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治疗组, 治愈, 疗效, 急性会厌炎, 山栀子, 高脂血症, 足底, 中医, 止咳散, 用法, 无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 利君沙, 咳嗽, 服药, 方药, 病毒灵, 白芥子, 中心卫生院, 皮质激素类
摘要:方药:桃仁5g,山栀子5g,细辛5~10g,杏仁5g,白芥子25~5g,大蒜1~2瓣。  用法:将大蒜打成泥,将桃仁、山栀子、细辛、杏仁、白芥子研粉,加入蒜泥、鸡蛋白调成圆形糊状,直径略小于患儿足的横径,洗净两足底,涂上食油或石蜡油后敷上药糊,每昼夜贴1次,每次贴12h。  疗效:设对照Ⅰ组用止咳散敷足底(方法同上)再加服利君沙、病毒灵。对照Ⅱ组单纯口服利君沙、病毒灵。其中治疗组70例,治愈(治疗2d体温正常,咳嗽止,鼻塞流涕消失)25例;好转(治疗3d发热减退,咳嗽减轻)40例;无效(治疗4d发热咳嗽如前)5例;对照Ⅰ组30例,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Ⅱ组30例,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治疗组与对照Ⅰ组疗效相似(P>005),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Ⅱ组(P<001)。  来源:陆惠辉,施越,施一平(江苏启东市江海中心卫生院226251)止咳散敷足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5):4.急性会厌炎  方药:大黄10g(后下),牡丹皮10g,山栀子10g,射干10g,郁金10g,连翘10g,赤茯苓10g,通草6g,生甘草6g。  加减:热盛加金银花、野菊花各10g,生石膏30g,知母10g;有痰加枇杷叶、前胡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采用漱服法,即边漱边咽,使药物充分与咽喉部接触,若会厌水肿较甚,咽下较为困难,可用热汤药先熏蒸咽喉20min左右,然后再漱服。  疗效:58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时间<4日即治愈者21例,占36%,服药4~6日而治愈者26例,占45%,服药6~7日治愈者11例,占19%。全部病例未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类药,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来源:张玉芬(河北省职工医学院071000),马玉萍大黄丹栀汤治疗急性会厌炎58例河北中医,2000,22(11):830无症状型高脂血症  方药:生晒参5~10g,白术12~15g,茯苓12~15g,葛根15~30g,藿香10~12g,木香6~10g,泽泻12~15g,山楂15~20g,绞股蓝30g,丹参30g,三七粉3g(冲服),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2个月。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饮食习惯。  疗效:60例中,显效(血脂降至正常,或TG下降≥30%,或TC下降≥20%)18例;有效(TG下降在20%~30%,或TC下降在10%~20%之间)35例;无效(TG或TC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7例。总有效率883%。  来源:许毓政(洞口县人民医院422300)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无症状型高脂血症6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26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跟痛洗方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以疼痛为主的病症[1],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笔者自1992~1997年采用自拟跟痛洗方熏洗治疗跟痛症取得较好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为门诊病例,就诊时随机分跟痛洗方熏洗观察组(观察组)和局部封闭组(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双足12例,共计49足。年龄33~78岁,平均52岁,病程2~36个月,平均5.5个月。伴有跟骨骨剌10例15足。对照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双足10例共计43足。年龄38~76岁,平均50岁,病程1~30个月,平均5.2个月。伴有跟骨骨刺7例11足。70例中医辨证可辨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瘀滞型,各型在2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2治疗方法2.1观察组用自拟跟痛洗方熏洗,药用川乌、草乌各15g,威灵仙、透骨草、防风、独活、延胡索,川芎各30g。诸药混匀加清水2500ml浸1h后文火煮沸,再续煎5min,兑入陈醋200ml,然后将药液去渣倒入浴盆,先用蒸气熏跟部,待温度适宜后直接浸洗约20min,每日1剂熏洗2次。10次为1疗程,可连续3个疗程。疗程长短视病情恢复而定。本组病例少仅熏洗2次,多3个疗程共15天,平均1.2个疗程。2.2对照组用局封治疗,药用确炎舒松A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15mg加2%利多卡因1.5ml、灭菌注射用水1.5ml,痛点封闭,每5~7天1次,连续治疗3次。具体视病情恢复而定。本组少局封1次而愈,长21天,平均局封2.4次。

    作者:曾国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妇科洗剂的制备及应用

    1处方:黄柏4kg,苦参7.5kg,山苦楝7.5kg,千里光5kg,鱼腥草5kg,银花藤5kg,蛇床子5kg。2制备取上述药材,加7倍水浸泡12h,水煎煮2次(分别为60min、40min),合并煎煮液,浓缩至500L,过滤,分装,流通蒸汽灭菌45min。3质量标准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液体,久置后有少量沉淀,轻摇易散。  检查pH5.0~7.0,相对密度不低于1.02。  鉴别取本品30ml,水浴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取滤液2ml,加碘化铋钾试液3滴,生成桔红色沉淀。4用药方法妇科洗剂500ml,非经期坐浴15~30min或阴道冲洗,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作者:覃丹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拟葶鱼汤治疗肺系痰热咳嗽170例

    笔者根据临床积累经验,自拟葶鱼汤治疗肺系痰热咳嗽患者,效果显著。现将1997年11月~1998年12月治疗的170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2例,女88例。1~14岁27例,15~30岁56例,31~45岁66例,46~60岁8例,61~75岁7例,76~81岁6例。病程短2天,长2个月。西医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37例,肺炎2例,支气管炎131例。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临床症状为咳嗽,喉有痰声,痰黄稠或粘稠,胸闷或胀,或咳引胸痛,舌质偏红,苔黄薄腻或厚腻,脉浮数或浮滑。或伴咽痛,发热,大便秘结。2治疗方法  口服自拟葶鱼汤。方药组成:葶苈子12g,鱼腥草30g,杏仁10g,蚤休20g,浙贝母12g,天竺黄10g,枳壳12g,桔梗12g,百部12g,前胡10g,黄芩10g,枇杷叶10g,射干10g。  若发热加石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小儿用药量为上述药量1/2。  每日1剂,水煎服,复煎1次。上方服4剂为1个疗程

    作者:陈作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火炭母复方为主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2例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多发于夏秋季节的常见病。自1995年来,笔者运用火炭母复方,治疗5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患儿23例,门诊患儿29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小8个月,大14岁;发病短1天,长7天。12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湿热痢者,痢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而疫毒痢往往未见下痢而突然壮热、抽风、神昏、四肢厥冷、脉细或细弱无力等症状出现,每于若干小时后而见下痢。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多数在10~2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粪便镜检:均为粘液便,典型病例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75%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结合发病季节,当地流行情况,接触史及饮食不洁史等。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本组湿热痢46例,疫毒痢6例。2治疗方法  湿热痢:均采用中药火炭母复方之基本方加减,汤剂治疗。  火炭母复方基本方组成如下:火炭母30~40g,金香炉20~30g,葛根15g,车前子15g,白芍10~15g,木香5g(后下),黄芩10g,甘草5g。  加减法:年龄2岁以下者,药量可酌情减少;兼表者加防风8g,荆芥6g;挟食滞者加神曲10g,山楂肉8g;好转后期可加入健脾开胃药。  汤剂每日1剂,对于2岁以上患儿,煎药方法为加清水1000ml煎至300ml,分2次服;对于2岁以下幼儿,煎药方法为清水500ml,煎至100~150ml,分2次服。以7日为1疗程。有轻度脱水情况可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高热或伴中度脱水,配合给予3∶2∶1液体静脉点滴,并加入清开灵10ml~40ml。

    作者:任国珍;何世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补钙误区

    钙有多种生理作用,如构成支持身体的骨骼和牙齿、维护神经与肌肉正常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等。缺钙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如儿童的佝偻病,成年人的软骨病,老年人的腿抽筋、骨质疏松等。补钙用于治疗缺钙性疾病,无可厚非,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补钙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关注,不科学的商业语言可能会引发人们盲目补钙,本文就人们在补钙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作一综述,以冀使人们对补钙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1儿童补钙的误区1.1关于身高有人认为给儿童补钙能促进身高,关于补钙与儿童身高的关系,有学者专门进行研究,Lee〔1〕研究结果是补钙可增加骨矿物质的含量,但儿童身高无显著增长。王身笏等〔2〕在研究了补钙对江门市162名习惯低钙膳食儿童身高的影响,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看来,补钙对儿童身高的作用还需作更长期的评估。1.2关于低钙血症低钙血症要补钙似乎合情合理,但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吴珍珠等〔3〕用硝笨吡啶治疗了52例喘息状态并低钙血症的病儿,发现不补钙剂也能二者皆愈。李珊〔4〕在治疗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顽固性低血钙中发现,经常规治疗及补钙1周血钙仍未回升,而加用尼莫地平3天后,血钙恢复正常。霍淑芳等〔5〕在探讨了危重新生儿低钙血症原因后认为治疗上应首选钙拮抗剂而非盲目补钙。李明珠等〔6〕在对新生儿窒息电解质及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指出,低钙血症补钙应慎重,以免造成细胞内钙过多,加重细胞损伤。可见,对儿童低钙血症补钙要慎重。

    作者:韦锦斌;王乃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26例

    我院于1995年3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水肿型)2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大67岁,小18岁,平均46岁;病程长10天,短1h,平均25天。发病诱因:暴饮暴食者15例,过量饮酒者4例,胆源性2例,不明原因5例。临床以剧烈而持续上腹部疼痛为症状特点,伴腹胀、呕吐,21例有便结、肛门排气少或无排气,19例患者有发热,体温372~389℃,主要体征为上腹部压痛,其中10例有上腹部轻反跳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26例中有18例血清淀粉酶>350苏氏单位,8例>500苏氏单位。26例尿淀粉酶均>1200苏氏单位。其中16例血白细胞在10~20×109/L,7例血白细胞>20×109/L,12例B超提示有胰腺肿大。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关于急性胰腺炎水肿型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21中医治疗用大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厚朴10g,枳实10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柴胡10g,白芍15g,延胡索15g。浓煎至150ml(用纱布滤去杂质),装入干净输液瓶中,待温度适宜后,插肛管,并使之与输液管连接,缓慢滴入直肠,每40~60gtt/min,保留灌肠。每日1剂。22西药治疗①禁食及胃肠减压:插胃管用负压瓶持续抽空胃内容物。②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每日补液量在2500~3000ml。③抑制胰腺分泌:西米替丁4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④解痉止痛:654-2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⑤有发热及血白细胞升高者用氨苄青霉素30g加入5%葡萄糖150ml中静滴,每日2次。甲硝唑100ml静滴,每日2次。  以上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天观察及记录腹痛情况,疗程结束复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自拟)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或轻微改变。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血尿淀粉酶无改善。32治疗结果治愈2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疗程长15天,短3天,平均6天。

    作者:陆石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拟盆炎方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91例

    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自拟盆炎方保留灌肠治疗该病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18~52岁之间。病程长7年,短3个月,其中半年以内者45例,半年以上~2年以内者25例,2年以上~5年以内者17例,5年以上者4例。12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下称《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21症状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睟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加重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122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或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摸到包块。13分型所有病例按黄氏分类法〔1〕分型,属脾虚肝郁者19例,肾阳虚者3例,湿热瘀阻者39例,气滞血瘀者30例。2治疗方法  自拟盆炎方组成:毛冬青30g,败酱草15g,三棱9g,莪术9g,黄芪15g。  上药浓煎取汁100ml,用一次性肛管插入肛内10~15cm,以50ml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入直肠,保留半小时以上。1日1次,晚上临睡时排大便后灌肠为宜。1个月为1个疗程,若未愈,可重复治疗1个疗程。经期停用,治疗期间避免夫妻生活。

    作者:谭桂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拟利湿消肿汤治疗膝关节积液30例

    膝关节积液是膝部滑膜炎和滑囊炎的突出表现。常采用的穿刺抽液后注入强的松龙加压包扎法,疗效欠理想。笔者自1995年1月~1999年4月采用自拟利湿消肿汤治疗3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门诊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28例:其中急性6例,病程2周以内,有明确外伤史;慢性22例,病程在1个月~7年以内。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病程在3年以内。均经过中西医多种非手术治疗,疗效不理想。12临床表现膝部肿胀,积液明显,自觉疼痛不适和不同程度跛行;膝关节周围轻度压痛,浮髌试验阳性,积液诱发试验阳性;创伤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抽出液多为黄色、清澈,或有血液而呈粉红色,细菌培养阴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抽出液为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X线检查,创伤性滑膜炎骨质多无异常,关节积液量多可见关节囊膨胀影;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髌上囊肿胀,密度稍高,结节在骨软骨上的压迹表现为骨腐蚀和囊性变[1,2]。2治疗方法  内服自拟利湿消肿汤,配合适当休息,不加其他任何治疗。基本方药:萆10g,薏苡仁30g,生黄芪30g,益母草30g,土牛膝30g,土茯苓30g,茯苓皮30g,车前子30g。

    作者:杜引平;任志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104例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74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自拟加味炙甘草汤组)104例、对照组(口服美西律、复方丹参、消心痛)70例,观察2组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加味炙甘草汤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作者:曹晶;金祥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本刊加入Chinainfo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声明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网“China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所以,向本刊投稿并获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将自己稿件纳入因特网传送交流的作者,请另投它刊。本刊不另付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  ChinaInfo系统是由国家科技部立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组织实施,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编辑制作的开放式因特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电子期刊》作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ChinaInfo系统中的重要信息服务栏目(网址: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本刊内容将按照统一格式制作编入ChinaInfo系统电子期刊,读者可上因特网进入ChinaInfo系统查询检索本刊内容,也欢迎各界朋友通过ChinaInfo系统向我刊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或征订本刊。《广西中医药》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

    1990~1999年,笔者采用手法和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女45例,男20例;发病年龄40~65岁,其中40~50岁45例,51~65岁20例;病程短7天,长14年。65例中,以低头伏案工作的工种发病率较高,症状、体征符合颈椎病的诊断。1.2X线及其他检查颈椎3~7椎体前后缘不同程度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不同程度增生变尖,椎间隙左右不对称,生理弧度变直或轻度反曲。颈1~2开口位,65例均有环椎侧块和齿状突的间距不对称(简称环齿间距),右侧宽55例,左侧宽10例。10例眩晕头痛较重者做头颅CT除外颅脑占位性病变和脑实质病变。2捏颈治疗2.1手法治疗作者采用“松、正、点”三法,对颈肩头部进行按摩正骨点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具体做法,患者坐于30cm高的凳上,术者站在患者后侧。松法:拿双肩,揉捏颈各3min,肩颈各3min,左右手拇指分别弹拨分筋对侧颈肌和颈椎棘上韧带3min。正骨:颈椎旋转复位[1],纠正偏歪之棘突和环枢椎半脱位,仅在发现有棘突移位时才施本法。点穴:双拇指点按风门、肺俞、厥阴俞、膏肓俞和心俞、肩井、风池;然后,换双中指指腹,点按环揉双侧率谷、听宫、太阳穴。术者转换位置,站于患者前面,拇指点按印堂、头维(双侧)、百会穴,手法结束。点按每一(组)穴位约1~15min,先轻渐重,根据患者体质,因人施法,患者感觉舒服或胀为度。

    作者:贺耀平;宁敏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拟健脾宁肠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1993年6月~2000年2月,笔者用自拟健脾宁肠汤治疗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6岁,平均38.3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5年。临床表现:均有腹泻、腹痛,其中有腹胀12例,粘液便10例,脓血便2例,肠鸣14例,里急后重8例。30例均作大便常规检验及大便培养,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粘膜粗糙或浅表溃疡。符合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18例,脾虚肝郁7例,脾肾阳虚5例。2治疗方法  予自拟健脾宁肠汤。方药组成: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白芍15g,防风10g,厚朴10g,佩兰10g,白及10g,当归10g,延胡索10g,陈皮5g,白头翁15g,甘草5g。  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脾虚肝郁者加柴胡、川楝子;脾肾阳虚者加肉豆蔻;便血者加地榆。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自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未见好转。3.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6例,占53.3%;好转12例,占4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作者:叶参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17例

    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是一种顽固而且不易根治的疾病,自199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住院病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1]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大12岁,小7岁;病程长6个月,短2个月。发病部位肱骨干1例,尺桡骨3例,股骨干7例,胫腓骨6例。发病原因:血源性感染12例,开放性骨折4例,周围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所致1例。17例均合并病理性骨折。1.2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或正常,乏力,消瘦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患肢有红肿热痛,压痛,其中14例伴有瘘管形成,脓液渗出,17例患肢均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1.3Χ线及实验室检查Χ线检查示骨干密度呈不同程度增强,髓腔变窄,可见大小不等的死骨及骨空洞透亮区,有不同程度骨膜反应及骨壳形成。细菌培养金黄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3例,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1例。14例有白细胞数及血沉升高。

    作者:温东栋;林世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54例

    1987年11月~1998年2月,我科对54例淤胆型肝炎(下简称“淤肝”)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鲁米那、丙谷胺等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4例为住院的淤肝患者,回顾病例基本能符合1995年5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6例,女8例。年龄小16岁,大77岁,平均45±25岁。血清总胆红素(STB)均大于171μmol/L,高4438μmol/L,平均200±30μmol/L。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瘙痒,血清总胆固醇(TCh)均增高,谷丙转氨酶(GPT)或丙氨酸转氨酶(ALT)一般高于正常值的2~4倍不等。病程短42天,长101天,平均50±15天。急性淤肝45例,慢性9例,为肾上腺皮质激素(ACH)治疗失败者。药物性肝炎2例,甲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24例,丙型肝炎1例,甲、乙混合感染型5例,乙、丙混合感染型1例。12治疗方法鲁米那003g,每日3次,瘙痒重者临睡前加服006g,丙谷胺06g,每日3次;中药方用赤芍30~80g,葛根15g,生地黄15g,茵陈15~30g,大黄10~50g(后下,保持大便每日5~6次,不足此数者增加大黄用量,多于此数者减少其用量)。上腹胀满不适者加莱菔子15g,呕吐者加姜末2~6g,半夏10~15g。另外静滴10%葡萄糖溶液1000ml+Vitc20g+门冬氨酸钾镁40ml,每日1次。13观察方法以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TCh为观察项目,其中以STB为主要观察项目。每2周查肝功1次。1疗程4周,若有效,继续第2疗程,总疗程12周。14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ALT(GPT)、STB正常;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ALT明显下降,STB<85μmol/L,或STB较原值下降>5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ALT、STB无明显变化〔2,3〕

    作者:徐厚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阳江九制马钱子的炮制与临床应用

    马钱子为马钱子科常绿乔木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nicaL.及同科木质大藤本皮氏马钱(云南马钱)S.pisrrianaA..W.Hill的成熟种子,又名番木鳖[1]。  马钱子性味苦寒,有剧毒,归肝、脾二经。早收录此药的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谓其“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清·吴仪洛《本草丛新》[3]亦谓本品能“治咽喉痹痛,消痞块。”其后张锡纯[4]《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指出马钱子“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也。”并认为“马钱子为健胃妙药”。  现代中药研究已知马钱子含有生物碱、甙类、绿原酸等十多种成分。但其含毒成分则为番木鳖碱(士的宁Strychnin)及马钱子碱[5]。尤其是番木鳖碱能使人中毒至死,故本品临床应用必需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后方可入药,以策安全。1阳江九制马钱子  国家药典规定马钱子炮制用砂烫法。事实上全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的炮制法。各种炮制法都能降低马钱子的毒性,只是各种方法在保留有效成分多少和使用安全性问题上各有差异而已。笔者所称的“阳江九制马钱子”,是阳江地区中医药界和民间所习用的传统炮制方法,它是通过反复加工后,降低马钱子毒性,制成一种低毒的熟马钱子,俗称九制马钱子。其炮制方法如下:  选用云南马钱子,先用石灰水浸泡15~20天,每隔2天搅拌1次,然后连同石灰水煮至马钱子外皮松软,滤干后,用砂擦去皮毛,再入黄泥水煮3天,每天换黄泥水1~2次,后用猪油、甘草、绿豆煮1天,取出洗净晒干即得。经此法炮制后的马钱子色黑油润,质地坚韧而味苦。生马钱子其番木鳖碱含量为1.20~2.20%,本法炮制后经测定番木鳖碱含量为1.08%。当将其碾成粉末制作马钱子粉时,可加适量淀粉,使其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马钱子粉士的宁含量水平:0.78~0.82%[6]。笔者制作的九制马钱子胶囊,每粒含马钱子粉0.3g,番木鳖碱含量为0.24mg。

    作者:黎国平;黎小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000年“白年乐”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与本刊组织专家,遵循工整、择优的原则,按照预先制顶的科学评比办法,从2000年本刊发表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中评出优胜者,现将结果及获奖金额公布如下:一等奖(缺,末达评比办法所订标准)二等奖 唐农 韦艾凌 加味膈下胶囊抗肝维化的林场研究(第4期)800元    梁健芬 李桂贤 黄选华 水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变学、SOD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第1期)(800元)三等奖 邓家刚 复方芳藤合剂异兵同治举(第3期)600元    齐敏友 邱德文 米槁心乐滴丸药效学研究)(第期)(600元)    丘明明 王受武 韦荣芳 曹于 黄中凯 鸦胆子油治疗尖锐的活性成分药理研究(第6期)600元本次活动体现;了企业界、科技界对科技出版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高度民主重视。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与本刊继续联合举办“2001年百年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广西中医药》编辑部2001年1月16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散瘀回乳方

    处方炒麦芽100g,神曲20g,山楂10g,乳香5g,没药5g。上药加水600ml,煎20min,煎成药液约450ml,分3次温服,每日1剂。用本方回乳30例,服1~3剂回乳26例,服4~5剂4例,均无并发乳痈。方义分析  本方用炒麦芽、山楂、神曲健胃回乳断流,乳香、没药为引经药,具活血止痛消肿之功,可散乳瘀通络,理气活血,止胀痛,对缓解回乳过程出现乳房胀痛难忍症状效果独特,还可预防乳汁瘀结发为乳痈。据药理研究,本方中炒麦芽能降低血中催乳素,抑制乳汁分泌。回乳过程中,因乳汁充盈,可以吸出,减少乳汁郁结,防止变生它病,且吸出乳汁对回乳治疗无影响。典型病例某女,31岁,因回乳、乳房胀痛3天于1997年10月6日就诊。患者哺乳已10个月,断奶3天来乳房胀痛难忍,纳呆寐差。检查两乳胀满充盈,压痛,右乳外侧硬结潮红,经予散瘀回乳方服用,并用吸奶器吸出奶汁,当晚疼痛缓解,乳胀减轻,寐安,次日乳胀明显缓解无硬结及疼痛,无泌乳,连服3剂,症状全消,乳回。

    作者:黄李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

    笔者自1988年起采用推拿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60~76岁(70岁以上者2例),平均64.3岁。病程为8个月~7年,平均27年。突出部位:L2~31例;L3~41例;L4~54例;L5S13例;L3~4合并L4~5、L5S11例;L4~5合并L5S16例;L3~4合并L4~51例。1.2症状与体征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其中双侧2例,单侧15例。小腿外侧、足背、足趾麻木睟胀感16例,间歇性跛行8例。腰椎活动受限17例,椎旁压痛17例,向下肢放射痛1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例。拇趾背伸肌力减弱4例。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检查。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有2例已形成骨桥,椎间隙变窄者11例。脊髓造影1例,造影剂部份梗阻。MRI检查3例,显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突出,硬膜囊受压变形。CT检查13例,显示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侧突出,压迫硬膜囊,其中9例见神经根明显移位。在16例CT、MRI检查中,高位椎间盘突出者4例,1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8例,腰椎间盘局限性膨出者9例,典型向后或后外侧突出者7例,黄韧带肥厚者5例。1.4诊断标准17例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甘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桂枝汤加味治疗经行头痛36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经行头痛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小为24岁,大为45岁;病程短为半年,长为6年,均为已婚女性。全部病例均经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中医妇科病证的诊断依据而明确为经行头痛。2治疗方法  基本方:桂枝9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0g,炙甘草6g,川芎9g,细辛3g。  加减:以巅顶胀痛为主加藁本、柴胡;以眉棱骨痛为主加白芷、菊花;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陈皮;睡眠不佳加茯神、酸枣仁;血气虚加当归、熟地黄。每日1剂,加水500ml,煎30min,取汁150ml;再煎加水400ml,取汁150ml,混合,分2次于每日11点和20点服药,药后避风寒。经前1周开始服药,经净后停药,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

    作者:朱峪英;陈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广西中医药》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顾问 : 韦贵康 班秀文 刘坚 主任委员 : 王乃平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 邓家刚 龙学明 朱华 江震声 刘力红 杨振中 吴胜华 岑家铭沈兆熊 罗伟生 赵一 黄瑾明 彭洁 蒋应时 甄汉深 蓝青强黎伟台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韦永兴 王健华 方显明 齐幼龄 刘钧超 李方 李华佳 李淑平 陈慧珍 张达 旭 欧 阳 寿 肖 廷 刚 林 江 官 英 勇 周 子 静 周 凯 声 翁 泰 来 徐 守 中 凌 霄 梁 卫 谢 崇 源 谢 金 鲜 唐 农 黄 海 滨 彭 跃 钢 蒙 旭 光 委 员 : (按 姓 氏 笔 画 为 序 ) 王乃平 王力宁 王健华 方显明 韦永兴 邓家刚 邓曼 龙学明史宏 史伟 朱少廷 朱华 朱芳武 齐幼龄 江震声 许学建 刘力红 刘钧超 刘泰景 发杨中 杨春柳 李方 李廷冠 李华佳 李志刚 李桂文 李淑平 李锡光 李瑞吉 岑家铭 吴胜华何振威 何清平 陆和屏 陈小刚 陈廷禧 陈国佩 陈淦清 陈慧珍 陈慧侬 沈兆熊 张达旭 张颖 欧阳寿 肖廷刚 肖振球 岳莉莉 林江 林 云 林寿宁 易自刚 罗伟生 周子静 周凯声 周德丽 赵一 赵志谨 官英勇 宣伟军 翁泰来 徐守中 徐光耀 凌霄 贺俊民 唐农 唐忠鲁 黄广元 黄汉儒 黄海滨 黄瑾明 黄鼎坚 梁卫 彭洁 彭跃钢 彭俊峰 董少龙 蒋应时 谢金鲜 谢崇源 甄汉深 蓝青强 蒙旭光 黎伟台 潘智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