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杨向东;赵向东;岳朝驰;陈小朝

关键词:肛管, 直肠动力, 肛肠动力学, 运动功能, 盆底, 科学, 结肠
摘要:肛肠动力学是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功能的科学.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的防治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中40例止血成功,2例死亡,Miles术35例,Dixon术7例,30例出血量为900~8000 mL.结论 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骶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按盆腔解剖结构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术中压迫法和术后纱布填塞法是处理骶前大出血有效的方法.

    作者:左朝晖;谭春祁;莫胜川;陈菊英;江勃年;欧阳永忠;周德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 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13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叶镇彭;韩晓光;胡夏荣;王彤;王在国;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覃小雄;岑国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采用直肠部分缩窄法构建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采用直肠部分缩窄法构建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生理、病理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通过对大鼠直肠进行不全结扎建立便秘模型,并通过体外拆线解除梗阻.比较建模后大鼠排便状况,及处死动物后直肠内粪便储存状况.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大鼠血浆E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α、血浆MTL以及VIP含量.结果 直肠不全结扎可妨碍大鼠排便,并造成大鼠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此外,模型组大鼠血浆ET和血清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解扎组大鼠血浆ET(P<0.01)和血清TNF-α(P<0.05)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浆MTL水平与正常组、解扎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血浆VIP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解扎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直肠不全结扎法构建的出口梗阻性便秘动物模型是一种较合理的动物模型,可用于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先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浆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代谢、营养状态和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将8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手术后第1 d开始皮下注射rhGH,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用7 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 d检测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水平.记录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高于术前和术后第3 d(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4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4例;治疗组的切口愈合不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予以皮下注射rhGH可促进合成代谢、改善营养状态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作者:梁水权;吕益中;王羲中;王育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栓外用于PPH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PPH术后,吲哚美辛栓外用对术后Ⅲ度疼痛及尿潴留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2月前我科PPH手术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9例病例作为治疗组,术后将吲噪美辛栓1粒纳入肛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PPH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慧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结果 本组23例均采用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痊愈78.3%,显效8.7%,好转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术式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手术简便等特点,同时可于手术中一并处理并发的肛门疾病,可避免术后肛门狭窄.

    作者:李炼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波电凝术在Ⅰ~Ⅱ期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184例,并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勺倍注射液注射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波电凝组184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0.4%、100.0%;勺倍注射组300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7.3%、99.7%;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微波电凝组与勺倍注射液组分别为0.5%与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电凝组明显低于勺倍注射液组.结论 微波电凝术在治疗Ⅰ~Ⅱ期内痔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祝利;许建;龚旭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治疗进展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是阴道上皮与直肠黏膜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西方早记载见于公元前430年的希波克拉[1].

    作者:沈杰;黄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肛肠动力学是研究结肠、直肠、肛管(包括盆底)的各种运动功能的科学.

    作者:杨向东;赵向东;岳朝驰;陈小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H术与改良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PPH与改良分段结扎术治疗Ⅲ、Ⅳ度痔合并肛裂、肛乳头肥大、肛周皮赘、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具有肛门合并症的Ⅲ、Ⅳ度痔患者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PPH组54例,改良分段结扎组54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手术费用、愈合时间、手术满意度、术后1个月、6个月肛门镜检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1)术后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PPH组3.3(2~5),改良分段结扎组5.6(4~7),P<0.05,术后24 h肛门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排便疼痛(VAS)评分PPH组优于改良分段结扎组.(2)肛门水肿PPH组0例,改良分段结扎组4例,P<0.05.(3)愈合时间PPH组10~18 d,改良分段结扎组15~25 d,P<0.05.(4)手术费用PPH组(6120±238)元,改良分段结扎组(2830±180)元,P<0.05.(5)1个月、6个月两次肛镜检查PPH组在吻合口近或远侧有隆起增生的肛垫组织6例,改良分段结扎组1例,两组均无症状与不适.(6)满意度调查PPH组95%,改良分段结扎组92%,P>0.05.结论 PPH术与改良分段结扎术两者均为有效治疗有肛门合并症的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愈合时间3个方面PPH术优于改良分段结扎术,手术费用少、远期并发症少、肛门外观平整是改良分段结扎术的优点.根据随访结果,PPH术后有明显改善便秘的症状,因此,对于内痔为主伴有便秘和肥胖的患者PPH术较好;外痔多于内痔、有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乳头肥大等良性合并症的患者,改良分段结扎术较好.

    作者:覃宁嘉;缪迪;刘国生;王小风;赖展新;竹仕华;黄秋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旁恶性黑色素瘤误诊肛周脓肿1例

    杜某某,男,84岁,因肛旁肿痛十多天入院.现病史:患者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皮肤肿起,疼痛不适.

    作者:程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频电容场钳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光;郑凯;徐敏;陈小岚;刘民生;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2例诊疗体会

    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肛周感染引起的严重外科感染疾病,以肛周及会阴部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及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常合并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近30%[1].我院2007年收治2例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来安;王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金淳民;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目的 探讨p16/MTS1基因结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进行检测.并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对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结直肠癌组织,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为35.29%.Duekes C、D期的缺失率明显高于Duckes A、B期(P<0.05).低分化腺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11/16)高于高分化腺癌肿瘤(4/25)(P<0.05).侵犯到浆膜及浆膜外者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高于侵犯在浆膜内者(P<0.05).结论 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肌层浸润等生物学特征有关.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