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军;赵大方
近年来,我科将中药却毒汤洗剂用于肛肠病术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肛肠病术后患者男120例,女135例;年龄2~80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却毒汤洗剂药物组成及用法:马齿苋、蒲公英、五倍子、苍术、黄柏、乳香、没药、侧柏叶各15g,红花、苏木、明矾各10g,芒硝30g.将以上药物放入盆中,加水2000ml将药物浸泡20min,然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煎10min;将药液倒入盆中,先熏洗后坐浴,坐浴时间约20min,每日2~3次.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女,24岁.因便血伴疼痛8d来院就诊,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术后给予肛门局部换药,将肛泰膏涂于肛泰栓上然后纳入肛门内.第2天换药时见肛周红肿、布满皮疹,患者自述肛周皮肤瘙痒难忍,夜间不能入睡,遂停用肛泰膏、肛泰栓,改用洗必泰栓,并嘱其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2d后痊愈.
作者:张新;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果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伟;何磊;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手术当天,主要以尿液不能自行排出,小腹胀满为表现,尿潴留的发生可增加患者痛苦,使患者情绪紧张影响手术疗效及疾病预后.为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我科对29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进行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预防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存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回顾性分析了5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历资料.结果显示,5例患者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起病急,病变发展快,感染易发展到会阴部、下腹部及腰部等部位是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诊断本病的必备条件是皮下组织及筋膜广泛性感染性坏死,早期肌肉不受累.早期诊断、尽早切开、充分引流、联合使用抗生素、支持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杨阳;宫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粪便在结肠或直肠内停留时间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并结成球状,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和会阴部疼痛,称为肠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笔者采用手指掏挖、高压灌肠、嵌物取出及服用中药等方法治疗肠粪嵌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10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自制熏洗3号中药水煎液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56岁;病程1~2d.均为单个血栓外痔.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连30g,芒硝30g,明矾30g,苦参30g,黄柏15g,川芎15g,白芷15g,冰片(后入)3g,没药10g,乳香10g,川椒30g.将上述药煎成药液约2000ml,倒入盆中,先熏洗,然后将药液加热,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将毛巾浸湿,折叠敷于痔核上热敷,每次30min,每日3次.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痔蒂两种结扎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1048例混合痔患者采用10号丝线单纯结扎痔蒂(治疗1组),1127例采用10号丝线缝扎和加固结扎痔蒂(治疗2组).对两组创口愈合时间、结扎线脱落时间、创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1组结扎线脱落时间3~7d;创口愈合时间13~37d,平均17.4d;创口感染37例,占3.53%;原发性大出血2例,占0.19%;继发性大出血1例,占0.10%.治疗2组结扎线脱落时间3~22d;创口愈合时间16~53d,平均27.6d;创口感染57例,占5.06%;原发性大出血3例,占0.26%;继发性大出血11例,占0.98%.结果表明,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以10号丝线单纯结扎痔蒂是安全的、可靠的.可以减少创口感染的机会,结扎线脱落快而安全,可减少痔术后创口感染和痔术后继发性出血,缩短创口的愈合时间.
作者:何毅;华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减少和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灵活正确选用手术方式与操作,包括正确扩肛、保护齿状线、保留皮桥、选择性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治疗痔病患者960例,观察术后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肛缘水肿发生率为4.1%.结果表明,正确选用手术方式,把好手术关,治疗个体化,可较好地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研究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优化溃结方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优化溃结方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SASP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结果表明,优化溃结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王长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将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7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健脾理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肯定.
作者:文建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男,60岁.因臀部反复肿痛,流脓血20余年,加重1年,以高位复杂性肛瘘收住我科.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逐渐加重.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肛周脓肿,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脓肿自行破溃,流出较多脓血后肿痛减轻;此后肿痛反复发作,伴流脓血,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后查体:胸膝位,肛周3、5、7、9、10、11点分别距肛缘约7cm、5cm、8cm、6cm、15cm、6cm处各有一黄豆大小硬结,呈褐色,中间有瘘口,压之疼痛,有少许黄色脓液外溢,其中3、9点处瘘口向皮下凹陷,使局部皮肤形成较深凹槽.
作者:段伟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法和药物治疗急性嵌顿痔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4例,女32例;年龄26~83岁,平均43.6岁,其中60岁以上15例.治疗方法及结果:根据痔的水肿程度、痔核多少决定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痔核脱出、水肿程度轻者91例,直接采用外剥内扎法手术治疗:(1)用止血钳钳夹外痔顶部向外牵拉,暴露内痔,另取组织钳分开提起痔核,用弯剪在外痔两侧皮肤作V形切口,在皮下静脉丛与内括约肌之间剥离至齿状线上0.3cm.
作者:吴国平;刘玉成;张建宾;杨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5.5%和93.5%(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敬源;王雪梅;黄海燕;黄尊显;曹化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们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加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3例,女115例;年龄10~72岁;病程2个月至10年.治疗前经结肠镜检查证实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治疗方法:将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壅滞、气滞血瘀、脾虚湿困、肾阳亏虚四型.分别以葛根芩连汤、柴胡疏肝散、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辨证加减内服.
作者:陈义亭;朱跃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探索吸注套扎疗法治疗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内痔部分的临床效果,用此疗法治疗痔1256例,治愈率100%;597例随访3~5年,无复发,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此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郭广华;李震;郑华齐;潘彦杰;浦志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侧切术加术中扩肛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8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39例;年龄35~73岁,平均46岁;病程4~25年,平均11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按照痔体自然凹陷处,以母痔区为主,设计痔核分段及保留肛管皮桥、黏膜桥的部位与数量.
作者:谭斌;王晓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期以上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1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5例,女53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73例,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45例.均有便时痔核脱出,98例伴有便血.
作者:王才刚;李凌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7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2例,女86例;年龄16~70岁;病程3个月至30年.临床表现为腹泻(3~10次/d)或便秘、腹痛(排便后缓解)、黏液稀便和脓血便,其中15例伴有低热.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均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梁坤明;丁军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及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间断性长期发作的腹痛、腹泻史.结肠镜检查病变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有浅小不规则溃疡.排除慢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克隆病.将慢性结肠炎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56岁;病程5个月至8年.
作者:王月亭;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