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感染病例会诊工作及体会

雷宇;黄天文;潘文;李胜;邓秋丽

关键词:临床药师, 感染病例, 会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感染病例会诊发挥的作用以及收获.方法 简述我院临床药师会诊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对临床药师会诊的典型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比较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前后的用药效果.结果 典型会诊病例经调整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病例会诊,既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也促进了临床药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临床应用进展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其在老年人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及时诊治,加强护理,对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背景及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吴芳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3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脑出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肢体功能(简式Fugl-Meyer评分)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肢体功能康复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乙犁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 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 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作者:林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从初入院开始立即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当病情加重时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清(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胰周渗出吸收好转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一组及二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胰周渗出吸收好转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除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外,其他指标治疗一组比二组均缩短(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一组优于对照组,但治疗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以明显降低血中炎症因子水平而降低胰腺炎程度,提高疗效.

    作者:华占楼;孙继妹;谢金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犁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Hcy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临床监测、早期诊断CHD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2年该科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156例为观察组,2012年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安静平卧状态下抽空腹静脉血4 mL,2h内离心获取血清标本,用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标本的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清平均Hcy水平为(20.36±2.25) μmol/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平均Hcy水平为(12.13±1.2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平均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冠心病与血清Hcy有一定关系,检测Hcy可能对CH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参考价值.

    作者:杜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0例肾脏疾病患者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6月经皮肾活检的8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 临床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9例(占73.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2例(占15%);肾小管-间质疾病4例(占5%);遗传性肾病3例(占3.7%);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占2.5%).病理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MCD)5例(占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例(占3.7%);膜增生性肾炎8例(占10%);膜性肾病(MN)12例(占15%);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例(占6%);IgA肾病(IgAN)32例(占41%);狼疮性肾炎(LN)12例(占15%);紫癜性肾炎2例(占2.5%);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肾炎2例(占2.5%);糖尿病肾脏病5例(占6%);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占2.5%);高血压肾动脉硬化2例(占2.5%).结论 通过肾活检和临床分析,不仅能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为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作者:王宏;魏娟;李斌;李万国;李燕霞;牛静;龚月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少见的合并症,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病率不少,但鲜见三者同时合并存在的报道.我院于2013年诊治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争明;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2例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方法 分析总结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低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低血钾麻痹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与患者的疾病转归密切相关.结论 低钾麻痹临床上并不罕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等,与钾的摄入不足、排泄过多、体内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血清钾监测和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

    作者:郑艳娟;潘安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43例肺结核耐多药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成因,寻求相关对策.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门诊登记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个案调查.结果 4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耐HR共25例(占58.0%),其中初治耐药5例,复治耐药20例;耐HRS共3例(占7.0%),全部为初治耐药;耐HRE共10例(占23.3%),初治、复治耐药各5例;耐HRES共5例(占11.6%),初治耐药4例,复治耐药1例.疗程仅为1个月者2例(4.6%);疗程为1~3个月者10例(23.2%);疗程为4~5个月者9例(20.9%);疗程为6~ 14个月者18例(41.8%);疗程超过15个月者仅4例(9.3%).化疗方案合理仅11例(25.6%);不规则服药者35例,占81.4%.结论 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诊断不及时,疗程不足及化疗方案不合理,患者防痨知识宣教欠缺等,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护理策略和措施可有效减少耐多药肺结核的产生.

    作者:梁彩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26例诊疗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析其病情状况、临床特点,并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0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呼酸+代酸、呼碱+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pH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除呼酸+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的HCO3-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88.5%),2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终病情得到控制(7.7%),1例死亡(3.9%),总体有效率96.2%.结论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有出汗、语言不连贯、烦躁不安、咳嗽、多痰、呼吸与心率加快、血气指标异常表现,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童锡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基层卫生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 65例患者中30例好转出院,20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自动出院6例,9例因出血量过多并发脑疝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过硬的业务水平,采取及时有效的科学护理措施,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欧艳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作者:陈敏;廖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钠雾化吸入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源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液流变学而达到治疗肺心病的途径.方法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4例(观察组),并与38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而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肺心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临床应用的护理研究进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就PICC导管的选择、置管方法、主要并发症及维护进行综述,为PICC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卢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发放调查表,对短信平台开通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短信平台开通后,留取有效号码占74%(259/350),无效号码(如空号、错号、停机号和留取亲属号码)占12%(42/350),未留号患者占14%(49/350).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沈文霞;徐筠;宁余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瑾;李桂娟;常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毛细支气管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患者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卢江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广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同时对N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别测定NAFLD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个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TG、ALT、AST、SBP、DB、BMI、WHR 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病变程度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钰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413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观察对象血hs-CRP、Fbg、UA含量,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hs-CRP、Fbg、UA水平及IMT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随着IMT厚度增加,hs-CRP、Fbg、UA水平逐步升高(P<0.01).结论 血Hs-CRP、Fbg、UA水平的高低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志荣;房林燕;段冬云;张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