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军;赵大方
我们对90例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病理组织切除,在创口内行内括约肌切扩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17~77岁,平均34岁;病程0.5~21年.肛裂位于截石位6点61例,12点14例,6、12点两处裂口10例,2点5例.67例为便后手纸带血,23例为滴血;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皮下瘘78例,单纯肛裂12例.
作者:宋培栋;胡四育;朱怀宇;王增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粪便在结肠或直肠内停留时间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并结成球状,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和会阴部疼痛,称为肠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笔者采用手指掏挖、高压灌肠、嵌物取出及服用中药等方法治疗肠粪嵌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吻合口外敷肛泰软膏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17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PPH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术后吻合口外敷肛泰软膏及凡士林纱条,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用凡士林纱条外敷.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肛门疼痛、大便带血、发热、肛门坠胀、肛门水肿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泰软膏在预防和减少PPH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玉江;孙振飞;曾连红;张晓丽;李贵鑫;乔冠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效果,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36个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结果表明,改良的痔环切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排便功能良好、费用低,可有效治疗Ⅲ、Ⅳ期内痔.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丹栀逍遥散对伴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评分结果换算成抑郁严重度指数.从139例活动期UC患者中筛选出抑郁指数>0.5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4.1%(P<0.05).结果表明,伴有抑郁的UC患者服用丹栀逍遥散可提高疗效.
作者:杨廷旭;复铭;苗龙;曾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我科采用分段潜行切除内口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8例;年龄19~58岁;病程4个月至24年.高位复杂性肛瘘2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8例.2个外口18例,2个以上外口32例,多为4个外口.外口距肛缘均在3.8cm以上,长达12cm(弧形管).12例曾在院外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在院外行肛瘘手术(术式不详),后复发.
作者:赵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女,24岁.因便血伴疼痛8d来院就诊,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术后给予肛门局部换药,将肛泰膏涂于肛泰栓上然后纳入肛门内.第2天换药时见肛周红肿、布满皮疹,患者自述肛周皮肤瘙痒难忍,夜间不能入睡,遂停用肛泰膏、肛泰栓,改用洗必泰栓,并嘱其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2d后痊愈.
作者:张新;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5.5%和93.5%(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敬源;王雪梅;黄海燕;黄尊显;曹化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文总结了双联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特殊检查;术中做好体位护理及术中配合;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护理、排便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术后大出血、肛周脓肿、直肠阴道瘘、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李梅;蒋清平;朱锡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肛肠病术后患者258例采用自制中药痔疾一号熏洗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7例,女91例;年龄17~88岁.痔疾一号药物组成及用法:苦参30g,蒲公英30g,黄柏30g,鱼腥草30g,芒硝30g,大黄20g,地榆20g,槐角20g,五倍子15g,枯矾15g,冰片10g,金银花20g,当归20g,桃仁20g.用法:痔疾一号熏洗剂由我院中药煎制室水煎后包装成袋,每袋100ml.
作者:毕金宝;程彩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7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肯定.
作者:文建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方法,根据UC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采用中药灌肠与柳氮磺吡啶栓直肠内给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UC 35例,并与对照组21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20%,对照组为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柳氮磺吡啶栓直肠内给药治疗UC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作者:许智荣;王小艳;任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行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提高安全性的护理要点,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21例.结果显示,21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无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能起到双重保险,提高了肠镜下巨大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肠道大出血、穿孔的危险性;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曾丽芬;陈萍;陈丽珍;何延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对80例环状嵌顿性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加侧切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均Ⅰ期愈合,无大出血、创口感染、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结果表明,采用外剥内扎加侧切术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耿桂飞;王绍臣;刘伟;徐厚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法和药物治疗急性嵌顿痔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4例,女32例;年龄26~83岁,平均43.6岁,其中60岁以上15例.治疗方法及结果:根据痔的水肿程度、痔核多少决定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痔核脱出、水肿程度轻者91例,直接采用外剥内扎法手术治疗:(1)用止血钳钳夹外痔顶部向外牵拉,暴露内痔,另取组织钳分开提起痔核,用弯剪在外痔两侧皮肤作V形切口,在皮下静脉丛与内括约肌之间剥离至齿状线上0.3cm.
作者:吴国平;刘玉成;张建宾;杨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泻药性便秘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一种类型,是指长期服用泻药导致结肠运动功能紊乱,不能自行排便,需依赖泻药维持排便功能的病症.近年来,滥用泻药所造成的泻药依赖患者日益增多,有的可演变成结肠神经丛变性,给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痛苦,因此,泻药性便秘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尤显重要.
作者:胡春阳;张小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笔者将紫草油膏用于308例肛门病术后创口换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8例,女150例;年龄1d至75岁.痔104例,肛裂82例,肛瘘92例,直肠息肉4例,肛门完全闭锁及不全闭锁3例,肛乳头状瘤6例,肛门尖锐湿疣9例,肛门及肛管狭窄8例.
作者:缑美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柳叶形切口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对189例陈旧性肛裂采用柳叶形切口松解内括约肌,同时对病变组织予以切除.结果显示,189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疗程10~14d,平均11.4d.随访0.5~1年,2例因习惯性便秘复发,远期治愈率98.9%,无肛门失禁或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肛裂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辉;范学顺;王晏美;郑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复方黄柏液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69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复方黄柏液30ml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对照组33例给予自行配制的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5.6%vs 33.3%,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6%vs 57.6%,P<0.05).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简便易行,疗效明显,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男,60岁.因臀部反复肿痛,流脓血20余年,加重1年,以高位复杂性肛瘘收住我科.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逐渐加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肛周脓肿,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脓肿自行破溃,流出较多脓血后肿痛减轻;此后肿痛反复发作,伴流脓血,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后查体:胸膝位,肛周3、5、7、9、10、11点分别距肛缘约7cm、5cm、8cm、6cm、15cm、6cm处各有一黄豆大小硬结,呈褐色,中间有瘘口,压之疼痛,有少许黄色脓液外溢,其中3、9点处瘘口向皮下凹陷,使局部皮肤形成较深凹槽.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