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陈彬

关键词:脑萎缩, 脑出血,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情况均要好于死亡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等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及早确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降低颅内压,减少患者死亡。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产妇第2产程应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第2产程采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初产妇264例根据是否采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两组初产妇第2产程中使用缩宫素情况、第2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两组初产妇使用缩宫素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较,均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本方法可减少初产妇第2产程缩宫素的使用、缩短第2产程、减少会阴裂伤、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减少产后2h阴道出血量,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王静;郭红英;伍小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专科医院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精神专科医院实施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上岗护士6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对照组护士为非轮转组,观察组护士为轮转组。比较两组护士入科前后自评及他评结果及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士在入科1年后除自我评价比较无差异(P>0.05)外,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667、8.964;P值均小于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差异(x2=10.350;P<0.01)。结论:精神专科医院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后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均优于未轮转培训的新护士。

    作者:张丽;宋乃云;张佩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 HPV-DNA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筛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与HPV检测联合应用后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共360例临床资料,每位患者给予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后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单独TCT检查、单独HPV检查及两种检查联合检测在诊断患者宫颈慢性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程度、准确性和假阳性率。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的患者360例。3种筛选方法中,联合应用TCT及HPV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对重度不典型增生( CIN-III)及宫颈癌患者无漏诊情况,对诊断为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II)及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I)的患者中有漏检的情况发生。结论: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筛查中积极采用TCT联合HPV-DNA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联合阴道镜下活检为临床手术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为100%,两组患者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 TG)、三酰甘油(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C反应蛋白( CRP)。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TG、TC、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方剂能纠正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缓解心绞痛。

    作者:季文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对比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宫缩乏力高危剖宫产孕妇入组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孕妇采用欣母沛治疗;对照组孕妇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孕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185.48±45.37) ml、(302.47±56.28) ml,对照组孕妇分别为(287.48±55.68) ml、(403.78±64.19) ml,两组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8.33%,两组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优于缩宫素。

    作者:杜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及大肠腺瘤等密切相关,并且结直肠癌发病年龄趋老年化,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成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进展浅谈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许明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照组患者予以非置管引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愈合情况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效果优于非置管引流效果。

    作者:王冠;高君;于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疤痕挛缩再发率、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疤痕挛缩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手术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疤痕挛缩患者的疗效优于游离皮片移植术疗效。

    作者:李大鹏;张军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入住院时即存在Ⅱ度压疮的110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软膏处理压疮疮面,观察组患者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洁尔灭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压疮疮面治疗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单纯红霉素软膏。

    作者:苑玉侠;李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2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32例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吗啡累积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吗啡累积使用量及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无呼吸抑制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寒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从不同通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引起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反应。

    作者:杨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择取10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奋乃静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8周,然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同时根据患者PANSS的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奋乃静。

    作者:金莲玉;刘忠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开放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差异,将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显著减轻术中损伤,抑制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齐颖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肠梗阻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选择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导管进行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导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气时间,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24 h腹围缩小程度及放射线腹平片等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植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基础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目的::评估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自某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患者1例出院,1例转院,终30例给予作业疗法;对照组患者1例出院,终31例只参加日常康复活动。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评定智力水平、《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ADLPI)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训练结束时,干预组患者智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训练后,干预组患者自身对照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作业疗法能有效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盛嘉玲;居还英;钟婉莲;黄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8.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PaO2值均明显上升,同时PaCO2值均明显下降,而且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刘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结果:存活组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情况均要好于死亡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等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及早确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降低颅内压,减少患者死亡。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状的高危因素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症状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后3周采用HAMD量表进行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分为抑郁组(45例)和非抑郁组(5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结果:PSD症状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病灶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左侧病灶发生PSD的概率更高,为PSD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左侧病灶是脑卒中患者后抑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