;徐国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10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对2002~2003年进行的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式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8±48)min,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124±37)min(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手术组(35.2ml VS 150ml,P<0.05);腹腔镜组机体术后应激反应状态明显轻微,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P<0.05).在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和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术式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孟子辉;杨德君;王巍;孟醒初;崔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倒T形切除术治疗环形混合痔179例

    采用倒T形切除术(即内痔部分纵切纵缝,外痔部分横切横缝,内外切口呈倒T形)治疗环形混合痔17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伟鹏;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女童会阴体缺损3例

    我院对因术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女童会阴体缺损3例行会阴体及肛门括约肌的修复手术,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治疗

    2001年以来,我们共手术治疗肛门病950例,其中有100例发生尿潴留,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术后尿潴留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5~80岁.痔术后30例,痔合并肛瘘、肛裂术后35例,肛瘘术后12例,肛周脓肿术后10例,肛裂术后13例.年老体弱者30例,前列腺肥大者35例.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肛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137例

    探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回顾分析137例低位直肠癌用捆扎式吻合法行保肛手术临床资料.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2例(1.5%),吻合口出血4例(2.9%),吻合口狭窄7例(5.1%).随访2~3年,局部复发5例(3.7%).结果表明,捆扎式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