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少见的合并症,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病率不少,但鲜见三者同时合并存在的报道.我院于2013年诊治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争明;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的应用现状,探讨合理应用的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临床科室2014年4至6月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对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用量、用药原因、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28个临床科室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11类疾病,用量大的主要是危重患者,疾病种类以肾病多;个人用量以10~20 g居多;用药理由以肾病综合征所占比例大,达19.75%;使用人血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10~ 30 g·L-1.结论 医院人血白蛋白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作者:廖作庄;谭宏棣;杨发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带加压对腹膜透析患者伤口拆线时间、伤口渗液、出血及隧道口炎、导管移位发生率的影响,为防治腹膜透析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腹膜透析术后是否采用腹部伤口腹带加压,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插管后3个月内腹带加压组(A组)和未使用腹带加压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拆线时间、伤口渗液、出血及透析管相关隧道口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结果 (1)A组平均拆线时间为(11.2 ±0.8)td,B组平均拆线时间为(13.4±0.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术后A组有1例患者发生伤口渗血,而B组有8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A组有1例隧道口炎发生,而B组有7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发生隧道口炎,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予以规范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3)A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管周渗液,发生率为2.94%;B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出现管周渗液,发生率为3.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发生率为2.94%;B组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发生率为3.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带加压可缩短手术后拆线时间,可减少术后腹部伤口渗血及隧道口炎的发生率,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能有效延长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和治疗效果,减少腹透早期退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波;王小琴;熊飞;张燕敏;丁艳琼;万胜;高义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艾滋病不仅给患儿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也在心理上、精神上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创伤.艾滋病儿童有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愤怒或攻击行为,因此对艾滋病儿童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临床患儿和成人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减少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临床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有良好效果.但目前尚无艾滋病儿童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面的报道,应对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作者:方跃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在降低多发性硬化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即甲基强的龙冲击疗法,0.5~1.0 g/d,连续使用5 d,并根据病情维持或减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0.4 g/(kg·d),每月用5 d,连续应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5、6个月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结果 第1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相同,但第3、5、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并可以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其加强应用的时间越长复发率就越低,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作者:陈敏;廖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 d.结果 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覃文周;林丽文;练聪;吕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析其病情状况、临床特点,并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0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呼酸+代酸、呼碱+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pH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除呼酸+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的HCO3-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88.5%),2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终病情得到控制(7.7%),1例死亡(3.9%),总体有效率96.2%.结论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有出汗、语言不连贯、烦躁不安、咳嗽、多痰、呼吸与心率加快、血气指标异常表现,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童锡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院抢救推车的规范管理,提高护士抢救配合能力.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统计资料的方法,对实施五常法前后医院各科室抢救推车规范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医院各科室抢救推车内药品、耗材基数固定,无过期现象;车体干净,车内物品摆放合理,标识清楚;急救药品登记本无漏记现象,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率得到提高.结论 运用五常法能有效提高医院抢救推车的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应急反应速度.
作者:赵小玲;陈爱国;常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儿童腮腺炎患儿66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34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32例给予炎琥宁粉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腮肿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9%),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琥宁粉针治疗儿童腮腺炎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能显著缩短患儿退热及腮肿消退时间.
作者:骆振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患者常因难以忍受疼痛放弃康复,影响预后.目前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肩手综合征发生后,要早期介入治疗,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行积极的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康复护理评估及预防治疗等综述如下.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源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液流变学而达到治疗肺心病的途径.方法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4例(观察组),并与38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而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肺心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X线、CT表现,探讨X线、CT在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痰培养、血培养及临床症状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5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及CT平扫.结果 15例患者中X线平片表现炎性浸润14例;表现蜂窝状、空洞、肺气囊影12例;脓胸、气胸3例;球形病灶2例.15例中CT表现都有片状肺部浸润,以两肺下叶明显,大部分分布于胸膜下.部分病例合并空洞、肺气囊影,以肺气囊影为主.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综合分析.
作者:林斯文;裴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413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观察对象血hs-CRP、Fbg、UA含量,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hs-CRP、Fbg、UA水平及IMT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随着IMT厚度增加,hs-CRP、Fbg、UA水平逐步升高(P<0.01).结论 血Hs-CRP、Fbg、UA水平的高低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志荣;房林燕;段冬云;张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广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不同的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炎症所涉及的部位包括呼吸道、肺血管及肺实质,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气道的重塑、肺功能的下降都与炎性介质有关.本文就炎症反应与C OPD肺功能关系作一综述,揭示炎症反应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有和;陈昌枝;冯洁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cy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临床监测、早期诊断CHD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2年该科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156例为观察组,2012年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安静平卧状态下抽空腹静脉血4 mL,2h内离心获取血清标本,用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标本的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清平均Hcy水平为(20.36±2.25) μmol/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平均Hcy水平为(12.13±1.2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平均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冠心病与血清Hcy有一定关系,检测Hcy可能对CH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参考价值.
作者:杜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EF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PEF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瑾;李桂娟;常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基层卫生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 65例患者中30例好转出院,20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自动出院6例,9例因出血量过多并发脑疝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过硬的业务水平,采取及时有效的科学护理措施,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欧艳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