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滨
目的::观察磁共振诊断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经磁共振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76例,手术治疗后用病理诊断对照,比较磁共振表现特点。结果:经病理诊断68例(89.5%)患者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8例(10.5%)患者为动静脉畸形;两种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诊断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存在动静脉畸形的可能性。
作者:杨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方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Hp 根除时间和根除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57.61%)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毕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心理门诊青少年焦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对170名青少年焦虑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汉密尔顿焦虑相关的因素:自尊、健康适应、内向外向和神经质。与躯体焦虑相关的因素:母亲惩罚、严厉、神经质。与精神焦虑相关的因素:自尊、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精神质、内向外向、神经质。结论:自尊、健康适应、内向外向和神经质是青少年焦虑患者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昌;王永柏;李柳;杨妍;杨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垂体后叶素组的72.5%,(P<0.05);奥曲肽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也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组(15.0%)(P<0.05)。结论:本研究中,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衰程度分为 A 组(Ⅱ级)、B 组(Ⅲ级)、C 组(Ⅳ级);另选正常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对以上研究对象行红细胞检查,分析红细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A、B、C 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的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成正比例关系,各组间的差异较大(P<0.05);RDW 增高者的病死率(17.78%)显著高于 RDW 正常者(3.33%)(P<0.05),患者 RDW 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RDW 与患者心功能情况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文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治疗对慢性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方法:对81例住院慢性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行为训练治疗,用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行为训练治疗前后相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疗法能减轻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患者的忧郁、紧张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体质,增加患者的交往能力,增加了主观幸福感,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精神康复。
作者:吕新华;李金;谭志林;孟昭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0例。 A 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B 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原因以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 组患儿并发堵管、静脉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其他原发症的例数要明显少于 B 组患儿(P<0.05);A 组患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 B组患儿(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延长针管置留时间,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与预防。方法:选取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渗盐水治疗,在使用盐水治疗的同时静滴硝普钠,使用盐水后静滴速尿100.0 mg,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钠浓度、血钠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钠、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渗盐水合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水肿消退快,心功能和低钠血症改善较快。低钠血症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王静;李伟;张良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O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帕利哌酮。
作者: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红外线耳温计在老年痴呆患者病房测量体温的效果。方法:针对42例老年痴呆患者病房,连续3d,在同一时间段、同室温及同湿度下分别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与红外线耳温计测量患者体温,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法,比较老年痴呆患者的耳温和腋温之间的差异。结果:比较老年痴呆患者左、右耳耳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老年痴呆患者腋温与耳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者之间存在线形相关性。结论:红外线耳温计能正确反映人体温度,较玻璃水银体温计更简便、准确、安全、舒适,适用于老年痴呆病房患者临床使用。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 ISH 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 ISH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 ISH 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作者:陶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 PFD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失禁评分情况以及盆底肌力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尿失禁评分(12.83±4.53)分与对照组的评分(19.54±7.48)分相比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3级例数(72.00%)与对照组的例数(38.00%)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 PFD 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入职健康人群抽血前测量血压与抽血后测量血压对血压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300例入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抽血前后测量其心理状况和血压,对比抽血前后测量血压的差值,观察其准确性,并讨论影响血压结果的因素。结果: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抽血后,P<0.05;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抽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血时,患者紧张、疼痛等情况均会对血压有所影响,造成血压升高,影响准确性。临床上测量血压时应在抽血前进行测量更为准确。
作者:朱坤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 CPC)的因素。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192例,进行“CPC 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 CPC 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92例 NSCLC 患者手术后发生 CPC 者57例为 CPC 组,发生率为29.69%,未发生 CPC 者135例为对照组,未发生率为70.31%;CPC 组患者的老年、吸烟、术前冠心病、高血压、COPD、肺功能异常例数、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而肺叶或肺段切除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 均<0.05~0.01)。结论:老年、吸烟、术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COPD 及术前肺功能异常、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术均为术后发生 CPC 常见因素。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孕妇产前超声诊断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698例孕妇所孕胎儿中筛查出的51例肢体畸形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698例孕妇所孕胎儿中,胎儿肢体畸形发生率为1.98‰;主要为指趾畸形,占胎儿肢体畸形中的39.3%;其次为短肢畸形,占23.5%;在51例肢体胎儿畸形中,孕妇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8.8%。结论:孕妇产前超声诊断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十分必要。
作者:李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HAMD 评分和中医疗效指数研究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舍曲林。
作者:汪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近年来护理临床带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落实改革措施。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外部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带教教师因素和护生的自身因素等,改革措施包括完善管理机制、培养选拔加带教教师、制定科学临床带教计划和注重护生的岗前培训等,落实改革措施后,护理临床带教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理临床带教影响因素的查找分析、研究及改革措施的落实,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达到医护患满意。方法:在原有班次上,设置早晚帮班护士,选择设置前后半年时间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设置早晚帮班护士,减少了4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合格率设置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设置前后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设置早晚帮班护士,科学有效,达到了医护患三方满意。
作者: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35例,采用聚丙烯单丝纺织网塞及网片(MarIex Mesh Perfix PIug)作修补材料,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使用 SAQ 量表评价术前术后满意度。结果:填补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可降低对患者生理结构的破坏,减轻术中患者的不适和术后的疼痛。患者经过全面护理,恢复良好,术后一年未有复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熊忠琴;叶柃江;赵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疯树提取物中佛波酯含量的方法。方法:直接用二氯甲烷溶液稀释后,过滤、进样,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80 nm,标准曲线范围15.6~250.0μg/ mL,相关系数 R=0.9999,检测时间40 min以内提取麻疯树提取液样品。结果:佛波酯标准曲线范围15.6~250.0μg/ mL,相关系数 R=0.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91.2%-94.6%,精密度RSD 1.3%,检出限5.0μg/ mL。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大批量麻疯树提取物中佛波酯含量测定。
作者:陈颖;戴凌峰;邵生文;聂晓明;罗苹;杨清清;曾晖;唐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