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有和;陈昌枝;冯洁美
目的 探讨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方法 分析总结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低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低血钾麻痹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与患者的疾病转归密切相关.结论 低钾麻痹临床上并不罕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等,与钾的摄入不足、排泄过多、体内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血清钾监测和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
作者:郑艳娟;潘安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等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00例及定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100例,分析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肥胖及ABI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肥胖及ABI异常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ABI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密切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ABI异常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临床上应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与控制.
作者:覃惠洵;杨明秀;廖书胜;邱小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感染病例会诊发挥的作用以及收获.方法 简述我院临床药师会诊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对临床药师会诊的典型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比较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前后的用药效果.结果 典型会诊病例经调整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病例会诊,既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也促进了临床药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者:雷宇;黄天文;潘文;李胜;邓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单元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2007至2009年对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护理采取专人负责的健康教育模式,2010至2012年对脑卒中患者(观察组)的护理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卒中单元的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个阶段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和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和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分别为88%、62.5分、86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和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分别为95.9%、70.8分、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单元患者住院期间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龚献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源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血液流变学而达到治疗肺心病的途径.方法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4例(观察组),并与38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而且简单易行,可作为肺心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部湿哆音以及咳痰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能够达到药物互补的作用,缩短疗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洪长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在降低多发性硬化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即甲基强的龙冲击疗法,0.5~1.0 g/d,连续使用5 d,并根据病情维持或减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0.4 g/(kg·d),每月用5 d,连续应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5、6个月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结果 第1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相同,但第3、5、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并可以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其加强应用的时间越长复发率就越低,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少见的合并症,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病率不少,但鲜见三者同时合并存在的报道.我院于2013年诊治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争明;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作者:陈敏;廖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尼莫通治疗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10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尼莫通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另选10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结果 MCI组患者各项记忆分及记忆商(MQ)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用药后,MQ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通能显著提高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覃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病程长,多数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的同时,系统、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不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还有助于贯切执行教育与心理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病情监测相结合的新治疗原则.本文对DP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概述,对DPN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
作者:韦香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同时对N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别测定NAFLD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个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TG、ALT、AST、SBP、DB、BMI、WHR 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病变程度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钰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其在老年人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及时诊治,加强护理,对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背景及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吴芳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3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脑出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肢体功能(简式Fugl-Meyer评分)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肢体功能康复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的应用现状,探讨合理应用的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临床科室2014年4至6月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对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用量、用药原因、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28个临床科室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11类疾病,用量大的主要是危重患者,疾病种类以肾病多;个人用量以10~20 g居多;用药理由以肾病综合征所占比例大,达19.75%;使用人血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10~ 30 g·L-1.结论 医院人血白蛋白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作者:廖作庄;谭宏棣;杨发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患者常因难以忍受疼痛放弃康复,影响预后.目前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肩手综合征发生后,要早期介入治疗,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行积极的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康复护理评估及预防治疗等综述如下.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不同的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炎症所涉及的部位包括呼吸道、肺血管及肺实质,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气道的重塑、肺功能的下降都与炎性介质有关.本文就炎症反应与C OPD肺功能关系作一综述,揭示炎症反应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有和;陈昌枝;冯洁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 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 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作者:林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121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胺碘酮注射液能缓解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8.6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LVE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且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张喜民;刘文智;豆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艾滋病不仅给患儿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也在心理上、精神上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创伤.艾滋病儿童有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愤怒或攻击行为,因此对艾滋病儿童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临床患儿和成人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减少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临床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有良好效果.但目前尚无艾滋病儿童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面的报道,应对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作者:方跃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