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H结合注射疗法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痔核脱出

朱文松

关键词:
摘要:笔者采用PPH结合注射疗法防治环状混合痔术后痔核脱出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环状混合痔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4~78岁,平均51.4岁;以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17例,以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23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44岁.因肛周肿痛、流脓水3个月以“肛瘘”收入我院.3个月前患者肛周出现一包块,肿胀疼痛,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肛周脓肿”予以切开排脓,术后切口缩小,但不愈合,时常流脓性分泌物.入院时见肛旁11点位距肛缘3cm处有一切口,未愈合,触之有硬素条通向肛内11点位肛窦区.行肛瘘瘘管切除术,术中见瘘道内残留有白色浑浊物,故取部分瘘管壁行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示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转往外地医院治疗.

    作者:张永生;郝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肠癌组织中MC5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大肠癌组织中MC5抗原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因素和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65例大肠癌组织中MC5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265例大肠癌中,MC5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87.9%,与患者年龄、性别不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果表明,检测MC5抗原的表达对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毅;王涛;陈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腺癌骨转移误诊为骶尾部藏毛窦感染1例

    患者男,81岁.因“肛周肿物伴疼痛20d”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物隆起,疼痛,未破溃,曾给予局部穿刺,未抽出脓液.患者入院时肛周肿物隆起,无破溃,疼痛剧烈,大便正常,尿频、尿急、无尿痛.视诊:肛门位置正常,肛周骶尾关节左侧可见肿物隆起,4cm×3cm,肿物正常肤色,表面无波动感,触痛.指诊:肛管通畅,未触及肿物及硬结,退指指套无染脓染血.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示红细胞54.9/μl.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大便常规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李学成;高秀玲;刘志涛;刘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附125例分析)

    为探索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125例肛门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除6例经导尿缓解外,其余119例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实施了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手术前充分的身体和心理准备,术后措施得当,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是减少肛门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关键.

    作者:刘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肝论治无阳性体征肛门坠胀68例

    有的肛门坠胀无明确病因,查不到阳性体征,久治难愈.笔者治疗68例无阳性体征的肛门坠胀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56例;平均年龄52.4岁,其中20~40岁2例,41~60岁59例,60岁以上7例;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益气疏肝法治疗,自拟方药: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0g,柴胡3g,桔梗3g,青皮3g,陈皮8g,赤芍8g,川芎6g,茯苓8g,苍术8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100~150ml.7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判断疗效.

    作者:任远;史仁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32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远期复发、术后疼痛、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肛周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形成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大限度保护其肛门功能和外形.

    作者:葛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刀治疗混合痔10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超声刀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评价患者各项指标和疗效.结果显示,超声刀痔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5.0±4.0)ml,平均手术时间(47.5±28.3)min,术后第1、2天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6±1.27)分和(2.98±1.34)分,术后住院时间(5.5±3.7)d.结果表明,用超声刀行混合痔切除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等优势.

    作者:杨勇;张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湖南地区痔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分析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收集湖南省内6家三级医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痔病患者978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显示,湖南省痔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次高低依次为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风邪挟热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及其他证型.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以湿热下注、脾虚气陷两种证型为突出.

    作者:宾东华;李逵;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阑尾免疫功能与肠道疾病

    人类的阑尾是弯曲细长的盲管,长度7~9cm,宽约0.5cm,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与肠腔相通.阑尾组织结构从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其中黏膜层具有分泌细胞,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阑尾的血运由阑尾动脉提供,该动脉为一条终末动脉,易发生环死.阑尾作为淋巴器官,淋巴回流与血液回流相一致.其功能包括分泌黏液、蠕动、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以及机体免疫.

    作者:董超科;陈小岚;马翔;徐敏;杨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痔病中的运用

    中医治未病的概念早出现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运用中医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和防治疾病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治未病核心理念就是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主动权,争取却病于未病之前.本文以痔病预防为例,探讨中医治未病之养生方法,深刻理解中医学原创思想与原创优势的现实意义,使中医学更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全人类健康事业中去[1].

    作者:张长凯;杨秀丽;董璐;张笑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周湿疹的中医药治疗

    肛周湿疹中医称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皮肤病,系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本病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肛门和周围皮肤[1].

    作者:周军惠;张凤妹;乔敬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37例

    为观察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对37例结直肠腺瘤术后再发的病例,采用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年无再发结直肠腺瘤32例,再发5例,有效率为86.5%,腺瘤再发率为13.5%.结果表明,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对预防结直肠腺瘤再发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0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采用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00例.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未发生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刘亮;史玉艳;李春阳;韦俊武;姚大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212例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212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单纯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和9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

    作者:殷德昌;李冠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选择性痔切除完全缝合术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选择性痔切除完全缝合术的效果,随机将120例1~2个痔核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痔切除创面用4-0肠线完全缝合,术后不换药,第8~10天拆线;对照组内痔创面用4-0肠线缝合,外痔创面开放,术后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轻微,住院时间平均(11.2±2.2)d,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2.3±3.1)d;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为中度或重度疼痛,住院时间平均(15.1±2.3)d,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7.1±3.3)d,术后外痔创面出血3例.结果表明,选择性痔切除完全缝合术效果好,能明显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术后出血.

    作者:邹平峻;陈晓平;许文彬;赵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承气汤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观察应用中药大承气汤口服用于腹部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将48例拟行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口服大承气汤加减,对照组常规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泻下时间、泻下次数、肠道清洁度及术中肠胀气等情况.结果显示,在泻下时间、泻下次数、肠道清洁度及术中肠胀气等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大承气汤口服用于腹部外科肠道术前准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肠道准备彻底,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张碎能;赵芳霞;刘亚红;任旭红;胡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36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肛门疼痛、排尿困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范月波;时连升;李德广;安文秀;刘书霞;刘国栋;王利平;许传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再造回肠储粪袋对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

    为观察人工再造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将48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采用全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造J型储粪袋后与直肠吻合治疗,对照组24例不造人工储粪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大便不成形例数、水样便例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人工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减少长期腹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福杰;张文俊;刘艳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刀结合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43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超声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中的临床疗效,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全部采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使用超声刀,对照组使用普通手术刀.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结果表明,超声刀结合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操作方便、止血效果明确,且高效安全可行的优点.

    作者:施章时;陈步强;傅其兵;谢绿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指扩肛配合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

    我们采用手指扩肛配合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陈旧性肛裂68例均无合并皮下瘘、哨兵痔、肛乳头肥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25±13.12)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24±14.1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雷燕;谢守勇;林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