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宁嘉;缪迪;刘国生;王小风;赖展新;竹仕华;黄秋燕
目的 观察PPH术后,吲哚美辛栓外用对术后Ⅲ度疼痛及尿潴留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2月前我科PPH手术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9例病例作为治疗组,术后将吲噪美辛栓1粒纳入肛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PPH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慧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3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提出此手术的护理配合常规,包括术前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作好常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观察麻醉用药后的反应,术后观察出血情况,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大小便情况,排便后告知、监督患者及时薰洗坐浴,并配合医师完成换药等.这要求护士须详细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操作过程及麻醉的配合要求等.
作者:卢瑶;鲁华珍;魏永丹;肖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频电容场钳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光;郑凯;徐敏;陈小岚;刘民生;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于2001~2006年收治肛周脓肿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钟福星;龙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我院1987年3月到2006年2月对青年人结直肠癌38例的手术治疗,分析症状、病程、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国外,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切除率低及5年生存率低.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便血、腹泻或进行性贫血、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肠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
作者:杨治;张光军;陈建钢;陆青松;张平;白敏;蒋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骶尾部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青春期发病,容易误诊、误治.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骶尾部囊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肛肠动力学是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功能的科学.
作者:杨向东;赵向东;岳朝驰;陈小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184例,并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勺倍注射液注射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波电凝组184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0.4%、100.0%;勺倍注射组300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7.3%、99.7%;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微波电凝组与勺倍注射液组分别为0.5%与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电凝组明显低于勺倍注射液组.结论 微波电凝术在治疗Ⅰ~Ⅱ期内痔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祝利;许建;龚旭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4~2007年,我院采用搭皮桥的方法,应用于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共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仲代;周静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声像学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24例,并与常规专科检查结果相比较,作声像图描述及术前定位.结果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和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周缘区可发现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用于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在显示病灶位置、形态、保存图像作对照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为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盛光;白新华;郑凯;徐敏;刘民生;陈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约为8.9%~33.3%[1,2].然而此时大多数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尚属可切除或治愈范围,却往往因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使其对手术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放疗和化疗严重副作用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作者:何葵;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16/MTS1基因结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进行检测.并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对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结直肠癌组织,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为35.29%.Duekes C、D期的缺失率明显高于Duckes A、B期(P<0.05).低分化腺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11/16)高于高分化腺癌肿瘤(4/25)(P<0.05).侵犯到浆膜及浆膜外者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高于侵犯在浆膜内者(P<0.05).结论 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肌层浸润等生物学特征有关.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从1776年开始第一例的结肠造口术至今,结肠造口依然是治疗直肠肿瘤,直肠外伤,先天性崎形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朱霞;董雪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先天性肛门闭锁(简称无肛)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型之一,合并瘘管者约占75%,女性中有95%的病例合并瘘管,其中以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或舟状窝瘘)较为常见[1,2].绝大多数患儿都在学龄前完成肛门成形术,至成人才作肛门成形者报道较少[3].作者经会阴一期完成成人先天无肛并直肠阴道瘘1例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王靖;吴学东;杨利杰;庄立峰;孟飞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作者: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钉合术(PPH),为意大利学者Longo 1998年首次报道,2000年国内开始引进这一治疗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许多前期没有发现的并发症也出现得越来越多,在此我们结合病例报告对PPH术后出现直肠前壁脓肿和直肠后壁憩室少见并发症讲行讨论.
作者:白晓刚;辛革;孙哲;孙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 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13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叶镇彭;韩晓光;胡夏荣;王彤;王在国;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