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H手术操作细节研究

陈文平;张平

关键词:PPH, 肛垫, 手术, 细节
摘要:目的 探讨PPH技术的操作细节及改进.方法通过对临床工作中PPH操作细节进行纪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PH操作细节的注意可加强术后疗效及避免术后不必要的并发症.结论 PPH术后疗效与术中的细节注意及操作医师的熟练程度有关.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人结直肠癌71例临床分析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青年人(≤35岁)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为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广西自治区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71例患者均为手术患者,其中行根治性结直肠切除47例(66.2%),行姑息性手术24例(33.8%).癌肿好发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以便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部疼痛不适多见.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多见,共55例,占77.5%.Dukes分期以C、D期多见,共46例,占64.8%.术后随访5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59.3% (32/54).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漏诊,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低,预后差.如何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如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认识,预防致癌因素,高发地区及人员定期做好普查工作等)是提高手术根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宏志;张传珉;张涌泉;许景洪;李立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附4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的外科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结直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结果.结果 Ⅰ期切除吻合25例,分期手术15例,3例仅做单纯造口及探查活检.结论 要根据患者一般状态和梗阻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侵犯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行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侣新;蒋进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减低缝合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减低缝合方法在肛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2例后位高、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组(31例),治疗组肛瘘后侧放射状切口采用减低缝合处理;对照组肛瘘后侧放射状切口不作特殊处理,敞开引流创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本方法疗效确切,缩短疗程,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平;张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及危险修饰基因改变等.

    作者:龙陈艳;唐卫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1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20例环状混合痔行PPH术,同时对部分痔核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术后肛门平整,无水肿、无肛门失禁、无肛门狭窄、无术后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林友彬;李昭仪;杨中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结直肠肿瘤标志物智能诊断模型.结果 结直肠肿瘤标志物的ANN诊断模型对测试组结直肠癌进行识别的敏感性为0.914,特异性为0.964,准确性为0.939,均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检验预测结果(P=0.000).结论 与单一肿瘤标志物相比,利用ANN建立的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模型能提高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潘爱萍;李铿;曹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友病、艾滋病伴肛瘘1例

    1 病例患者男,21岁.因反复肛区流脓、流液一年余,经门诊诊断为化脓性肛瘘,家人坚持要求为其手术而收治入院.年幼时即因皮肤经常出现淤斑被确诊为血友病,且经常性不规范输血.入院查体:T 36.7℃,P 75次/min,R 20次/min,BP 16/10 kPa.

    作者:朱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八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痔术后尿潴留63例临床观察

    本组痔术后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病程3 d至30年,平均6年;均给予外剥内扎硬注术或辅以其他手术治疗.以上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尿潴留出现于肛门直肠手术后数小时,多见排尿淋漓不畅,症状轻者仅为术后当天小便费力,排出不畅或呈点滴状,术后次日可好转;

    作者:宣乐艳;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骶管内注射吗啡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骶管内吗啡注射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16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分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于术前骶管内注入吗啡1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伤口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在术后各个环节均明显减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肛门伤口无明显影响.结论 混合痔术前采用骶管内吗啡注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万民;孙福堂;李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手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结肠全切除术,12例行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11例行选择性2/3结肠切除术,观察分析3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总有效率82%,结肠全切除术无复发, 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复发率明显高于选择性2/3结肠切除术.结论 结肠全切除术、选择性1/3结肠切除术和2/3结肠切除术3种术式对治疗STC均有满意的疗效,但结肠全切除术后患者腹泻发生率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术式.

    作者:文习刚;史海安;罗金波;晏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77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7例老年人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和黏膜下注射术、缩肛术及直肠周围注射术等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一次性治愈,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术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直肠脱垂疗效确切,痛苦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炼松;蒲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数周的机体功能下降过程缩短为数天,很快就可康复出院.

    作者:韦建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施行全结肠检查与治疗的61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治疗成功609例,成功率98.5%,回盲部到达率96.9%,末端回肠到达率55.5%;到达回盲部时间为5~50min,平均13 min;进镜长度一般为50~80cm,少数为80~100cm,个别在100cm以上;行肠镜下息肉切除(EMR-L)80例,肠镜下行乙状结肠套叠伴扭转复位成功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志恒;何宗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00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54/300),其中造口缺血坏死2.66%(8/300),造口旁疝1%(3/300),腹腔内疝2.33%(7/300),造口周围炎4.67%(14/300),造口狭窄3.33%(10/300),造口回缩4%(12/300).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旁疝和脱垂与患者体形有关.结论 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和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作者:唐卫;谭春祁;左朝晖;江勃年;陈菊英;王心见;唐自元;陈玉盘;韩卫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直肠前突闭合式修补术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直肠前突闭合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直肠前突闭合式修补术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53例,好转5例,治愈率91.4%,有效率100%.结果 表明,直肠前突闭合式修补术治疗操作简单,对直肠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作者:谭迅;郑绍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PH手术操作细节研究

    目的 探讨PPH技术的操作细节及改进.方法通过对临床工作中PPH操作细节进行纪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PH操作细节的注意可加强术后疗效及避免术后不必要的并发症.结论 PPH术后疗效与术中的细节注意及操作医师的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陈文平;张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RPH配合传统外剥内扎法治疗混合痔的体会

    目的 观察和评价自动痔套扎术(RPH)联合手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PH联合手术治疗混合痔173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145例(对照组)做比较,随访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和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术后有短期轻度肛内坠胀感.结论 RPH联合手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提高传统手术的治愈率.

    作者:岑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乙状结肠冗长性便秘手术治疗1例

    便秘在临床较为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结肠冗长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收治1例乙状结肠冗长导致的便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汪圣毅;鲁明典;孙立跃;陈军;刘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主管道低切高挂、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瘘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2008年采用该法治疗马蹄形肛瘘52例临床案例.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49例,二次治愈3例,治愈率100%.结论 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道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卫萍;黄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5%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如何减轻肛门病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肛门病手术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换药中予以1.5%利多卡因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后换药中予以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利多卡因保留灌肠能减少肛门病术后换药时的不适,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闫海金;牛婧;代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