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于远东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瘤,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 切口瘢痕,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术后3 d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观察组患者对切口瘢痕的满意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介入治疗,评估治疗1年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马大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全面系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面系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00%(9/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67%(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采用全面系统化护理能缩短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蔡晓林;涂忠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和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的效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效果.

    作者:赖雨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抗凝依从性、床上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Mori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床上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2/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冯瑞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在胰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在胰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胰腺癌患者术前诊断T分期、神经浸润、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T1分期的阳性检出率为86.67%;T2分期阳性检出率为78.95%;T3分期的阳性检出率为92.31%;神经浸润的准确性为80.00%,敏感性为80.39%,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95.35%,阴性预测值41.18%;血管浸润的准确性为95.00%,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98.00%,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96.08%;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61.67%,敏感性为61.11%,特异性为61.90%,阳性预测值40.74%,阴性预测值78.79%.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胰腺癌患者术前诊断分期、血管浸润、神经浸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但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果不佳.

    作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整体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52±2.16)d,少于对照组的(7.66±2.08)d;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为(92.48±3.64)分,高于对照组的(88.48±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韩立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86只患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只患眼)与观察组(46只患眼)各33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眼压、散光和裸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裸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

    作者:吴祎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疗效不佳,或发生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门轴断裂、术后再关门、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

    作者:梁田子;姚啸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质量及其黄疸指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57%(33/42),观察组有效率95.45%(42/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3、4、5、6天,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疸患儿施予综合干预有效率高,改善黄疸指数水平.

    作者:乔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延续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7.7%(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既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迟琳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产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7%(64/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5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其恢复.

    作者:王风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1,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丑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术后3 d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观察组患者对切口瘢痕的满意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于远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效果.

    作者:刘金尧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与成年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程度将其分为三组,A组为初中及以下,B组为高中,C组为大学及以上,每月进行1次糖尿病知识教育,随访3年,记录三组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量表(ADKnowl)得分、糖尿病生存质量(DSQL)评分,分析健康教育与成年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教育后ADKnowl得分C组高,B组次之,A组低,DSQL评分A组高,B组次之,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Knowl得分与DSQL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教育效果取得的效果越好,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作者:郑月月;柳德学;石小霞;周广远;李瑞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8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评分、依从程度及对病症的认知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8.04%(5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度为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症认知率为94.12%(4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提高TIA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依从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何慧芳;孙艳华;郭丹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用时、引流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2 h、6 h、24 h时疼痛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h、6 h、24 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可缩小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寇海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传染病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病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抚顺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是否进行传染病检测将其分为观察组1345例和对照组1155例.对照组接受产前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孕25~28周接受传染病检测,记录观察组产前传染病检测结果、两组新生儿传染病检测结果(与产前传染病检测项目相同).结果:观察组1345例孕妇均顺利于孕25~28周完成相应传染病检测,其中HBsAg阳性率9.59%(129/1345)、PRP阳性率1.56%(21/1345)、抗HIV阳性率0.07%(1/1345);两组均成功分娩单活胎,观察组新生儿传染病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89%(12/1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5%(123/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病检测应用在产前检查中,有利于临床医生掌握孕妇实际情况,针对检验结果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降低母婴传播疾病发生率意义重大.

    作者:张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时间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长.

    作者:赵书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肉芽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肉芽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关节功能部位肉芽创面未愈合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实施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对照组仅用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比较两组移植成活率及手术前后未愈合创面面积,并比较关节活动及温哥华瘢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移植成活率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温哥华瘢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周随访,无脱落病例,观察组未愈合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应用于关节部位肉芽创面修复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自体薄皮片移植效果.

    作者:王剑;马光义;陈鑫;王亚珂;李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